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骗局何时了?

2007-03-13 13:51赵文强
糖尿病之友 2007年3期
关键词:罗某降糖刘某

赵文强

妻子患糖尿病多年,因此我比较留意各种有关治疗糖尿病的信息。一日上网浏览,竟然有不少离奇的发现,有感兴趣者,只要能上网,不妨一试,相信您会有更多发现。

多重身份的“糖尿病专家”

用“百度”搜索tnbjk.net(即糖尿病健康),赫然出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糖尿病研究治疗中心”的网页,里面介绍的两位权威专家,一位叫刘某,一位叫罗某,其中刘某是“原解放军医院内分泌专科主任,全国著名中医内分泌科糖尿病专家、药学院院士、中国糖尿病协会秘书长、中国中医研究院博士生导师……”该广告宣称,刘某经过10年的刻苦攻关,终于成功研制出“胰宝降糖胶囊”系列组方。罗某是“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同时也有一张老军人照片为证。这个中心面向全国出售“胰宝降糖胶囊”,其宣传内容为:“‘胰宝降糖胶囊改写了国际医学界治疗糖尿病徘徊不前的历史,是世界医学界治疗糖尿病的重要里程碑……”

笔者想查查究竟,便再用百度搜索刘某、罗某,这一下却搜索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药物医学研究院牛皮癣研究治疗中心”的网站的信息,正在向全国销售“复方克癣丸”。这里面的权威专家依旧是刘某、罗某,名字相同,照片却换了人,也都穿着军装,其中的刘某是一位中年军人,罗某是一位鹤发童颜的老军人。而在这里,这两位糖尿病权威专家又变成了皮肤病专家,刘某是“原解放军总医院皮肤科专科主任,全国著名中医皮肤病专家,药学院院士,中国皮肤病协会秘书长”等等,看来这个刘某、罗某都是“万能医学专家”,而且兼工“变脸”绝技。

雷同的拙劣伎倆

究竟有多少这样的造假者在发布虚假信息,笔者无法细究,但用“铺天盖地”来形容绝不为过。凡是较大的门户网站,都会链接几个热门的糖尿病中药治疗信息。甚至连标有“3·15维护消费者权益活动信息征集启示”的某著名媒体,在其首页上,也能找到这样的链接……

搜索到这里,恐怕最粗心的人也能看出门道了,也许还能得出些带有启示性的结论。这些网上销售药品的宣传中,有一些共同之处,万变不离其宗:

1.经营地址:几乎都是在北京。

2.机构名称:几乎都是标有“八一”军徽的解放军某某研究中心、研究院。

3.专家学者:几乎都是解放军某某权威医院的“教授”、“专家”。

4.所售药品:几乎都是具有世界水平的中药新突破,适用于所有糖尿病患者。

5.信誉证明:几乎都有什么专利证书、“权威机构”许可,或一大堆奖章、奖杯。

6.购买方式:几乎都可以24小时电话订购,甚至还可以货到付款,地址、银行账号一应俱全,如果找他们的“临床基地”,几乎都是“军队把守”,需要“经哨兵登记方可入内”。

骗局引发的血泪教训

在现实中,吃中药就能治好糖尿病的,可能根本就没有,吃坏的却不少,吃死的也不罕见。笔者就曾见过一位老年糖尿病患者,因服用吉林的“糖乐胶囊”导致病情恶化而死亡,其子女通过消协找到销售该药的药店要求赔偿,却因举证困难而最终放弃了诉讼。还是通过消协的调解,药店才赔偿了4000元——治死了人,竟然只赔偿区区4000元!

有关糖尿病专家指出,现阶段大量虚假广告中宣称“能彻底治愈”糖尿病的“灵丹妙药”都是骗人的,许多造假产品打着“纯中药根治糖尿病”的旗号,往往添加了西药成分,其价格却比纯西药高出许多倍。如果吃了不对症的西药,轻则影响糖尿病病情的稳定,重则危及性命。

然而,面对这样铺天盖地般的广告和经营活动,政府有关部门和相关媒体该作何感想?为何这些虚假广告、造假贩假的行为屡禁不止呢?这绝不仅仅是深思就能解决的问题。

(编辑/王臻)

猜你喜欢
罗某降糖刘某
高铁霸坐被报道, 他把央视告了
乘客被司机“遗弃”后死亡,司机是否担责
关注那些特别的学生
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门诊药房2型糖尿病的药学分析
无限追踪
有些人需要强化降糖
配偶与他人同居,多久能追责
迟到罚款撞领导
偷手机被发现 挥注射器伤人
赠与存折未告知密码有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