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

2007-12-26 00:32陈如波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倾听能力素质培养教学手段

陈如波

摘 要:在小学语文学科的听、说、读、写的教学中,“听”占的比重最大,因为小学阶段的教育是基础阶段,小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和接收比较吃力,最主要的学习手段就是倾听。所以,对于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师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任务。

关键词:小学语文 倾听能力 素质培养 教学手段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2-0171-01

小学语文是小学生除了说话这项基本技能之外对语言学习的第一步,因为小学生的各项素质和思维能力都没有达到可以独立学习的程度,在语文课堂上接受知识的困难程度比较高,教师的主导教学就是教学的主要手段。据教育心理学家研究,在人们一般语言活动中,“听”所占比重达到了45%,“说”占了30%,“读和写”共占25%,这一连串的数字告诉我们,在正常的社会活动中,人们有近一半的时间在倾听,听是人们获取知识的最重要的途径。所以,小学生接受知识的主要途径也是倾听,他们倾听的过程中会进行简单的思维活动,进行浅显的思考,所以要想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水平,就需要去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就是对他们倾听能力的培养。

1 根据年龄特点,树立倾听意识和目标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阶段特点,教师要注意根据不同年级的小学生去设置不同的倾听目标。在小学生一、二年级的阶段,首先要给学生树立起倾听的意识,做到在倾听的时候端正坐好,保持安静,认真听讲,并且能够简单大体复述别人所讲内容。而在三、四年级的时候,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在倾听的时候适当地做出反应并且从听课的内容中画出相应的重点,能够很好地将教学内容进行复述。在小学最后一个阶段,也就是进入五、六年级的时候,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能够开始一边倾听一边能够记录教学重点,将教学过程中的干扰因素自动加以过滤和排除,能够基本理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讲述的内容的情感,使课堂听课效果达到最大化。

2 采用多样化措施,培养倾听能力

2.1 故事引用法

在小学的课堂,小故事对小学生是极具有吸引力的。引用小故事穿插在课堂教学中对激发小学生的倾听欲望是非常有效的,不仅会引起小学生对语文课堂教学的兴趣,还会逐渐培养小学生的听课能力,提升语感。

例如,在学习古诗《山行》的时候,教师可以先询问学生有没有爬山的经历,然后再讲一个关于爬山的故事,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借现代爬山观景引出接下来正文要讲的我国著名诗人杜牧的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绝句。借用故事的形式将诗中描写的动人山林秋色图展现在学生的面前。

2.2 创设情景法

因为小学阶段是从幼儿玩乐时期慢慢过渡到学生时期的一个过程,小学生的各项能力都比较欠缺,上课的注意力也不够集中,在教学过程中无法从头到尾将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全部听进去,所以教师就要想办法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的听课效果达到最大化。由于现代教学设施的先进和完善,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等形式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创设所需情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听课的兴趣。

比如,在学习《丑小鸭》这一课时,单纯依靠课本的描述和教师讲解,学生对丑小鸭变成天鹅的片段并不能非常理解丑小鸭最终会变成天鹅,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放一段关于丑小鸭最终长大变成天鹅的一段视频,在听与看的同时进行中,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了视频上,激发了对课文深入了解的兴趣,这时教师可以在具体的讲解一下丑小鸭变成天鹅的原因,学生便会以最高的注意力去倾听教师所讲授的内容,课堂效果得到很大的提升。

2.3 组织课堂活动,营造倾听氛围

教师可以定期有计划地开展一些课堂活动,让学生在进行活动的过程中学会去倾听。比如说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课下准备自己最喜欢的几个小故事,然后在课堂上用自己的话将故事讲给同学们听。这样,学生在讲故事的过程中看到别人认真地倾听,在听故事的时候安静的听别人讲,在活动进行的过程中营造了学生倾听的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倾听能力。

3 充分利用教材,提高倾听能力

教材是小学语文的重要教学资源,在小学语文的教材中,有很多课文的语言都是特别优美,有着十分充实并且吸引小学生兴趣的内容。所以,教师在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的同时可以充分利用教材,选择适当的课文,由教师朗读或者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课文的音频。在学生倾听的时候,教师适当引导学生在倾听的过程中注意文章中的特点或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帮助学生提高在倾听过程中的注意力。

比如,说教师可以利用《纸船》这首现代诗来提高学生的倾听能力和锻炼思维能力,这首诗的情感色彩比较浓烈,语境优美,作者采用的是托物言情的方法,将感情的抒发显得更加生动、具体,含蓄又深沉。教师可以采用领读的方法,具体地引导学生在倾听与阅读的过程中,感受诗中作者寄予的浓烈的情感,在提高了学生倾听能力的同时,又加强了思维能力的锻炼。

4 充分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

教师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具有示范性的特点。由于小学生的智力发育和思维能力发展的不完善,所以,在小学阶段常见的以种学习方式就是对周围人的模仿,因为教师是教学这个过程的传授者,学生最想去模仿的对象就是教师。这时,教师就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教师懂得注重自身的倾听能力,养成一个良好的倾听习惯,在对学生进行倾听能力培养的时候更好地感化他们,那么学生在模仿教师的同时自然而言也会提高自身的倾听能力。

在课堂的教学中,教师时刻需要注意端正自己的倾听态度,当学生积极进行发言的时候,教师应该以欣赏的态度去对待,无论学生观点的对错,不能粗鲁随意地去打断,应该在学生阐述完自己的观点之后教师去总结或者纠正学生的发言内容,并且对发言的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在教师做好自身示范性作用的同时,还应该向学生传授一些在倾听中提升注意力的技巧,组织相关活动让学生加以练习和体验,掌握倾听中的技巧,提高学生自身的倾听能力。

参考文献:

[1] 谷志刚.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倾听能力[J].散文百家,

2015.01.

[2] 张海珍.学会倾听,促进交流[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2012.05.

[3] 孙燕.叫醒孩子的耳朵——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策略[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5.04.

猜你喜欢
倾听能力素质培养教学手段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
培养倾听能力,强化综合素质
生物工艺实验教学特点
《数据结构》中“插入”算法课堂教学实践与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