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背诵的启示

2008-01-07 03:03
21世纪中学生作文·综合版 2008年12期
关键词:古人注意力记忆

殷 豪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背诵,对于学好语文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一提起背诵,许多学生就会愁眉苦脸,伤透脑筋。其实,传统的语文学习,也很注重背诵,我们的古人在背诵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因此,从传统的经验中,总结背诵的一般规律,作为我们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借鉴,是很有必要的。那么,传统的背诵,有哪些经验可以借鉴呢?

一、“理解”是背诵的基础

说到古人背书,大家也许会认为:生吞活剥,死记硬背,不足效法。诚然,那种死读死背的方法我们应该摒弃。但是,须知古人中,凡学习勤奋、治学有方的人,读书背诵,也都是下了一番理解的功夫的。

荀子曾说过:读书“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他强调,读书不仅要读得连贯,而且还要有通透的理解。刘勰则从文与道的关系上,做了进一步的阐述,他在《文心雕龙》中写道:“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入情”的意思,就是由表及里,理解文章中寓含的情理。读书“不通”,不“入情”,则“决不能记,记也不能久也。”(引自朱熹《训学斋规》)由此可见,古代有真知灼见的人,是深深懂得理解对于背诵的意义的。

所以,我们老师在布置学生背诵时,一定要启发学生用理解的方法记忆。例如,在掌握文章内在逻辑联系的基础上,把要求背诵的一段文字,划分为若干细小的层次;顺着作者的思路,化整为零,化大为小,层层深入,逐层背诵。同时,对于背诵的难点,或是读起来拗口的长句,或是难以背诵的生辟字词,再加以疏通,通过理解,排除背诵的障碍。这样,学生背书,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强记”是背诵的重要方法

理解是背诵的基础,但是,要把一篇文章背诵下来,并产生牢固的记忆,单凭理解是不够的。还需要在理解之后,下一番强记的功夫。强记,就是刻苦背诵,用强力记忆。白居易“昼课赋,夜课书……以至于口舌成疮”(见白居易《与元九书》),可谓强记;韩愈日记数千百言,“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见韩愈《进学解》),可谓强记。古代,有建树的学者,在他们渊博的知识中,都倾注了强记的心血。

古人的强记启示我们:背诵要有一定数量的要求。古人背诵量大,“日记数千百言”,“每日必十余段”。我们赞许古人的背诵,正是赞许古人那强记大量文章的惊人毅力。没有压力,无限期地背诵,就无所谓强记。当然,今天我们绝对不能因循旧法,如古人那样搞大量的背诵。但是,背诵要有一个数量的要求,用一定的量保证一定的质则是完全必要的。从学好语文的需要出发,要求学生在中学期间,背诵较多的名篇佳作,这对提高我们学生的学习水平是大有裨益的。

古人的强记还启示我们:要牢牢记住一篇文章,一定要反复诵读,用强力记忆。从不会背诵到熟读成诵,要勤读苦诵;从背诵上口到背诵如流,还要强记强背。只有用强力一遍遍地反复背诵,才能够强化大脑皮层的痕迹,产生牢固记忆。

因此,我们老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用多读来强化记忆。凡是要求背诵的课文,课上需要用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读;课后布置背诵作业时,仍然要提醒学生反复读。另外,我们老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每天清晨读书背诵的好习惯,要使学生认识到:“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夫不可。”(见毛泽东《反对党八股》)只有用很大的气力去学,经过一番刻苦的强记,才能牢牢记住一篇篇优美的文章。

三、“复习”是巩固背诵的有效手段

如果认为,一经背诵,文章便可以永远锁在记忆的保险箱里,那是一种天真的想法。事实上,只有通过复习,才能巩固记忆,收到久远不忘的效果。这一点,古人是早有体验的。

孔子有一句名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见《论语》)“说”(通”悦“)在哪里呢?温故而知新,当然是“时习”之悦;然而,通过经常性的复习,把学过的东西牢牢记住,这也是一“悦”呀。大学问家顾炎武可以背诵数十万言的经典,并不是因为他有过目不忘的天才,其诀窍之一就是“学而时习之”。顾炎武每年要用三个月的时间复习旧课,难怪他胸中藏书万卷哩!

背诵过的文章,如果一个学期,或是一个学年,不复习,置之脑后,再拿起来背诵时,就可能背不准确,不熟练,基至忘记了。人们记忆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与遗忘作斗争的过程;只有不断地和遗忘作斗争,才能得到巩固而持久的记忆。复习则是和遗忘作斗争、巩固背诵效果的有效手段。所以,我们要教育学生克服“一劳永得”的思想,要引导学生经常复习已经背诵过的文章。只有时时温习,才能牢牢记往,才能长久不忘,才能受益终身。

四、“专注”是提高背诵效率的保障

古人背诵,讲究精神专注。有人提倡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有人主张读书要五到:心到,眼到,口到,耳到,手到。无论是“三到”还是“五到”,意思都是一个:注意力要高度集中。精神专注,可以提高背诵的效率。

朱熹最反对“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他认为读书要专心到“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见朱熹《训学斋规》)只有这样专心地背诵,才能记得住,才能记得久远。

在我们的教学中,不也如此吗?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学生,嘴里读的、眼里看的、耳里听的、手里写的、心里想的,都集中在要背诵的文章上;那么,背诵起来,必然是记得快、记得牢,效率高。反之,嘴里虽然念着书,耳朵却被美妙的音乐吸引走了;眼睛虽然看着书,脑子里还在想着昨天看过的动画片,思想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十个有十个是学不好的。所以,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教育学生克服精神倦怠、漫不经心、开小差的坏习惯;要培养学生把读、写、听、看、想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所要背诵的文章上的好习惯。同时,还要在课堂上变换各种背诵方式,引起学生背诵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可以采用个人背诵、集体背诵、互相抽背等不同方式,还可以采用抄书、默写、互相订正等方法,使学生把注意力高度集中起来,这样,背诵的效率就能够大大提高。

总之,传统的背诵启示我们:背诵除了要把握要领、掌握正确的方法之外,还要有顽强的意志。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只有引导学生以顽强的毅力,并按照思维活动的规律,用科学的方法背诵,才能使学生在记忆的仓库里贮存起一篇篇文情并茂的范文。

猜你喜欢
古人注意力记忆
让注意力“飞”回来
古人时尚文化秀
古人时尚文化秀
古人时尚文化秀
古人的过年诗
A Beautiful Way Of Looking At Things
儿时的记忆(四)
儿时的记忆(四)
记忆翻新
阅读理解两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