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高师体育教育专业开设瑜伽课程的可行性研究

2007-12-08 10:08范美艳张亚荣崔玢斌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07年2期
关键词:高师瑜伽专业

范美艳 张亚荣 崔玢斌

(1.吉林体育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2;2.吉林大学,吉林 长春 130024;3.东北师大附中,吉林 长春 130024)

吉林省高师体育教育专业开设瑜伽课程的可行性研究

范美艳1张亚荣2崔玢斌3

(1.吉林体育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2;2.吉林大学,吉林 长春 130024;3.东北师大附中,吉林 长春 130024)

高师体育教育专业是培养体育人才的摇篮,其培养的学生肩负着推进21世纪素质教育发展的重任。特别在提倡和谐社会、健康第一的今天,更有必要研究和完善高师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而吉林省目前在高师体育教育专业还没有开设瑜伽课程。在创建和谐社会的今天,高师体育教育专业有责任培养出懂和谐,懂得爱人、爱己、爱社会的体育师资。所以对高师体育教育专业开设瑜伽课程的可行性研究,可为创建和谐社会提高全民素质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瑜伽课程;高师体育教育专业;可行性研究

1 研究目的

瑜伽是否适合在高师体育教育专业开设,其开设的可行性如何,目前这方面的研究和论述还很少。随着人们工作、学习节奏的加快,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缓解精神压力、追求身心健康的要求越来越迫切,随之能够梳理身心以达到健身健心目的的运动便应运而生。

瑜伽运动有缓解精神压力、平和心态,促进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的功能,且瑜伽运动响应当今创建和谐社会的倡导。肩负师资培训任务的高师体育教育专业有责任来加快体育教学改革,建立符合当今和未来发展的课程体系,并通过瑜伽课程的开设及教学的尝试,促进大学生的心态平和,心理健康,为构建和谐社会、创新社会探索出实用性强,针对性强的课程体系。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对吉林省8所有高师体育教育专业的学校开设瑜伽课程的情况进行研究。

2.2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综述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

3 结果与分析

3.1国内外研究现状

瑜伽在现代西方社会很流行,因为现代西方世界社会充满激烈竞争、快节奏生活的方式,给人的身心压力很大。而瑜伽那种强调平和安宁的精神状态和明智的生活方式的特征能够缓解这种快节奏生活方式的压力。

2000年2月,发表在《北美风湿性关节期刊》的一项研究证实,瑜伽能减缓骨关节炎和手腕道症候群引起的疼痛;2000年4月,《印第安纳生理药理学期刊》发表一项高血压患者的研究发现,瑜伽和药物治疗对于控制高血压,有同样显著的成效;另一项实验发现,受试者练习4个月的瑜伽之后,觉得自己“身心更健康、有幸福感”的主观感受增强;斯坦福大学也曾做过研究发现,瑜伽的伸展训练能强化肌肉、骨骼,有助预防骨质疏松症、减轻背痛,甚至可作为复健的辅助治疗。

中国的瑜伽是上世纪80年代由美籍华人张惠兰传播进来的,中国中央电视台曾做过详细报道和介绍,但当时由于人们对它比较陌生,故练习的人较少。近年来,北京的几乎每个社区、每条街道上都会看见瑜伽健身馆,每一天都有瑜伽教练诞生,这种普及速度在近两年还逐日攀升。从理论上人们也逐渐开始研究瑜伽:如黄彩华发表在辽宁体育科技2004年第10期的《瑜伽的起源与特点》,对瑜伽的起源与特点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孙奎焕发表在辽宁体育科技2005年第8期的《健身瑜伽功作用的实验研究》,对瑜伽的健身作用进行了实验研究。

3.2吉林省高校开设瑜伽课程的现状

就这个问题我们对吉林省的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吉林大学体育学院,吉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延边大学体育学院,北华大学体育学院,通化师范学院体育系,白城师范学院体育系,长春师范学院体育系等8所体育教育专业开设瑜伽课程进行了调查,在被调查的对象中认为在高校开设这项运动很有必要的占61.7%,有必要开设的占22.5%,有无均可的占11.2%,可以不开设的占4.6%。调查结果表明,在高师体育教育专业开设瑜伽课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

然而在中国,真正的瑜伽教师和练瑜伽的人并不多,瑜伽走进健身房,有大众化的趋势,仅仅是这两年的事情,而且各大健身房急需瑜伽教练。瑜伽虽然在普及,但很不规范,有的把瑜伽表述得脱离现实,甚至到了神话的地步。就国内瑜伽运动而言,仅仅局限于对瑜伽技术动作的传授和功能性的研究,很少有人对瑜伽教学进行系统研究,对在高师体育教育专业中进行瑜伽教学研究的更是少之又少。

3.3课程开设的依据

3.3.1课程开设的健康依据

世界卫生组织(WHO)于1989年提出了健康的四个标准,即“身体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社会适应良好”。这也为我们的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单纯地强调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已经远远不够,还要同时关注学生的健康情况,从而才能切实贯彻落实国家提出的“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这也充分体现了“身、心、群”协调发展的社会学观念。可以说,瑜伽课程融入健康教育是对培养“完人”宗旨有益的、必要的补充。

3.3.2课程开设的实践依据

瑜伽课程属于体育实践类课程,实践是其最基本的要素之一,离开了实践只能是纸上谈兵,根本无法从事未来的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及健康教育教学等实践性的工作。未来的体育教育实践要求我们面向社会需求及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育需要而设置相应的实践内容,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自学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3.3.3通过瑜伽课程的教学,向学生传授人文与科学思想

在吉林体育学院的人文与科学相融合的瑜伽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通过课堂与课后反馈,发现瑜伽教学调节了学生的身心综合素质,平和了心态,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开阔了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修养,让学生了解并接受了瑜伽爱心与奉献精神;使原有的教学融入了人文与科学思想,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健康观和健身观,为高师体育教育专业的体育教学增添新的教学内容,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3.4开设瑜伽课程的可行性分析

3.4.1高师体育教育专业开设瑜伽课程是大学生认知的需要

体育课程观念上,强调体育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为全体学生服务。

通过调查,目前的现状是吉林省8所含高师体育教育专业的院校竟然没有一所开设了瑜伽课程,更谈不上有瑜伽教师。然而,社会办瑜伽健身馆的越来越多,越来越不规范,市场的炒作把大学生迷惑了,高温瑜伽、香薰瑜伽、力量瑜伽、流水瑜伽……究竟自己学的是“何门何派”?是否适合大学生练习?锻炼强度是否合适?瑜伽老师是否合格?这些问题使得有些人望而却步、半途而废。

3.4.2瑜伽课程不受场地、时间、年龄、性别的限制

开设瑜伽课程对场地、时间与空间并没有过高的要求,是属于静态无竞争的活动,环境安静就可以,配合适合的音乐;不去健身房练习时,在办公室、家里都可以练习,可以一个人练习,也可以集体练习;因此练习者可以一起享受肢体伸展的乐趣,进而增强彼此间的感情。瑜伽不受年龄和练习时间的长短限制,早晨、晚间等都可以因人而定。

3.5瑜伽对和谐社会作用

四川师范大学视觉艺术学院特聘国学教授李里在接受中央电视台《面对面》栏目采访时说,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文化应该体现三个方面的“和谐”,即“人与天(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心的和谐”,这自然是他多年来潜心研究国学总结出的心得体会,在道出“和谐”所蕴含的丰富人文思想的同时,也从“和谐”的角度再一次诠释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有关人性修炼的真谛。

瑜伽课程的开设是教育改革与和谐社会融合的具体实践,瑜伽课程在和谐教育中不仅可以就其本身特点达到和谐的教育,还能以和谐的方法进行教育,最重要的是为了人的和谐发展而进行教育。

3.6瑜伽课程可以成为“终身体育课程”之一

所谓终身体育课程,首先,该课程着重发展人们从少年儿童时期直至终身的心血管循环系统的功能和体育技能,课程包括适应不同年龄学习者的内容并能够取得积极的锻炼效果。其次,该课程着重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并使全球不同地区的人们都能够享用。而瑜伽课程具备以上特点,瑜伽教育是历史民族的人文属性,开设瑜伽课是文化传承的探索。因此高师体育教育专业开设瑜伽课程是可行的。

4 结论

在高师体育教育专业开设瑜伽课程是可行的,它的主要理念适应“构建和谐社会”的倡导。

在高校开设瑜伽课有学生基础,大学生对开设瑜伽课持肯定态度,并有心理需求。

瑜伽课程可以成为“终身体育课程”内容之一,瑜伽教学中融合了人文教育、科学教育与健康教育,瑜伽教育是历史民族的人文属性,开设瑜伽课是文化传承的探索,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

高师体育教育专业适逢改革之机,应与就业市场接轨,吸收社会信息。在诸多体育运动项目进军体育健身娱乐市场的竞争中,瑜伽运动拥有广阔的前景和可持续性发展的强大趋势。

[1] 沈维德.瑜伽健身术[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4.

[2] 邱服冰.论瑜伽及心理生理功能[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5,(8):34-35.

[3] 柏忠言,张惠兰.瑜伽气功与冥想[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12).

FeasibleStudyonOfferingYogaCourseinHighNormalUniversitiesinJilinProvince

Fan Meiyan1,Zhang Yarong2,Cui Binbin3

(1.Jilin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Changchun,130022,Jilin,China;2.Jinlin University,Changchun,130022,Jilin China;3.Middle School Attached to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Changchun,130024,Jilin,China)

PE major in high normal universities is the cradle of developing PE talents,and the students undertake a glorious task,that is developing quality education in 21 century.Nowadays,we promote a harmonious society and health first,thus we should study and improve PE curriculum system.However,there is no Yoga course in PE major in high normal universities in Jilin province.So we have responsibility to foster students how to love people,love themselves and love society.Therefore,my study will give the theory basis on promoting a harmonious society and improving quality for all.

Yoga course;high normal universities;feasible study

2007-02-05

范美艳,女,吉林长春人,教授,研究方向:健美操教学。

猜你喜欢
高师瑜伽专业
原始感瑜伽工作室
Hello White瑜伽馆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部分专业介绍
迎接瑜伽日
练瑜伽,悠着点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高师声乐教学改革初探
地方高师钢琴专业课考试侧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