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人的危险

2007-05-14 15:05
中国新闻周刊 2007年26期
关键词:回忆录大军伟人

黄 钟

1815年10月,拿破仑被流放到了圣赫勒拿岛。6年后,在这个远离法兰西的孤岛上,他走完生命的最后旅程。英雄末路时,他的内心世界里,到底曾激起过怎样的波澜?

法国女学者奥黛特·多西奥·巴拉特编辑了一部《拿破仑流放日记》。真的是拿破仑亲笔写下的内心独白么?在前言里,巴拉特讲述了发现日记的传奇经历,可索邦大学教授杜拉尔却说它没有足够的说服力。

没人知道,圣赫勒拿岛上的拿破仑内心到底是怎么想的,但真也好,假也罢,就像《哈德良回忆录》一样,对一般读者来说,并不计较它是否真的出自那位大名鼎鼎皇帝之手,只要是一部真正的好书就行。

在《拿破仑流放日记》里,既能领略到语言的优美,也能感受到思想的深邃。日记起于1816年4月29日,拿破仑怆然中首先对自己敞开了心扉:“我独自一人被丢弃在这苍茫大海中的一块堡礁上……我手执羽毛笔在纸上……默默倾斜着激越的情感”。

对权力和荣誉的思考,是这部作品的一个突出亮点。当拿破仑看到50万大军井然有序地渡过涅曼河向俄罗斯进发时,“一种骄傲油然而生”:“世界上还有哪个君主能拥有如此庞大、整齐、辉煌的军队?”此时此刻,站在涅曼河左岸的拿破仑,想到的是又一次辉煌即将开始,而非灾难很快降临。

拿破仑将莫斯科看成是俄罗斯的心脏。可库图佐夫却不受虚名羁绊,力排众议不战而弃莫斯科。给亚历山大一世的奏折里,他说:“我绝不能贸然与之交战,战则不仅我军将被击溃,目将造成最大之流血牺牲,莫斯科亦将化为灰烬……敌人进入莫斯科绝非俄国之被征服。”于是,迎接拿破仑的,是一座空空荡荡的古都。紧接着,莫斯科又熊熊燃烧。拿破仑已看到过无数化为灰烬的俄罗斯村庄,但想不到莫斯科也只肯奉送给他一片瓦砾。

日后,夏多布里昂在《墓后回忆录》里就说:“莫斯科被焚毁又有什么关系呢?它从前难道不是七次被焚烧吗?拿破仑不是在他的第二十一号战报上断言这座京城被焚毁,把俄罗斯拖后了一百年吗?可是今天它不又是璀璨夺目,重新焕发出青春的光彩?”可拿破仑当时非但想不到这一点,反而还期待着沙皇亚历山大一世来向自己求和。

等拿破仑终于明白沙皇的到来不过是自己的空想时,他还没有决定大军离开的日期。造成这种迟延的一个原因,就是他“想尽量推迟自己承认失败的那一刻”。可是这回就是老天似乎也不给拿破仑脸。莫斯科早早地在10月13日就下起了雪。因为拿破仑的虚荣和对权力的贪欲,严寒成了他几十万大军最无情的敌人。仅仅半年时间,他带去的五十多万大军,走过科诺夫桥时只剩下两万名残兵败将了。

不错,拿破仑是个天才般的伟人,但也只有伟人才有机会犯大错。当人民把自己完全托付给政治伟人的时候,就等于是把自己押进了政治赌场。因为一个蟊贼往往只能毁了一个人或者一群人,而一个政治家犯错却能毁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

(作者为北京社会经济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猜你喜欢
回忆录大军伟人
任何人都可以发光发热
作弊
大话三国志
智珠
民族领袖一代伟人(下)
“求‘材’若渴”等8则
八戒的悲催回忆录
心锁
写回忆录的意外收获
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