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

1999-06-07 15:03钟思嘉
父母必读 1999年9期
关键词:同理惩罚零食

[台湾]钟思嘉

耐心倾听胜于滔滔不绝

要促进亲子关系,增加亲子沟通很重要的两个字,就是"倾听"。做父母的人往往滔滔不绝,自以为是,却忽略了听听孩子要表达的究竟是什么。真正的倾听有几个技巧:

一、重述孩子的话:在人类的语言发展上,不论孩子和大人,都会有些不完整的地方,有时夸大,有时自己所说的自己都不了解。所以重述孩子的话,可以使孩子再次听听自己所说的内容,而有机会加以修整。"妈妈,哥哥老是欺负我。""哦!哥哥老是欺负你啊!""不是啦!哥哥有时候欺负我。"其实是哥哥刚才不小心撞了他一下。

二、以自己所听所理解的意思改句子:"妈妈,班上同学都不喜欢我了。""为什么?你跟谁吵架了?还是意见不合?"他会认为妈妈好了解他呢!纵使猜不对,意思也不远了,这种方式可以引导他继续往下说。

三、举例子:"妈妈,同学们都不喜欢我了!""为什么呢?你可不可以举个例子。"

四、摘要:通常我并不鼓励父母打断孩子的话,但是如果当孩子说得太长又混乱时,父母可以趁机将内容作摘要重述给孩子听,帮助他整理。

五、引导:又分为非语言及语言两方面的引导:

非语言:即身体语言。当幼稚园老师和小朋友说话时,一定蹲下身子,倾听的身体表现给说话者有很大的鼓舞作用。眼睛平视点头微笑,身体微微向前,通常给人专心和诚挚的感受。

语言:当说话者在发泄的时候,只需要简短的一些话:"嗯!我了解。""然后呢?"就能引导对方继续说。很多时候说话在心理学上起一种"净化作用",其实很多问题只要说出来,心里就舒服多了。

六、少说封闭式的句子,多说开放式话语:封闭式的句子如:"对不对?""好不好?"对方只能回答。开放性的句子是"你觉得如何?你的想法怎样?"鼓励人说话。

随时随地的同理心

除了上述6个技巧之外,一个最重要的精神是"同理心",没有同理心,任何技巧都白谈。

如果一个孩子回家时向你抱怨说:"妈妈,今天老师处罚我了。"大多娄父母的典型的反应是"为什么?"我常告诉许多为人父母者,"为什么"只可在学术研究上用,在情感情绪上少用"为什么"。另外如"你一定在学校犯什么错了!""活该!你欠揍了。"这些都是批评和指责而不是同理心。

同理心有以下3个步骤:

一、反应情绪和想法:"被老师处罚是不是觉得很难过,很没有面子啊!"替他把情绪感受说出来。

二、接纳:"我知道,我了解,爸妈以前被老师罚,也是很难过的。"

三、讨论、探求解决的方法:"来!我们一起想想看,以后我们怎样做,就可以不再被老师处罚了。"

但同理心的表现不是按照这3个步骤循序做下去,而是需在反应情绪和接纳中反复多次,等对方情绪较稳定之后,才可进入讨论。

现代父母为了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常用奖励的方法刺激他进步,有些父母告诉孩子:"如果你考100分,我给你10块钱。"殊不知,现在学校在大考小考多得不可胜数,卷子经常3张、5张的100分不足为奇。有位妈妈到后来告诉我:"怎么办?我的孩子现在念书不是为自己,是为了赚钱!"所以,奖励原是刺激的好方法,可是许多孩子反而将它视为目的就不好了。

鼓励代替奖励

所以,我们可以用鼓励代替奖励,有7个原则提供参考:

一、强调好的一面:很多父母很容易在鸡蛋里挑骨头,"怎么考99分呢?那1分怎么丢的?"其实孩子早知道他的错误,父母的反应只会增加他更重的心理压力。如果在他的表现里强调好的一面(即使很少),增加他的自信心,孩子就会在短期里改正他其余不好的表现。

二、肯定个别的能力:不是只着眼于智育的发展上,若是孩子在特别的一个点上建立了信心,很容易也能转移在其他地方建立信心。

三、重视进步和努力:不要给孩子太高的目标,而要注意到他任何细微的进步,或已经尽了力,都要给予肯定。

四、帮助他做自我的评量:年龄较少的孩子较需要外在的评量,但孩子年纪渐长时,要帮助孩子懂得做自我评价,否则孩子容易一辈子只活在别人的眼光和赞美中,而失去自我。

五、少作比较:高雄医学院曾对青少年自杀比例做过一项调查,每年青少年自杀最高的4个月份是4月、5月、6月、8月,正是联考前后。3年前一位女学生因联考前母亲禁止她参加童军活动,且强迫她进入补习班,她便以死抗议,这些都是在父母亲的比较心理下所牺牲的例子。如果真要比,也应该和他自己的成绩比,而不是用外在环境或人物的表现给孩子增加压力。

六、信任:当孩子对自己缺乏自信,或面临难度较高的问题时,要给予孩子信任:"我相信你的能力可以做到。"以增加其自信心。

七、欣赏和感激:父母不要吝于说"谢谢你"和"对不起",应常对孩子的表现感觉欣赏,对孩子所帮忙的事表示感激。

惩罚是下下之策

最后不到不得已,不要随意使用惩罚。惩罚的最大禁忌是在盛怒之下不知轻重的处罚行为。为什么惩罚行为是下下策?因为有太多惩罚是没有效果的,不如以自然和合理的方式,让孩子尝尝自己行为的结果。

以吃饭的例子说:很多孩子平时零食吃得太多,等到正餐时间,三催四请都喊不来,这时第一步先向孩子说明:"零食的营养不够,以后要按规矩吃三餐,不准吃零食。"然后把零食全部丢掉。这时候,孩子一定不习惯,正餐吃得少,下午肚子饿再找零食吃,却发现已找不到零食。有些人也许会赌气索性不吃饭了,但只要父母行为一致且坚定,几餐饭之后,一定可以改掉孩子吃太多零食的坏习惯,而不一定要使用处罚的方法。(吴嘉玲整理)

猜你喜欢
同理惩罚零食
航空信带来的惩罚
同理心:“走心”的理解,胜过千言万语!
Jokes笑话
老来更明同理心
零食的迷幻世界
避免同理心耗竭
哼哈部落夺回零食
零食不能乱吃!
真正的惩罚等
滑落还是攀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