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课程评价的趋势分析

2007-12-08 10:08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07年2期
关键词:质性评价者评价

宋 英 贡 娟

(1.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3;2.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4)

学校体育课程评价的趋势分析

宋 英1贡 娟2

(1.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3;2.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4)

分析我国学校体育课程评价的特点,探讨评价的发展趋势:评定的功能由侧重甄别转向侧重发展,评价方法由量化评价转向质化评价,由他人评价转向以学生自我评价为核心,使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协调一致。

学校体育;课程评价;趋势

1 前言

我国建国后的教育学、课程论是从前苏联引进的,是一种大教学的体系,而课程又是由国家统一规定设置的,因此,一直是只有“教学检查”而无课程评价。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各种教育观念的变化,特别是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课程评价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

课程评价体系是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建立起科学的、合理的评价体系,有效地评价学生的体育与健康成绩,使评价成为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体育学习和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有效手段,成为我国体育教学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

2 我国学校体育课程评价的趋势分析

进入新世纪,随着《纲要》的颁布,体育课程改革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面向21世纪的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要求,体育课程评价将体现如下特点。

2.1评定的功能由侧重甄别转向侧重发展

传统的体育课程评价属于水平性评价,用它可以了解预设的教育目标达成的程度,可以了解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水平与预设水平的差距,它能实现评价的鉴定水平的功能;它有一个基本假设,即只有极个别的学生学习优秀,而大多数学生都属中常。为此,评价就要把优异的成绩给予极少数学生,其余的只能获得较低的成绩。这样,评价无形之中变为一种甄别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只有少数学生能够获得鼓励,体验成功的快乐,大多数学生则成了失败者,成了上述假设的殉葬品。

新的评价与此不同,它以被评价者的素质全面发展为目标,这些目标指明了被评价者发展的方向,也构成了评价的依据。这些目标主要来自于课程标准,也要充分考虑被评价者的实际情况。将着眼点放在被评价者的未来,包括终生学习和终生锻炼的需要。

对被评价者的发展特征的描述和发展水平的认定甚至到进行必要的选拔,其目的不是为了给出学生在群体中所处的位置,而是要使被评价者认识自身的优势和不足,让学生在现有基础上谋求实实在在的发展;它关注被评价者生理特点、心理特征、兴趣爱好等各个方面,正确地判断每个被评价者的不同特点及其发展潜力,为被评价者提出适合其发展的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建议。它关注让学生学会更多的学习策略,给学生提供表现自己所知所能的各种机会,通过评价形成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和自我进步的能力。

2.2评价方法由定量评价转向质性评价

始于20世纪初的现代课程评价是以整个世纪飞速发展的现代科技为背景的,因此,它从产生之日起,就以科学所崇尚的客观、量化为标志。对科学的盲目崇拜,使人觉得量化就是客观、科学的代名词。确实,数量具有简明、精确的特点,它能够减少人的主观推论;而且更重要的是,数量能够用现代科技所提供的统计工具加以处理。因而,量化范式下的标准化测验、常模测验一度成为世界范围内盛行的评价工具和手段。然而,对教育而言,量化的评价是把复杂的教育现象加以简化,或只评价简单的教育现象,它不仅无法从本质上保证对客观性的承诺,而且往往丢失了教育中最有意义、最根本的内容。这样,学生生动活泼的个性被抽象成一组组僵硬的数字,学生在各个方面的发展和进步也被简化为可能的几个数量,教育的复杂性和学生状况的丰富性则泯灭于其中。至20世纪60年代后期,人们开始对这种状况进行反思和批判。提出了很多质性评价模式。这样不断完善的质性评价方法,逐渐影响到实践领域。

体育课程,“健康第一”。健康对于人来说,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概念,这需要用质性评价的方法进行评价。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设置与实施,在《纲要》中受到了特别的重视,为了考察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否通过教学发生了转变,达到了目标;考察教师是否在教学中关注,并促进了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转变,体育课程必须研究和开发评价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具体的评价方式、评价手段。这一方面的评价不能采用量化的方式,而必须运用质性评价方法进行评价。

应该指出的是,质性评价的出现并不是对量化评价的简单否定和扬弃。作为研究的一种新范式,质性研究是对量化研究的一种反思、批判和革新。但从根本上讲,质性研究应该内在地包含了量化研究。而作为一种新的评价范式,质性评价是为了更逼真地反映教育现象,因此,它在本质上并不排斥量化评价,而是在适当的评价内容或场景中依然使用量化的方式进行评价。

2.3由他人评价转向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中心,使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协调一致

自我评价这种评价能力的发展是研究模式主体价值取向的体现。自我评价是学生依据自身认可的评价指标和准则,对自身整体或某方面的素质发展所做出的认识和判断。学生对自身原有发展水平的认识是评价的基础、对照的起点;评价的指标和准则既可以由师生商讨制订,也可以由教师提出,但关键是必须为学生认可和接受。在主体取向的课程评价中,运用自我评价可以使学生充分体验成长的愉悦,发展健全的自我意识,促进其积极、主动地学习,并将各种知识有效地纳入自我的认知结构中去。

学生自我评价并非没有标准的自我臆测,为了保证其相对准确以及实现评价对下一步教学的导向作用,他人特别是教师的评价就成为学生自我评价的依据和参照。教师的评价可以是以个别学生认可的标准为依据的对学生发展做出的纵向评价,也可以是以多数学生认可并接受的标准为依据的对某些学生现有发展状况所作的横向比较比较。即使是横向比较评价,其目的也不是为了对学生分等划类,鉴别高低,而是为了让学生认清自己的不足,调整进一步的学习。横向比较评价应融入每个学生的纵向评价中,使每个学生都感受到自身的进步,鼓起每个学生进步的勇气和信心。

教师评价可以使学生客观、清醒地认识自我,修正自我评价的主观性;而自我评价则可以使教师评价变得更为丰满、真实,使教师更为完整、全面、具体地了解学生的进步状况。教师评价只有为学生所接受并最终转化为学生的自我评价,才能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因素。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反过来一味迎合学生的自我评价,而是表明教师运用丰富的教育经验及对学生的无限爱心,了解学生的现实发展区和最近发展区,求得自我评价和教师评价的协调一致,积极干预学生发展,引导学生一步步完善自我。

3 结论

素质教育与终身体育强调的是重视体育课程评价的教育性和发展性功能,评价的目的是为学生的教育和发展。评价不是最终目的,仅是手段。评价的最终目的是激励和反馈,通过过程评价,及时向教师和学生提供反馈信息,使双方了解在体育教学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并激励教师和学生进一步努力,不断完善,使评价更好的为体育课程和学生的未来服务。

[1] 体育课程标准研制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5.

[2] 陈玉琨.教育评价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12.

[3] 金娣,王刚.教育评价与测量[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12.

[4] 李雁冰,课程评价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9.

AnalysisontheDevelopmentofP.E.CurriculumEvaluation

Song Ying1,Gong Juan2

(1.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Dalian,116023,Liaoning,China;2.Physical Education School of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Chanchun,130024,Jilin,China)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specific property of P.E.Curriculum Evaluation.The P.E.curriculum evaluation have been developed: the function of evaluation from examination to development; the method of evaluation from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to qualitative evaluation; from evaluation of other person to student self evaluation as center,makes the self appraisement coordination and evaluation of other person consistent.

P.E.in school;curriculum evaluation;development

2007-03-20

宋英(1971-),女,辽宁沈阳人,讲师,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与体育管理。

猜你喜欢
质性评价者评价
肿瘤科护士对临终护理体验的质性研究
护士工作安全感及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
女性自杀未遂患者自杀动机的质性研究
“旅游理论建构与质性研究”学术研讨会在京成功召开
教师的角色转变带来的课堂教学变革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360度绩效反馈评价有效性的博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