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玩家的前世今生

2004-11-04 02:50宋铁军
中国企业家 2004年11期
关键词:中超联赛万宝中国足协

宋铁军

他们是在“与虎谋皮”未遂、“火中取栗”不成后,才扯旗造反的。

“两个冰箱打起来了!”

上世纪80年代末的一天,电视里直播一场中超联赛的前身甲A联赛的前身全国甲级足球的比赛,对阵双方是“北京雪花队”和“广东万宝队”。我的丈母娘对着电视机发出这样的评价。

这是中国足球最早的商业化亮相。参赛的还是原来的北京队和广东队,只不过多了冠名。雪花和万宝分别是两地当时著名的冰箱品牌,现都已消亡。

中国足球的市场化、国内足球队的第一收入都是从冠名开始。在改革春风吹满地的1992年,中国足协在北京西郊召开了划时代的“红山口会议”,为足球职业化画了一个圈,两年后,甲A联赛粉墨登场。场上的比赛看不出什么变化,但踢球人的腰包可大不一样:上月工资还只有几百元,这个月就超过了万元。

经过一年的预热,中国足球在1995年迎来了空前的(也是绝后的)的癫狂期。其后几年,球市虽趋淡,但每年都有新玩家投入,每个人都相信足球是个生钱机器。直到1998年,石破惊天,足坛大哥大万达宣布退出,中国的职业联赛也才出现第一道裂痕,业内人也第一次透露,没有玩家能从足球上赚到钱,最好的回报,无非是为城市创造形象,然后再获得政策上的回报(今天看来,早早退出的万达几乎是惟一从足球中受益的)。几年来,俱乐部收获的只是虚假繁荣和财富泡沫。

2004年,就在中国足协指望变甲A为中超重聚人气时,媒体爆出中国足坛有史以来惊人的新闻:国资委已将中国足球列为“不良资产”和“不良市场”,并明确指示国有企业应将其完全剥离。于是,撑起中国足球的大半江山的国企纷纷退出或表示退出。虽然中超联赛仍然霸王硬上弓,但仅过半年,国安、实德就忍无可忍,揭竿而起。从俱乐部字字血声声泪的控诉中,人们第一次知道,中超各俱乐部全部损亏而且全部做假账实现账面盈利;两年间,分成缩水75%,大头都被足协拿走;10年参与足球的历史,就是一部“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历史。于是他们向足协索要联赛所有权、联赛管理权、联赛经营权、联赛监督权,否则就要另起炉灶,创建有自主权的大联盟。

但这些俱乐部仍羞答答地不愿承认,他们是在“与虎谋皮”未遂、“火中取栗”不成后,才扯旗造反的。10年来,假球黑哨乃至各种荒唐,各俱乐部不仅是顺从者、默认者,更是参与者,它们之所以能忍受“被侮辱与被损害”,容忍一个只拿公章入股的大股东,是因为他们相信能从这种游戏中赚到钱,或通过它得到其他好处。如今,他们最体面的方式就是以受害者的方式控诉,或要求使自己利益最大化的变革,实在不行,再以慷慨赴死的悲壮形象逃离这块早想逃离的是非之地。

猜你喜欢
中超联赛万宝中国足协
万宝龙M_Gram 4810皮具系列于上海全球首发向心而行自有所成
万宝常,一个被饿死的音乐家
中国足协:德称U20项目取消,不实
愿世界更美好
荣膺2016年第二十五届万宝龙国际艺术赞助大奖
喊什么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