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国内外高校社会体育类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的研究

2007-12-08 10:08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07年2期
关键词:培养目标娱乐设置

秦 强

(浙江科技学院体军部,浙江 杭州 310023)

对国内外高校社会体育类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的研究

秦 强

(浙江科技学院体军部,浙江 杭州 310023)

通过查阅大量文献的方法对国内外部分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及相近专业在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上的对比,提出了我国高校社会体育专业目前存在的问题,就如何发挥高校的办学优势,培养优秀的社会体育人才提出了建议,即,社会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应在把控宏观的基础上对所属专业方向及内容进行细化,同时应注意创新思路,及时调整课程设置,使之适应社会的发展。

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

1 国内、外社体类专业培养目标及培养人才规格要求的阐述

社会体育专业所培养的人才,是一种潜在的高级专门人才,当他们在未来的社会实践中做出贡献的时候,就成为显在的人才。他们对社会的贡献程度如何,则取决于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知识结构和能力,而这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社会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以及课程体系结构和课程内容。

1.1国内、外社体类专业培养目标的阐述

日本体育大学开设了终身体育、户外体育及社会教育三个专业,主要培养初高中体育教师以及社会体育助理;英国曼彻斯特大学体育教育与娱乐中心的专业设置主要培养能够在艺术、文娱、运动和休闲中心,剧院、旅游机构从事计划、管理、营销、咨询等工作的人才;美国印第安那大学 (健康体育和娱乐学院)娱乐和公园管理系专业培养公园、休闲服务业的专业人员。根据国家教育部高等教育司1998年颁布的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社会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社会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能在社会体育领域中从事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以及教学科研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

1.2国内外高校社体类专业人才规格要求的阐述

1.2.1国外院校社体类专业人才规格要求的阐述

日本体育大学培养具有终身体育和体育产业意识的新类型的指导者和经营者;德国科隆体院(休闲与娱乐体育专业)要求在休闲、运动、游戏等方面的教学、计划、组织安排的能力,同时具有在文化和体育领域制定、执行计划并负责提出建议的能力;(疾病防治与体育康复专业):在使慢性病患者和受伤的运动员通过运动、游戏得到防治和康复的各种活动中,具有组织、教学、治疗、策划和监督的能力;美国春田学院(健康/健身专业)要求此专业的学生应能制定和实施健康、体质评定计划,能够解释体质评定和健康评价的数据,为个人或团体制定相应的活动计划,向参加者进行运动安全和益处的教育,组织和管理健身计划和设施,干涉不健康和有害的健身活动并使其转化为有益的活动;(娱乐管理专业)要求制定娱乐计划,进行人员管理与监督,进行基本研究、评定与评价等,还应当侧重理解以下的一个或几个方面娱乐活动的安排准备:军队娱乐、校园娱乐、职员娱乐、城市娱乐、户外娱乐、休养场所与私人娱乐、青年和社区娱乐及基督教青年会娱乐;韩国体育大学(健康管理系)健康管理系培养的领导者可以通过制定科学的运动计划,使缺少活动的消极影响降至最小,并就与健康有关的问题对公众进行教育和从事科学研究。

1.2.2国内体院社体类专业人才规格要求的阐述

根据《专业目录》的要求,我国社体专业的毕业生应该具备的能力为掌握社会体育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掌握指导大众体育、养生健身、休闲娱乐及特殊人群体育的运动技术;具有从事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及教学等方面的能力;熟悉党和国家有关体育事业的方针、政策、法规;了解国内外在社会体育方面的学术发展动态;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1.3国内外社体类专业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的比较分析

体育院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体系最主要的依据,必须加以认真的研究。应该看到,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市场的要求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必然不能再像以往计划经济条件下那样单一,而应该呈多元性。

我国社体专业的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的要求从阐述上来看,是一个概括性很强的指导性、方向性的文件,内容涉及范围广,但具体的专业方向性不够明确、细化,尤其是培养规格,没有详细的阐述社体人才在某一方面应达到的具体能力。而日本及欧美等发达国家的高校其社体相关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多向的,灵活的。并不是指明了要以培养社会体育指导者为目标,而是为了适应社会的某一方面的需求,向社会输送人才。另外,培养目标多元化,不只是多分几个专业方向,还要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度,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给他们更多的选择权和选择机会。

造成以上我国与发达国家培养目标形成差距的原因主要是:我国与日本及欧美发达国家的教育体制不同。

由于中、日、欧美三地的教育行政体制的不同,决定了培养体制也不同。美国的教育行政体制是分权型,体育院系从招生到培养都是由学校自行安排,学生毕业后面向劳动市场、自谋职业,如果专业性太强、知识面过窄就会造成就业困难,因此,美国体育院系中培养目标是多向性的,专业设置增多,学生可自由选择专业,甚至还鼓励学生在完成主要专业的同时,选修第二专业。这样学生毕业后有较大的选择性和较大的选择余地。日本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属地方分权和中央辅助型的,但教育思想受美国影响较深,学生毕业后也要自谋职业,国家或学校不统一安排工作,因此,在日本的体育院系中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也是多向的。培养目标的多向性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提供了较大的选择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得到加强,也易满足社会对毕业生能力的要求。

我国在培养目标上是属定向型的且较为单一。这与我国当前已经建立的市场经济体制,社会对体育人才需求的多样性以及高等教育正在实行的学生交费上学、自主选择培养方向,毕业后自主择业的发展方向是不相适应的。培养目标的定向性是“计划经济”体制的必然产物。在这种体制下,专业适应性以及就业灵活性、机动性就差,在计划与现实需要不符时就造成了我国的社会体育指导员资格认定和高校的社会体育人才培养,与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完全脱节。一方面社区体育产业缺少专门经营管理人才和指导员人才;另一方面高校培养的体育专业人才又不能被社区体育产业接受,难以找到工作(或不愿在社区体育产业工作)。如此循环不畅,不但造成了社区体育人才培养上人、财、物的浪费,而且还限制了社区体育产业,甚至社会体育产业经营层次地提高。

2 国内外高校社体类专业的部分课程设置情况

社会体育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受制于专业人才规格,专业人才规格受制于培养目标,而培养目标又受制于社会分工的需要。当社会分工与社会需要发生变化的时候,培养目标、专业人才规格和课程体系都要相应的发生变化。而课程体系结构越合理,越有利于人才的培养,越有利于接近培养目标,越有利于满足社会分工的需要。

2.1国外高校社体类专业的部分课程设置

日本体育大学(户外体育专业必修课)主要开设终身教育总论、现代余暇论、生态学概论、户外活动论、户外活动指导;(社会教育专业必修课)终身教育总论、社会教育计划、社会教育特讲。德国科隆体院(休闲与运动创新专业)开设体育与人体健康、运动文化与闲暇体育、时间结构及时间管理与支配、体育创新的教学方法、闲暇体育与休闲体育教学方法。美国春田学院(健康/健身专业)开设(部分选修)健康/体质教学方法、健康/健身计划的管理、应激管理、营养学基础、营销原理。英国曼彻斯特大学体育教育与娱乐中心课程设置围绕娱乐活动的重要性、历史、经济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知识,开设必修课有管理学、营销学、娱乐的历史与现状、研究方法。

2.2我国高校社体专业的课程体系

我国教育部规定的社体专业课程体系包括:主干学科——体育学、社会学、公共管理学;主要课程——社会体育概论、社会体育管理学、健身概论、中华养生学、大众健身娱乐体育项目的理论与方法。

北京体育大学社体专业的教育实习安排在第四学年夏季和秋季学期,共9周。实习考核成绩及格以上者方可获得教育实习学分,准予毕业;主要专业实验为社会体育活动方案设计、体质测评、体育康复。天津体院社体系学生实习期为5个月,正计划调整到1年的时间,实习地点为天津的街道、娱乐场所和体委。

2.3国内外社体专业课程体系的比较与分析

虽然理论上我国教育部的《专业目录》只是一份对如何设置高校课程并不具约束力的指导性文件,但现实中却制约着高校课程具体设置的灵活性和自主性。因此,我国高校目前社会体育专业的课程,大多是围绕《专业目录》规定“三大主干学科”以及“五门主要课程”来设置的。再加上社体专业培养目标阐述的单一性,更造成了国内各体院课程设置基本类似,没有突出特点。

而国外高校的课程开设就较为灵活,在围绕“社会体育”这个主题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各地的特点,开设了一些针对性较以及前瞻性较强的课程。比如日本体育大学开设的“职业病治疗”,日本大阪体育大学的“职工体育经营学”和“中老年体育指导论”,美国印第安那大学的“美国社会中的药品使用”等课程。德国科隆体院的运动休闲与创新专业要求学生进行至少三种的专项理论与实践的学习,多为高尔夫、潜水、攀岩、登山、极限运动、残疾人体育、骑马等社会流行的或具有特点的项目。

因此高校社体专业的课程重点,应在普遍了解体育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围绕着社会大众如何增进健康和增强体质以及如何进行娱乐休闲这个中心,认识和把握体育健身锻炼的基本特点和规律,研究和学习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对不同人群进行体育健身指导、组织开展各种群众性体育活动、运用多种手段方式进行社会体育管理以及对社会体育活动进行经营开发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方法,掌握从事社会体育实际工作的多种能力和适宜群众广泛开展的健身、娱乐和休闲项目的基本技能。

另外,高校社体专业的课程设置,不仅要考虑如何针对社会对体育专门人才的实际要求,还要考虑如何加快实现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工作职业化的步伐,努力把握社会对专门体育指导人才的实际需求与实际就职之间的差距,配合“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资格”,加强社会体育指导的职业化宣传,建立新的就业、择业观念,培养创业意识等。因此必须清楚,高校的社会体育专业,既不是体育教育专业,也不是体育经营管理专业或体育经济专业,更不是体育产业专业,所以必须努力防止“面面俱到、面面都不到”的“四不像”课程设置,防止浮于专业表面、轻视专业支撑、主导方向模糊的课程设置,防止偏离专业培养目标的课程设置,防止修修补补过去体育教育专业课程的“增减式”课程设置,防止混合体育教育专业、体育经营管理专业、体育社会学专业等课程的“杂烩式”课程设置。

3 结论与建议

1)日本及欧美等发达国家的高校其社体相关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多向的、灵活的,而我国的培养目标阐述的较单一,不够明确、细化,应将其具体划分为:大众体育运动指导类方向(技术型),包括基层社区体育指导员、俱乐部高级体育指导员、体育运动咨询保健指导员和特殊人群体育指导员四类;社会体育管理类方向(专门为社会体育服务的管理人才),包括社会体育事业经营或管理类、社会体育事业行政管理类两类。

2)我国教育部的《专业目录》现实中制约着高校课程具体设置的灵活性和自主性,再加上社体专业培养目标阐述的单一性,更造成了国内各体院课程设置基本类似,没有突出特点,不适应社会需求。各校应及时制定并且更新相关课程,使得社体专业课程符合社会体育需求、迎合大众喜好、与当地实际情况、办学条件相符合,同时也应注意创新思路,及时或提前开设新兴课程。

[1] 张锦年.面向21世纪培养新型社会体育人才[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7,(3).

[2] 于善旭.建设和发展社会体育专业是21世纪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8,(1).

[3] 杨遒军,等.构建社会体育专业(本科)的课程体系[J].体育科学,1998,(4).

[4] 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国外体育院校概况[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5] 张晓军.论体育人文社会学科的教学与创新[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5,(4).

StudyontheAimandCurriculumofMajorofPublicSportsinDomesticandForeignColleges

Qin Qiang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he Technology,Department of PE,Hangzhou,310014,Zhejiang,China)

This paper studies and contrasts the aim of major of public sports in domestic and foreign colleges,the paper brings forward some problems on the public sports specialty in Chinese sports colleges.The paper takes proposals to bring the colleges’ conditions in play to cultivate better public sports students.The aim of public sports specialty would be differentiated and more specific,and the curriculum setting would be adjusted in time to fit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public sports;aim of major;curriculum

2007-01-12

秦强(1975-),男,山西临汾人,教师,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

猜你喜欢
培养目标娱乐设置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船舶防火结构及设置的缺陷与整改
栏目设置一览表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医学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研究
娱乐眼
娱乐眼
娱乐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