儿子要去当和尚

1999-06-07 15:03姚彩霞
父母必读 1999年9期
关键词:五台山和尚作业

姚彩霞

那天,儿子放学后照例坐到书桌前埋头写作业。

往常,儿子完成作业后会大喊一声:妈妈,写完了!那一声喊,具有摆脱了一切艰难困苦后的轻松和欢快,也是在表功。但是今天他一声未吭。

我能猜测出他一声不吭的原因。两天前,我曾非常严肃地跟儿子谈过一次话,并表明了我的态度:那就是将他送到乡下,然后我从贫困山区领养一个孩子并发誓将其培养成材。理由很简单:儿子身在福中不知福,到学校不好好读书,好几次只顾打球而忘了上课;做事磨磨蹭蹭,该睡时不睡,该起床起不来,忙乱中,不是找不着袜子,就是忘带课本。有一次,老师检查家庭作业,作业本不见了,被老师视为未完成作业罚抄10遍课文。儿子当然不服:我作业完成了。苍白的申辩自然说服不了谁。儿子急中生智,当众将书包倒个底朝天,以洗清老师“强加”的罪名。果然,作业本不在。可早上失踪的袜子却于众目睽睽之中不期然登上了大雅之堂,结果可想而知。笑得最响亮最无所顾忌的是谁?当然是那个制造笑声的人儿。老师让儿子作出检查,同时,要求家长写一份证明的文字,以核实儿子是否说了假话。

我对老师的批评十分赞成,觉得这是对家庭教育助一臂之力。为了孩子的成长,家长与老师往往极容易结成统一战线。但证明还得是实事求是地写:作业系按时完成,非后来所补。

……

跟儿子谈话的那一天,我不想历数这些以往的过失,结束谈话前我特意强调了一句:希望我们都能认真考虑考虑这件事,你还有什么想法,考虑好了,可以随时找我谈。

实际上,领养一个贫困山区的孩子只是一时的闪念,真实的想法是:连自己的儿子都教育不好,还有资格去培养谁呢。但这样说是不是对儿子有效呢?合适吗?此外,我以为适当地吓唬一下孩子并不为过。

还有一种潜意识是:让他到山区吃点苦受点罪,感受一下什么叫贫困什么是落后。强烈的生存反差会促使孩子自觉思考:得到的来之不易,拥有的当加倍珍惜。这样做或许对孩子的成长能产生动力,并对他产生积极的影响。

两天过去了,我们按照习惯各行其是互不干扰。儿子的房门紧闭。我看得出来,这两天他的情绪有些低落,明显的标志是,他说话少了,吃饭时饭桌上的气氛很沉闷。丈夫用眼神告诉我:儿子深沉了,有点男子汉的味道了。

晚上,儿子径自来到我的房间。我没有因为儿子的出现中断我对键盘的敲击,只说了一句:去喝点水,拿你的杯子。

儿子坐在沙发上,托着腮,完全是一副苦难深重的表情。老半天才说:“妈妈,我想跟您谈谈。”

我侧过脸来,看到了满腹心事的儿子,心里不由得暗暗吃惊。

“妈妈,我考虑好了。”儿子的开场白简洁干脆。

过于严肃的表情使我对儿子产生了几许怜爱,但我控制住了自己的情感。

其实儿子只要有认错表现,我就准备原谅他。本来也就随便一说,哪能当真呢。我已经有了妥协的意向。

儿子接着说:“我准备去五台山。”

“去五台山?”我冲口问道,“五台山可不近呢。再说了,现在也不是旅游季节啊;就是想旅游,也得赶个假期吧。”

儿子垂下眼皮,沿着自己的思路说下去:“我准备去五台山当和尚去。”

当和尚?天哪!我吃了一惊,马上检点自己,我和丈夫的人生观有问题么?是不是平时说话不注意,无形中让一些消极的东西影响了孩子?可实际上,我们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人生态度历来都是积极的啊。

小小年纪,在不具备对生活进行选择的能力时,竟然毫不费力地对自己的人生道路做出了选择,并且那种果决的态度使人担心。难道生活真的赋予了他必须逃避的理由么。我不由得上上下下打量这位要“当和尚去”的儿童,感到不可思议,感到莫名伤心,也感到束手无策。

他究竟为什么要这样想呢?

我一下子乱了方寸,但我得克制自己,尽量不流露出慌乱和紧张来,口气平静但关切地问:当了和尚你能做些什么呢?

念经!我每天念经。儿子胸有成竹地回答我。

假如,人家不收你呢?我试探。

儿子顿了一下,咬着手指甲思忖着,忽然说,那我就去美国当神职人员。

似乎这个念头鼓舞了儿子,他忧愁的面庞飞起了两朵红晕。

你知道什么是神职人员?你怎么到美国去?我连连发问。

现在的儿童如何了得,他们究竟对美国了解多少?

儿子看着我说:神职就是搞宗教。

儿子又说:给我买张机票,18小时就能飞到美国。

儿子的回答那么简单,也很实际。我张口结舌了。

谈话还能继续么?我的中枢神经似乎出了毛病,许多问题冲撞着挤压着我,而我却找不到理顺它们的通道。

这问题太严重了。

我稳住情绪,说:“这件事得和爸爸商量后才能决定,能不能给我们一点儿时间?”

这天晚上,我失眠了。

第二天晚上,儿子邀请我睡在他的房间,我答应了。这样的邀请,每半个月都有一次。每一次,我所充当的都是儿子的热心听众。没有灯,四下非常安静,儿子躺在我身边,娓娓地诉说着自己的烦恼,学校的趣事,对老师的看法,对爸爸妈妈的要求。从那些随意而坦率的谈吐中,我了解了孩子最真实的心理活动和微妙的思想情感,比如班主任老师今天化妆了;某某同学暑假去欧洲旅行了一圈;劳动技能比赛由于失利全班同学都哭了;他为同桌换肾捐了100元钱,老师却不让他代表全班去医院看望同桌……而这一次的邀请,我感觉与以往的不同在于,我和儿子在心理上都怀有一份拘谨和防范,仿佛我们为离别预先安排的一种仪式进行演练。我为此感到难过。

但我此次不想充当听众。

我有一些疑问必须弄清楚:你为什么一定要去五台山或者美国呢?你有没有别的打算?

有啊,儿子的心情似乎好多了。他说:“我也想过到街头流浪,可是万一让老师同学们撞见,多丢脸;再说,乞丐啊流浪汉呀都那么脏,不洗澡,不理发,多恶心啊。走得越远,认识我的人越少,见不着我,你和爸爸也就不用再跟我生气了。而且,也不用读书了,省得都烦。”

念经也要有文化,和尚里头硕士啊博士的大有人在。经文都是古汉语,你才念了3年半的书,字还认不全,经文怎么看得懂呢?

儿子担心起来:念不会也得赶我走么?

我想告诉儿子,妈妈的真实用意并非要赶他走,可儿子却很严肃认真地选择了一回自己的未来。我说,其实将来干什么并不重要,关键是现在你得学好本领。

儿子坐起来,脸贴着我的脸问,你改变主意了?

我坚定地点点头。

那一晚,我和儿子都睡得特香。■

在未动笔以前,姚老师便不止一次地和我谈起这件事,谈她没有料到自己的随口一说会让孩子觉得要被抛弃,谈她是如何地内疚,谈她的心情也和孩子一样沉重,谈她如何尽量去弥补自己给孩子造成的误解……

而这个故事的另一个主人公——9岁的小凯伦是怎样看待这件事呢?他和妈妈说得一样吗?——编者

猜你喜欢
五台山和尚作业
三个和尚有水吃
五台山佛光寺古松
快来写作业
小和尚
小和尚的烦恼
五台山掠影
五台山佛光寺古松
五台山晓望
作业
小和尚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