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实践中实验 在创造中创新

2008-02-05 10:21邵新宇
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 2008年12期
关键词:特派员华中科技大学产学研

邵新宇

华中科技大学一贯重视产学研合作。制定了“应用领先,基础突破。协调发展”的科技工作方针,把应用研究放在突出的位置,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在贡献中发展”,积极推动成果转化,为地方区域发展和企业技术升级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为学校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和社会形象。在此过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开展产学研合作,为企业服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是高校实现服务社会职能的重要途径,是高校肩负国家责任的重要体现。同时。产学研合作也是促进高校学科建设、加快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更是创新发展模式、实现协调发展、增强办学实力的力量源泉。

此次教育部、科技部和广东省联合组织实施的“省部企业科技特派员行动计划”,不仅是两部一省深化省部产学研合作、建立长效机制的一个战略布局,也是高校加快培养具有工程背景的中青年教师的有效途径。是实现更好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有益探索。

华中科技大学对两部一省联合推动的特派员行动计划十分重视。实际上,学校一贯主张“在实践中实验、在创造中创新”,鼓励教师长期深入地在企业开展实践工作。

什么叫“在实践中实验、在创造中创新”?

我们经常讲,大学创一流就要“顶天立地”。“顶天”,就是要面向国家战略需求与科技前沿开展基础研究:“立地”就是从现实的紧迫需求出发开展应用研究,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科技问题。但是,对于工科高校来讲,即使是基础研究,也不能完全关在实验室里搞科学探索,应用研究更不能闭门造车。不贴近自然,怎么能发现自然规律?不懂工程技术。何来技术创新?在实践中实验,就是要把实验室延伸到企业、工厂、车间,在这里寻找科学发现的线索;在创造中创新,就是要把论文和专利变成核心技术和高端产品。通过成果转化验证创新成果,并获得创新的灵感。我们相信,只有走出去、走进去,才能走上去。到企业去、到车间去、到生产一线去,“在实践中实验、在创造中创新”,才能让发展的视野超越校园的围墙,向企业扩展、向车间延伸。才能形成发展的大格局、大舞台、大空间。广阔天地,大有可为。

举例来说,早在上世纪90年代。华中科技大学就将一批骨干教师派驻到上海微电子装备有限公司,合作开展电子制造装备的研发,有位青年教师已经成为企业的副总工,目前有三十几位教师和研究生长期在这家企业工作。这些工作不仅帮企业获得几十项专利、开发出高端的产品,也为我们获得自然科学奖、承担国家IC重大专项等工作提供了人才与技术积累,对于学校将制造学科的优势从传统的机械制造拓展到电子制造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此次两部一省联合组织实施的“省部企业科技特派员行动计划”,体现了教育部、科技部和广东省对于深化产学研合作的决心,也坚定了我们将科研骨干派出去的信心。为了确保科技特派员行动计划顺利实施,我们在全校范围内遴选了一批优秀的中青年教师,作为科技特派员派驻到广东企业,并专门制定了相关激励政策。具体包括:

(1)科技特派员派驻企业期间,其工资、福利待遇与学校在职同类同岗人员等同,综合业绩津贴按本人相应的岗位的平均津贴发放,由学校财务支付;

(2)学校教师职称评定和职务晋升考核指标中,把青年教师在企业工作一年时间等同于到国外工作一年,并作为职称职务晋升的必要条件;

(3)学校科研业绩评价体系中,明确提出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处于同等重要地位,即工作量考核等同。

这些政策出台后,学校青年教师受到鼓舞,也吃了定心丸,仅机械学院就有十多位教师踊跃报名,最后通过答辩的方式,公开选拔了优秀者。

我们认为。两部一省联合实施的企业科技特派员行动计划是深化省部合作,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实现多方位共赢的一项创举。上面几项举措,只是学校为进一步推进产学研合作所做的机制创新的一部分。后面将不断积累经验、完善机制,鼓励更多更优秀的人才到企业来,提升产学研合作水平、拓展高校服务社会职能、构建高校服务地方經济的创新链。

最后,欢迎广东的朋友们、企业家们来华中科技大学参观考察!同时。也希望华中科技大学的特派员们能珍惜到广东企业驻点学习和工作的机会,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利用一年的时间,不负重托、不辱使命、有志而来、有为而归!希望华中科技大学能为创新型广东、创新型国家建设贡献自己更大的力量!

猜你喜欢
特派员华中科技大学产学研
推行产学研一体化基地建设
基于产学研三位一体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星空中多了一颗“华中科技大星”
河南省启动科技特派员服务麦播专项活动
科技特派员的作用及存在制度问题的探究
全日制艺术硕士研究生创作实践能力培养探析
我国高校产学研合作的区域分布和地理集聚
更正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