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民主的新意

2007-05-14 15:05
中国新闻周刊 2007年25期
关键词:中央党校省部级学界

十七大召开前夕,政治体制改革成为人们广泛议论的一个话题。这意味着,随着改革和开放的持续推进,中国社会已经对政治体制改革有了更加迫切的期望和要求。正如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日前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上的讲话中所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必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推进,努力与我国人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

发端于学界的此轮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热议,有着深厚的社会基础。近年来,在围绕改革成败得失的辩论中,民众逐渐体认到,经济增长固然十分重要,但是,如果没有民主来约束权力,则社会的机会分配就可能会严重不公。没有民主约束的经济增长本身不能实现公平、均富,反而有可能会导致社会在财富、权力、精神等方面的畸变、分裂和对立。因此,高层、学界、舆论乃至普通民众,都已经意识到了政治体制改革在这个时代的重要性。

与此同时,社会各阶层人士围绕社区自治、环境维权、预算监督等各层次展开的民主实践,以及党内民主的渐次推进,也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实施构造了现实层面的操作基础。在这种情况下,认清已有的成果,对它们做出恰当中肯的评介,包括指出不尽如人意之处,并对相关问题进行研讨,对于推进今后政治体制改革的健康发展,毫无疑问是非常必要的。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上的讲话表明,执政党已经对于民众的民主需求作出了积极回应。胡锦涛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要继续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发展基层民主,保证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

这种积极回应对于民主制度的演进十分重要。民主制度最终涉及的是权力的控制与监督问题。因而,它的建立、健全依赖于民众与政府、政府与学界,及具有不同诉求的民众内部的和谐与良性的互动。民众需要理性,而政府需要明智。对于建立、健全民主的过程来说,两者不可缺一。

猜你喜欢
中央党校省部级学界
八项规定实施6周年,近35万人被处理
走进中央党校
上半年230名省部级官员履新
设立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资料阅览室等方案
走近党外干部“中央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