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片净土会因青藏铁路而改变吗

2006-08-17 04:20本刊整理
西部大开发 2006年8期
关键词:青藏铁路环境影响野生动物

本刊整理

青藏铁路正式通车,举世关注,海内外媒体相继进行了大量报道。其中,随着铁路的开通,游客的陆续拥进,神秘的地方将变得不再神秘。而与之相关的环境保护,亦引起人们关注:被誉为世界最后一片净土的西藏,会因青藏铁路的开通而改变吗?

目前的答案是否定的。

2006年6月29日,国家环保总局环境影响评价司司长祝兴祥在对外通报青藏铁路环保工作情况时说,中国政府高度重视青藏铁路的环境保护工作。

他说,中国政府在青藏铁路建设中采取了大量措施,努力减轻和降低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青藏铁路成为中国铁路建设史上第一个在建设施工期开展工程环境监理试点,并建立了工程环境监理制度的项目。

环境始终放首位

事实上,青藏铁路生态环境保护对设计、建设及现在的铁路使用者来说,的确面临一系列难题。人们知道,青藏铁路(格拉段)从青藏高原腹地穿过,沿线生态环境非常脆弱,环境保护工作自然是重中之重。

青藏高原面积122万平方公里,而修建铁路所影响的范围最多仅在线路两侧各500米内,青藏铁路全线也不过1000平方公里,而且呈线状分布,可以说修建青藏铁路,不会对整个青藏高原的大环境产生影响;从小环境来说,修建这样的大型工程, 肯定会在工地范围内,对当地局部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负责青藏铁路设计的铁一院从设计之初,就把维护生态和环境保护作为一条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因此,青藏铁路大部分是沿青藏公路走行,基本上没有新开辟通道,而且设计方案中还采取了一系列专门的环境保护措施,这就把对高原生态的扰动降到了最低程度。中国的环保专家们认为,从长远看,青藏铁路的修建,不但不会破坏环境,反而对青藏高原大环境的保护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其次,西藏缺乏煤炭资源,人均产煤量只有6公斤,通过青藏公路运进区内的煤炭成本非常高,每吨达600多元。而在西宁,这一价格仅为160—200元。昂贵的煤价,造成了能源结构的极度不合理。目前农、牧区的主要生活能源为木材和畜粪,在线路所经的藏北地区,居民主要靠砍伐坡地生长的爬地松作燃料,而低矮的爬地松往往需要几十年的生长期,这对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产生了不可低估的破坏作用。铁路的建设,可以将西北地区丰富的煤炭、石油资源通过经济、便捷的通道运进西藏,满足西藏对能源的需求,从而为西藏改变能源结构、制止盲目砍伐森林草场、保护生态环境做出积极贡献,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同时,青藏铁路投入运营后,必然会成为旅游及进出藏物资运输的主要方式,分流目前青藏公路庞大的运输车队,从而起到减少汽车尾气排放,进一步改善青藏高原大气质量的积极作用。

另一方面,铁路的修建将直接拉动青藏两省区经济的发展,加速城镇化和产业化的步伐,促进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这将使很大一部分牧民转变为工业、建筑业和其他行业人群,从而大大降低草原和植被的负荷,既保护了生态,又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对保护区影响早有防范

青藏铁路经过可可西里、三江源(长江、黄河、澜沧江)等自然保护区,但线路通过地区是两大保护区的边缘交界地带,并没有从其中任何一个区内穿越,因此对保护区的生态和野生动物基本上没有影响。同时,在设计中还专门预留了供野生动物迁徙的专用通道,这在我国的铁路建设史上还是很少见的。具体采取了以下有利于环保的工程措施:

高原植被的保护与恢复 :线路所经多为高原草甸地区,由于严酷的气候条件制约,植被生长非常缓慢。施工中因取土、弃土、路基占压,不可避免地要破坏部分高原植被,对植被难以生长的地段,采用分段施工,逐段移植的方法,将每段路基划分为若干个施工段,将本段取土坑及路基基底草皮铲下后,及时移植到已先期施工完毕的路基边坡与取土完成后的取土场地表,使地表植被的破坏减少到最小程度。

对昆仑山以南,自然条件稍好的地段,进行人工培植草皮的试验,精选适合高原生长的草种,辅以喷播、复膜等技术,恢复地表植被,将铁路沿线建成绿色长廊。

冻土环境的保护 :多年冻土,特别是高含冰量冻土对地表的扰动十分敏感。地表一些不大的改变都可能引起多年冻土不可逆转的变化,因此在冻土地区筑路要特别注意保护环境。从工程的角度看,保护环境对保护冻土、保护路基稳定也是十分必要的。要合理选择取、弃土位置,取土点应选择离开线路的低矮丘包,取土深度应不大于上限。

严格控制“三废”排放 :对线路所经的可可西里、三江源、羌塘等自然保护区,应严格控制废弃物排放。列车采用密闭设计,既克服了高原缺氧,又防止了废弃物污染沿线环境。对高原各中心站的取暖可使用燃油锅炉、电暖炉或利用太阳能等环保型能源,垃圾在指 定车站定点排放,集中处理。各中心站的生活污水经处理达标排放。

加强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在施工及运营中对职工进行野生动植物保护的法制教育,严禁捕杀并严格禁止参与任何有关野生动物及标本的买卖行为。

精心设计,严格施工管理 :鉴于青藏铁路所经的生态环境非常脆弱,植被一旦破坏很难恢复,为把破坏范围减到最小程度,此次设计中除规定了专门的取、弃土地点外,还详细设计、指定了施工便道及从公路通往工地的道口等,要求各施工单位必须严格遵守。

环保评估要求最高

另据国家环保局官员介绍,青藏铁路环境影响评价是中国铁路史上最特殊、要求最高、工作内容最复杂的一次环境影响评价。青藏线格尔木至拉萨段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体现了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开发与保护并重及环评指导设计、施工、环境管理的原则。在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对穿过可可西里、楚玛尔河、索加等自然保护区的线路区段进行了多方案比选,尽量减少对自然保护区的干扰。在桥隧的设计中充分考虑了野生动物穿越铁路的需要,共设了33处野生动物通道。为保证藏羚羊等野生动物顺利通过青藏铁路,环保总局加强与青藏铁路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林业局、铁道部等部门的联系,加强藏羚羊通过青藏铁路可可西里野生动物通道的跟踪管理,及时研究完善和改进的措施。为保护湿地,要求选线、取弃土(渣)场的选择尽量避开湿地,必须通过湖泊、湿地时,首选以桥代路方案;工程设计中充分考虑线路对地表径流的切割影响,采用桥涵措施保证地表径流对湿地水资源的补充。

另外,青藏铁路环评还分析了工程的环境风险和次生环境影响,并提出防范措施;分析了异地生物入侵的风险及其入侵原因,从生物安全角度提出控制外来物种入侵的综合防治对策;分析了施工期和运营期危险品等事故对生态环境产生的风险,从设计、施工、运营三方面提出防范措施;分析了工程建设、运营后,因交通环境的改变,沿线人口布局、工农业结构、资源和能源利用、城乡分布等的变化情况,以及上述变化对当地环境产生的有利和不利影响,提出了避免或减少次生环境影响的应对措施和建议。

在青藏铁路通车后,国家环保总局将做好青藏铁路运营后环保工作的监督检查,对铁路运营后可能带来的新的环境问题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对青藏铁路通车后的旅游开发规划开展规划环评,严禁在沿线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缓冲区内开展旅游。在青藏铁路正式投入运营三到五年后,还将组织开展环境影响后评价,进一步完善、改进生态保护措施。

当然,随着青藏铁路正式营运,拥入西藏的客人增多,许多可能对环境构成影响的人为因素亦增加。因此,如何强化进藏游客的环保意识及管理,并制定严格的环保措施和预防对策,则显得更为迫切。

让世界最后一块净土,依然保存其纯净。这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更是每个乘坐青藏铁路火车旅行者的责任和义务!

猜你喜欢
青藏铁路环境影响野生动物
我的野生动物朋友
工业园区规划环评中大气环境影响的评价要点相关分析
青藏铁路
В Китае началось рассмотрение проекта решения о запрете нелегальной торговли дикими животными中国保护野生动物再立重典
环境影响评价在中国的发展和应用
中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对比分析
关于野生动物行为的5个误区
土地开发中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与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关联性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