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对化疗小鼠骨髓粒系细胞动态变化的影响

2000-06-13 23:50赵喜新王和平田开宇黄喜梅
中国针灸 2000年3期
关键词:外周血百分比骨髓

●赵喜新 王和平 田开宇 黄喜梅

(河南中医学院针推系,郑州450003;1河南省医学科学研究所)

摘要为了分析针灸对抗化疗药物所致骨髓抑制,用环磷酰胺(CY)建造小鼠骨髓抑制模型,随机分为CY加艾灸组、CY对照组、CY加针刺组,并与正常小鼠对照。每隔48小时检测股骨髓有核细胞总数、骨髓细胞分类计数。结果显示:灸、刺可加快造血细胞分裂增殖,促进白细胞向外周血释放,尤其对粒系作用明显。

主题词骨髓/针灸效应骨髓细胞/针灸效应粒细胞/针灸效应

针灸能够升高化疗药物环磷酰胺(CY)所致小鼠外周血降低的白细胞。笔者曾观察了白细胞的动态变化并做了报道[1]。为了进一步阐明针灸升高白细胞的机制,我们观察了针灸对CY化疗小鼠骨髓造血细胞及粒系细胞动态变化的过程,现报告如下。

1材料及方法

1.1实验动物及化疗药物

健康雄性昆明种小鼠,7周龄,体重20~30g(河南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CY(上海第十二制药厂产品)。

1.3动物分组及造模

64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A组19只为CY加艾灸治疗组(艾灸组);B组19只为CY对照组(对照组);C组19只为CY加针刺治疗组(针刺组);D组7只为正常对照组(正常组)。A、B、C组小鼠按200 mg/kg腹腔一次性注射CY,CY用生理盐水配制成10 mg/ml;D组则腹腔注射同体积生理盐水。

1.4针灸治疗

各组小鼠于腹腔注射后立即开始针灸治疗或对照处理,每日1次,连续6天,各组配对同时进行。将A组小鼠伏卧固定于木板上,在"大椎"、"膈俞"穴(模拟大鼠穴位定位法[2])上涂医用凡士林少许,制小艾炷(稍大于绿豆,重约1.5 mg),直接放在"大椎"、"膈俞"穴上,用线香点燃,待艾炷燃至小鼠挣扎时,即用镊子夹去,每穴4壮。同法固定C组小鼠,取双侧"足三里"、"三阴交"穴,用直径为0.22 mm,长13 mm毫针,刺入3 mm左右,留针5 min。B、D组小鼠仅陪同固定,不治疗。

1.5检测

从对小鼠注射时算起的第3,5天,A、B、C组各颈椎脱位处死6只,第7天将4组全部脱颈处死,查股骨髓有核细胞总数,骨髓细胞分类计数,方法参照文献[3]

2结果

2.1骨髓有核细胞

各组小鼠骨髓有核细胞数见表1。

从表1可见,小鼠用CY后的第3天,各组间股骨髓有核细胞总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较正常动物明显减少(正常组第7天数据作为正常对照指标,后同)。第5天,有核细胞呈现A>C>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针灸刺激了造血细胞增殖,艾灸效果最好。第7天,A、B、C组骨髓有核细胞又较第5天明显增加,灸、刺组仍优于对照组,但数量少于正常组。

2.2骨髓细胞分类

各组小鼠骨髓细胞分类计数见表2(仅列出粒系)。

3讨论

小鼠注CY的第3天,各组有核细胞总数相近,但粒系百分数合计呈现B>C>A,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进一步观察可见成熟池(晚幼、杆状、分叶)细胞所占百分比均呈现B>C>A,似可说明,在骨髓有核细胞相近的前提下,灸、刺使成熟池百分比减少,是由于向外周血中释放的原故,实际上第3天灸、刺已经显示出了促进造血细胞增殖的效果。

小鼠注CY的第5天,粒系百分数合计由第3天的B>C>A而变为A>C>B,尽管〖WTBX〗P>0.05,由于①对比发生逆转,②骨髓有核细胞总数此时呈现A>C>B,所以具有医学意义,进一步说明艾灸和针刺加速了骨髓粒细胞的分裂增殖和成熟。另外从造血细胞分裂增殖的时相分析:由于第3天灸、刺组骨髓成熟池细胞百分比少于对照组,反馈性调节增殖池(原始、早幼、中幼)细胞加速分裂成熟,相隔48h的第5天,这个效应通过中幼百分比印证,呈现A>C>B,并且A>B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相隔早幼时相,原始粒细胞的百分比呈现B>C>A,这可能是处理方法造成的假象,如将各组原始粒细胞参照表1换算为绝对数:艾灸组=1246.7万×17.5%=218万;针刺组=816.7万×26.8%=219万;对照组=616.7万×28.0%=173万。结果仍是刺、灸组多。

小鼠注CY的第7天,粒系百分数合计A>C>B,A>B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C>B差异不显著。由于骨髓有核细胞针刺组同样高于对照组,参照表1换算成绝对数,仍具有医学意义。第7天,3组注CY小鼠各类粒细胞百分比均高于正常组(有类白血病反应,此处不讨论),提示小鼠注CY后,粒系细胞立即被杀灭,百分比减少,以后迅速的反馈性调节,使粒系增高并超越正常小鼠。借助文献[1]数据,当外周血白细胞低于正常水平时,艾灸和针刺加强这种负反馈,可使外周血白细胞较快的回升。当第7天外周血白细胞已接近或超越正常水平时,从骨髓粒系增殖池和成熟池的百分比分析,艾灸和针刺仍起到较好的负反馈调节作用,使增殖池百分比低于对照组,从而抑制外周血白细胞过高的反跳,因此说明,针灸还可治疗外周血白细胞增高症。从我们的预实验看到[4],单纯造模,可使外周血白细胞的反跳(高于正常小鼠)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第7天的数据提示,灸刺可减轻反跳。

4结论

临床上用针灸治疗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症,通过本实验可以证明3点作用机制:第1,灸、刺提高骨髓有核细胞的绝对数,并在第5天开始提高中性粒系的相对数,即是促进了骨髓造血细胞的分裂增殖,尤其对粒系作用明显。第2,在骨髓有核细胞绝对数相近的条件下,灸、刺组成熟池细胞百分比下降,似说明是灸、刺促使其向外周血中释放所致。第3,提示灸、刺可以调整白细胞生成过程中负反馈调节的力度,从而可防止因化疗药物所致白细胞过高的反跳,推测灸、刺还有可能治疗白细胞增多症。

5参考文献

1赵喜新.针灸对化疗小鼠白细胞动态变化的影响.河南中医,1996;16(4):216

2华兴邦,等.大鼠穴位图谱的研制.实验动物与动物实验,1991;(1):2

3施新猷,等.医学动物实验方法.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0:279

4赵喜新,等.环磷酰胺引致的小鼠白细胞减少模型及动力学分析.上海实验动物科学.1998;18(1):12

(收稿日期:19990320,齐淑兰发稿)

猜你喜欢
外周血百分比骨髓
骨髓穿刺会大伤元气吗?
什么是外周血管超声检查
什么是外周血管超声检查
最后一个夜晚
滴鼻净高血压患者应慎用
裸露
趋势攻略之趋势线:百分比线
敲骨吸髓,悠着点
环保车型最多的美国城市
三七皂甙对慢性肾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协同刺激分子CDCD58表达调节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