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英雄 海南女杰——红军女战士谢飞的传奇人生

2008-03-26 01:19黄进琪
老友 2008年3期
关键词:刘少奇

黄进琪

在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战争中,有一位传奇式的女英雄。她是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30名长征女战士之一;她曾是海南早期妇女武装的领导者;她曾是南洋临委、马共中央机关的工作人员;她曾是刘少奇的夫人;她曾是抗日前线威震敌胆的“谢团长”;她曾是新中国第一代法学教育家……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艳阳天,记者慕名来到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拜访了谢老。走进客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1957年1月15日,毛泽东主席在接见中央政法干部学校学员时,与谢飞亲切握手的大幅照片;左边是海南省电视台赠送的条幅,上书“长征英雄 海南女杰”8个大字。95岁高龄的谢老记忆清晰地叙述了她的传奇人生。

苦难出身 信念坚定闹革命

谢飞,1913年2月3日出生于广东省文昌县(今海南文昌市)湖山区茶园村。上小学时,父亲给她取名谢琼香。长征时,战友们亲切地叫她“阿香”。她与刘少奇结婚后,改名谢飞。

由于家境贫寒,谢飞5岁就在村后山坡上放牛、割草。她8岁上学,1924年考取海南公学,受到革命思想熏陶。1926年9月,她考入省立第六师范,次年2月入团,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根据琼崖特委和文昌县委的指示,湖山区成立了农民赤卫队,谢飞的三哥谢冠洲任赤卫队指导员。谢飞和谢明珍等30多名青年男女参加了赤卫队,挨家挨户动员华侨捐献枪支,积极准备武装起义。

为发动妇女参加革命,谢飞受命办妇女平民学校。受到教育和启发的姑娘、媳妇们争先恐后地参加妇女协会。谢飞,这位被当地人称为妇女解放运动的领头雁担任了溪尾、湖山联区区委委员兼区委妇委书记。

1927年8月,谢飞一家都参加了农会和农军。国民党的爪牙恨之入骨,一把火烧了谢家房子,并通缉她全家,扬言要杀掉谢家大小。

为保存力量,省委指示将谢飞送往香港。1928年10月,谢飞来到中共广东省委秘密机关当秘密交通员。

1929年7月,中共六大决定成立南洋临委。16岁的谢飞受命远渡重洋,到中共南洋临时委员会(新加坡)和马共中央(马来亚)当文书、秘书。

1932年1月,谢飞奉命回国,先后在福州、厦门中心市委工作。她战斗在隐蔽斗争的前沿,以超凡的胆略、勇敢和智慧,与敌人周旋。

万里征程 宁为玉碎紧跟党

1934年夏天,谢飞秘密到达江西瑞金。这年10月,在错误路线指导下,导致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严重失利,中央红军被迫进行长征。

30名女红军随8万红军将士转移。她们个个是精英,最小的钟月林19岁,最大的蔡畅34岁,谢飞21岁。女红军编入中共纵队卫生部干部团。

1934年10月16日,中央纵队跨过了于都河,在长征途中,谢飞和战友们一路行军,一路宣传党的政策,撒播革命火种。她们虽不直接参加战斗,但同样面临生死考验。

1934年12月,中央红军进入贵州黎平县城,沿街满目凄凉,老百姓的血汗都被国民党榨干了。謝飞和战友们慷慨地打开挎包,把本来不多的衣服、毛巾和日用品送给老乡。

1935年1月,著名的遵义会议召开,成立了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小组,全权指挥军事。董必武向女红军传达了会议精神。谢飞她们听后,精神振奋,斗志昂扬,和广大红军一起四渡赤水,摆脱了围追的敌人,取得战略上的主动权。

1957年1月15日,毛泽东主席在接见中央政法干部学校学员时与谢飞亲切握手

1935年5月下旬,中央红军要从安顺场赶到泸定桥,全程有320里,上级命令3天赶到,休养连的女红军踩着羊肠小道飞奔。这时,谢飞发高烧,嘴唇泛起白泡。董必武牵扯着小白马说:“阿香,骑上我的马。”谢飞连声说:“不行!不行!我能撑得住。”她在战友的搀扶下,拄着拐杖紧跟队伍,上山一步一步向上挪,下山两手撑在地上,一步一步向下颠。

董老看着谢飞实在走不动,命令她骑上小白马。谢飞回忆说:“在最困难之时,骑过董老的马五六次,董老有救命之恩啊!”

快到泸定桥时,有的战友担心谢飞过不了泸定桥,提议将她寄在老乡家。“寄”是一个很敏感的字眼,意味着失去部队,失去战友。“不,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要跟着红军走到底!”倔强的谢飞泪珠已在眼眶里打转。休养连领导点了头。但是,大家都为她能否过泸定桥暗暗捏了一把汗。

看着不远的泸定桥,谢飞咬着牙站起来走几步又跌倒。她想了个办法:由低处向高处时,就爬;由高处向低处时,自然下滑。部队过了2个小时,她才爬到桥边。她鼓足勇气爬到桥头,咬紧牙关,稳住心神,伏在铁索上,一点一点地向前挪动。半个多小时后,谢飞终于蹭过了泸定桥。又过了2小时,她以惊人的毅力赶上了队伍,化险为夷。

雪山草地 红军将士排险阻

第一座雪山是夹金山,海拔4000多米,人迹罕至,禽兽无踪。上山前,谢飞和几个战友到小山村买了些红辣椒、生姜和大蒜。谢飞将上级发的羊毛和棉花缝在两件单衣中间,她就是靠这件“羊毛衣”翻越了5座大雪山。

谢飞和战友们踩着先头部队的脚印向上爬。海拔不断增高,空气更加稀薄。积雪已没过膝盖,上是陡壁,下是深渊,稍不小心就会踩空。谢飞背着步枪、米袋艰难地向上攀登。快到山顶时,突然乌云翻滚,狂风大作,雪片和冰雹劈头盖脑打来。大家冻得发抖,谢飞她们赶紧口含生姜,拼命往前,终于登上了山顶。这时,风雪奇迹般地停了,一轮红日金光闪闪。下山时,谢飞和战友们坐“土飞机”似的向下滑。就这样,又翻越梦笔山、长板山、打鼓山和仓德山等大雪山。

1935年7月中旬,中央红军到达毛儿盖,从毛儿盖往北走就是茫茫的水草地。过草地前,每个人筹足了15斤干粮。

8月21日,右路军离开毛儿盖,进入松潘大草地。浓雾迷蒙,一天数变,忽来一阵风,时而一阵雨,继而一阵冰雹,变幻莫测。经过七天七夜的艰难跋涉,终于走出了茫茫草地。爬雪山过草地的艰险,她终生难忘。

革命伴侣 谢飞精心护少奇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胜利到达陕北。

对未婚女红军的婚姻大事,大姐们看在眼里,记在心头,热心牵线。前后不久,刘英嫁给了张闻天,钟月林嫁给了宋任穷,谢飞经邓颖超牵线,嫁给了刘少奇。

谢飞回忆道:“一天,邓颖超给我看一封信,是刘少奇写给邓颖超的,大意是邓大姐曾许诺帮助解决个人问题,现在自己有了意中人阿香,请大姐做媒。”谢飞看信后,往事涌心头:在中央苏区就见过少奇;在长征路上,经常得到少奇的帮助;也目睹了少奇关心同志、严于律己的品质。如今,邓大姐热心牵线,她双颊飞红,害羞地点了点头。

这一天,刘少奇和谢飞凑了几元钱,买了一点酒和花生,在邓颖超主持下举行了简单的婚礼。毛泽东、李维汉和周恩来等10多位中央领导高兴地前来贺喜。她和少奇结婚后,改名谢飞。

当时,刘少奇任中华全国总工会西北执行局委员长,谢飞在工农检察部工作。谢飞经常陪刘少奇到工厂视察。瓦窑堡会议后,中央决定刘少奇去华北加强北方局的领导。谢飞随少奇同行。白区地下工作环境险恶,随时可能发生不测事件。刘少奇公开身份是“周教授”,谢飞是“周太太”。刘少奇运筹帷幄,管辖北平、天津、山西、山东、河北、热河、察哈尔……黄河以北的各省市党的工作。少奇夜以继日工作累了,谢飞悄悄送上一杯茶;少奇写的文章,谢飞是第一读者;谢飞负责管理机要文件,传递信件,同时,精心保护少奇的安全。

铁军东进 奋战抗日最前线

根据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中央决定刘少奇兼任中原局书记,统管长江以北河南、湖北、安徽、江苏地区党的工作。

河南确山县竹沟镇,被誉为中原抗战的摇篮,有“小延安”美称,是我党的红色根据地。刘少奇于1939年1月抵達竹沟,立即组建了中原局。不久,谢飞也奉调新四军奔赴竹沟,任中原局组织科科长,协助刘少奇工作。以后,谢飞出任鄂豫皖区党委委员、舒(城)无(为)地委常委兼组织部部长。她着力加强组织建设,开办党训班,组织发动群众、发展抗日武装。

1940年秋,谢飞受少奇重托,渡过长江到皖南新四军军部给项英送信后,由于日伪军封锁控制了交通要道,谢飞过不了长江,从此与少奇断了联系。

谢飞在江南任路东特委宣传部长兼江南社副社长、《大众报》负责人。谢飞带领江南社同志穿梭在水网地带,泛舟于芦苇荡中。她和编辑们一起调查研究,亲自写评论,宣传中央抗日方针,报道抗日成果,对发展苏南地区的抗日运动发挥了重要作用。

1942年底,谢飞等一批优秀干部被派往浙东,谢飞任余姚县委书记、浙东纵队余(姚)上(虞)特务营政委。

谢飞任余上特务营政委期间,指挥作战果断,在与日伪的作战中,不断取得胜利。有一次战斗就消灭敌人100多,俘虏顽军大队长以下30多人,缴获机枪1挺、步枪40多支、子弹1000多发。特务营也由原来的200人扩大为600多人,成为新四军浙东纵队实力最强的部队。

满腔热情 倾心于法制建设

1949年5月,谢飞调到北京,任华北革命大学三部副主任,后来又出任中国人民大学专修科主任,满腔热情为新中国培养经济建设人才。完成专修班的教育任务后,谢飞为提高自己的法律素养,于1953年考取人民大学法律系研究生,继续深造。

1957年2月,谢飞研究生毕业,被周总理任命为中央政法干校副校长,成为新中国第一代法学教育家。她手捧任命书,百感交集,多少往事涌心头。她知道,加强法制建设任重道远,这副担子再重也要挑,因为这是党和人民交给的担子。

几十年过去了,谢飞这位含辛茹苦、默默耕耘的园丁,在法制建设的园地里,呕心沥血,着力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中提高学员们重视法制、加强法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着力培育他们的司法能力和维护法制、严格执法的自觉性,从而使当年的学员后来大多数成为公检法司的领导骨干,国家建设的栋梁之材。

谢飞十分重视对少数民族干部的教育培养,坚持开设新疆班、西藏班,培养了一批少数民族司法干部。

1978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停办12年的中央政法干校恢复办学,谢飞仍任副校长。第二年,五届全国人大通过了《刑法》、《刑事诉讼法》等7部重要法律。为确保这7部法律的切实实施,中央政法干校受党中央委托,举办了两期法制宣教班,培训各省、市、自治区政法机关、军队政法院校有工作经验和宣讲能力的处以上干部。为夺回“文革”耽误的时间,谢飞殚精竭虑,忘我工作,亲自写讲稿,主讲《加强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等课程。

1982年,中国法学会成立,谢飞被选为第一届理事。她积极撰写的加强法制建设的论文,多篇发表在法律学术刊物上。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晚年的谢飞继续为革命忙碌着。1984年6月,年逾古稀的谢飞就任中国人民公安大学顾问至今。她曾担任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公安部咨询委员、中国宪法学研究会顾问、北京新四军研究会顾问、北京新四军研究会浙东分会名誉会长等职。1991年9月,为表彰谢飞对公安、法学教育工作作出的卓越贡献,公安部授予谢飞人民警察一级金盾荣誉章。

责编/文波

猜你喜欢
刘少奇
刘少奇的读书故事
刘少奇:一件毛衣二十多个洞
刘少奇同志纪念馆
工资只要15元
刘少奇在安源每月领15元工资
刘少奇智扮文士
刘少奇吃“小灶”
一张陪伴刘少奇半个世纪的珍贵画像
一张陪伴刘少奇半个世纪的珍贵画像
刘少奇安源二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