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源何而来

2008-01-07 03:03黄神志
21世纪中学生作文·综合版 2008年12期
关键词:真情想象文章

黄神志

巴尔扎克说:“获得全世界闻名的不朽著作的成功秘密在于真实。”真实才是文章的生命力,而我们的学生在习作中往往缺少的也是真实的情感,他们或者平铺直叙,平淡无味;或者堆砌词藻,华而不实。那么,如何才能引导他们写出真情实感呢?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理解能力

作文空洞,言之无物的根本原因是作者不善于观察生活。古语云“洞明世事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教师要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及其变化情况,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待世界,看待生活中的一切,用心体验各种不同的情感。例如:冬天到了,可以让学生写出天冷时的情景和人的感受,但又不能出现“冷”字;或者写出独自走夜路时害怕的心情,但又不能出现“怕”字等,这些专门的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会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还可以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学生在学习教材内容的基础上,阅读有益的课外读物,古今中外的作品都可涉猎,看中有读,读中有看,在看中学知识,在读中找感受。

二、引导学生从生活中选材

选材不当是文章缺少真情实感的主要因素,材料贴近生活实际才显得真实可信。现实中很多学生的生活面较窄,为了升学,他们“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被禁锢在一个小圈子内,这造成学生生活单调,没有生活基础,教师该怎么办呢?除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捕捉生活素材外,教师还应该多写下水作文,把自己对事物的看法,对生活的感受渗透给学生,以丰富他们对生活的认识。另外,更有效的办法是经常阅读一些他们同龄人的好文章,因为同龄人的心是相通的,看法、想法是一致的。读了这样的文章,学生们往往有这样的想法:这样的人和事在生活中不是很常见吗?为什么别人能写出来,我却写不出来?从而激发他们写作的欲望,调动他们写作文的积极性。

三、帮助学生走向思维纵深,插上想象的翅膀

学生作文内容贫乏,缺少情感体验的原因之一是缺乏想象。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在作文教学中如何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呢?首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配置合适的画面或音乐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入境。例如,可以出示这样一幅画面:头戴博士帽的女孩儿背后有一位老人,烛光映红了老人慈祥的面容。然后让学生说出: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学生们就会开动脑筋,有的说老人是女孩儿的妈妈,有的则认为老人是女孩儿的老师。这时,老师再引导学生做进一步的思考: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象,在女孩儿成长的过程中,人物之间会有哪些故事发生?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又不脱离生活实际,学生们能够说出内心的真实感受。

其次,也可以利用文章中的“意义空白”开发学生的想象区域。例如:史铁生的文章《秋天的怀念》开头写到:“我双腿瘫痪后,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静,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可见这是一位慈爱的母亲,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象:母亲出去后,偷偷听着我摔东西的响声时会有哪些表现?

高尔基说:“想象在其本质上也是对世界的思维。”教师必须创设各种机会,引导学生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发挥想象,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这样,他们的思维活动才是积极的,才愿把他们独特的想法表达出来,也才会产生丰富的思想感情。

四、锻炼表达能力,掌握写作技巧

文学作品来源于生活,还要高于生活,这就要求学生提高口头和书面的表达能力,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一方面教师要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参加一些活动,接触社会,以丰富知识,开阔视野。例如:让学生观察秋色时,告诉他们观察的先后顺序,条理要清楚,做到心中有序;观察时抓住秋景的特征,产生了什么联想,用什么语句表达,怎样做到言之有物;最后把感受谈出来,力求做到想象与表达相结合,直观与情感想结合,这样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引导学生鉴赏一些好作品,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当,学习作者用以抒发感情的描写方法。文章如果没有真实、生动的细节描写,就无法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受;反之,细节真实的作品给人的感觉就真,鲁迅的小说《孔乙己》之所以非常成功,其中逼真的细节描写起了重要的作用。教师应辅导学生在充满偶然琐碎事件的生活里,选择那些具有特征性的、能表达人物灵魂的细节来写,描写要细腻。

五、打破模式化,突出个性化

长期以来,在升学的压力下,我们的作文教学往往注重千篇一律,形成了一种模式化,使得学生们在写作时都去模仿一个固定的格式和套子,与学生自身丰富多彩的生活和色彩斑斓的想象格格不入。比如:写景物都喜欢用“春光明媚、万里无云、绿树成阴、鸟语花香”等词语,使环境描写有失真实性;写大人常写“浓眉大眼、炯炯有神”;写小孩儿则常写成“红红的脸蛋像苹果,大眼睛、小酒窝”等。写不同人物的语言也往往带出学生腔,使人物描写游离于人物的性格。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提倡作文的多样性,指导学生抓住景物的特征写,人物描写要符合其身份、性格,突出个性,而且描写要与情节的发展联系起来,写出独特的自我感受。

六、培养审美能力,写出积极意义

在文章选材真实的基础上还要注意立意的深刻性。要弘扬真、善、美,写出积极意义,因为文学作品具有它独特的审美作用。比如:有的学生写爸爸喝醉酒,跌跌撞撞地回家后,才开始关心“我”的学习情况;写老师看见“我”犯了小错误就瞪圆眼睛,惩罚一通……这些都不能给人以美的感受,又怎能生发出“亲爱的爸爸”、“可敬的老师”这些崇高的感情来呢?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善于发掘生活中的真、善、美。

猜你喜欢
真情想象文章
快乐的想象
风雨真情
一生
真情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本期文章英文摘要
真情是不虚、不私、不妄之情
小排经“点化”大文章
A Truly Outstanding Article一篇真正出类拔萃的文章
“抗冰雪,献真情”救灾款物捐赠者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