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胜迹保护利用的几点感受

2008-03-30 06:51陶贤德
足迹 2008年6期
关键词:余杭余杭区旧址

陶贤德

党史胜迹主要是指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包括重要遗址、遗迹、人物故居、纪念馆、烈士墓等。它是进行党史资政育人和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近几年来,在余杭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区委党史研究室切实加强党史胜迹的保护和利用,以修缮区内几个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党史胜迹和建立中共余杭区党史陈列室为切入点,充分发挥党史胜迹作为立体的党史、有形的党史的作用。余杭近年来修缮的党史胜迹主要工作成果有:

2004年,修缮西镇区委旧址并布置党史展览,区、镇二级投入35万元;修缮鸬鸟镇山沟沟新四军被服厂旧址并布展,投入20万元。

2005年4月,仁和镇投入21.7万元,区补助10万元,征地2亩,迁建了新四军烈士墓。10月,修建西镇农民暴动旧址纪念碑,区、镇二级投入50.8万元。

2006年,修缮区境内第一个基层党组织———中共鸭兰村党支部旧址,区财政投入20万元,崇贤镇投入10万元。

2007年,结合纪念鸭兰村党支部成立80周年,在其旧址建立中共余杭区党史陈列室(全省县、区级第一家)和纪念广场,共投入60万元。6月29日,中共余杭区委在鸭兰村旧址纪念广场召开全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6周年暨鸭兰村支部成立80周年大会,充分展示党史胜迹的宣传效果。

上述党史胜迹的修缮和建成,不仅在余杭党史宣传教育工作中发挥了突出作用,而且成为余杭红色旅游的重要景观,极大地推动了红色旅游事业发展。同时也得到了全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良好评价,得到了区委和上级党史部门的充分肯定。近年来对党史胜迹修缮、保护、利用中我室的主要感受是:

一、认识到位,主动争取。过去党史部门在党史胜迹建设或修缮过程中,多数时候仅起配角作用。近几年,在区委、区政府和有关镇乡的大力支持下,余杭区委党史研究室切实提高对党史胜迹保护利用工作认识,把它作为党史工作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并创新工作思路和做法,把修缮和建设党史胜迹放到突出位置,部门的角色从配角转换到主角位置,在工作中主动争取,积极作为,创造条件,主动争取区委、区政府的支持。例如1930年5月暴发的西镇农民暴动是土地革命时期省内有较大影响的事件,但长期以来缺少有效的纪念载体,修建西镇农民暴动旧址纪念碑成为区内许多知史老同志的一个强烈愿望。我们据此多次向区委、区政府领导汇报。2005年初,时任余杭区委书记何关新等领导对修建西镇农民暴动旧址纪念碑作出明确批示。根据区委领导的批示和要求,我们主动召集西镇农民暴动发生地良渚、仁和、崇贤三镇党委分管副书记召开修建纪念碑座谈会,经协商确定,将纪念碑建在暴动队伍遭镇压的地点良渚镇勾庄公园内。在建造过程中我室主动争取区委分管领导的及时指导,时任区委副书记许明从确定纪念碑位置、雕塑方案选优,确定方案到雕塑制作、安装全过程给予全方位的指导,为确保纪念碑成为经得起时代和历史检验的精品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我室主动争取省、市主管部门的帮助和指导。特别是市委党史研究室帮助我们联系杭州市国文局等单位,聘请中国美术学院和杭州市雕塑院二组雕塑专家,共设计了8个初步方案,为纪念碑的建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建碑过程中,省市委党史研究室也多方提供咨询、指导,对西镇农民暴动旧址纪念碑建成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抢抓机遇,争创精品。党史胜迹的修建必须善于抓住有利的时机,余杭区修建党史胜迹主要是牢牢把握住了区委、区政府建设文化名区和配合全区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及西镇农民暴动75周年、第一个地方党组织建立80周年等机遇。如中共余杭区党史陈列室的建立就是把握住2007年6月是区境内第一个党的基层组织———中共鸭兰村党支部成立80周年的大好时机。为了把握住这一时机,我室从2006年下半年起就开始了必要的准备工作。2007年初,报经区委同意,我室会同区委组织部和崇贤镇党委共同筹划纪念活动并在其旧址建立中共余杭区党史陈列室。区委对这项工作十分重视,区委书记朱金坤专程对这项工作进行视察和指导,区委常委组织部长邵立春先后三次实地检查督促落实这项工作,区财政下拨60万元经费保障了这项工作顺利开展。经过近三个月的艰苦努力,完成了陈列室的布展和环境整治等一系列工作。在创建中共余杭区党史陈列室过程中,我们确立精品意识,在选择施工单位、订立合同、布展中的图片排列、文字雕凿等方面,都严格把关、精益求精,确保了布展的质量和效果。6月29日中共余杭区委在旧址召开纪念大会并举行隆重授牌仪式。该陈列室是在鸭兰村支部旧址纪念室的基础上改造而成,以图文并茂和实物史料展示的方式,分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共鸭兰村支部建立、土地革命时期境内党的活动、抗日战争时期境内党的活动、解放战争时期境内党的活动、英烈永存、老区新貌和不断壮大的余杭党组织八个展区。展览用3.8万介绍文字,64块图板、236幅图片、87件实物,系统介绍余杭地方党组织的诞生、发展、壮大的曲折过程以及在党的领导和影响下工农革命斗争的悲壮史实。中共余杭区党史陈列室是文化名区建设的一项重要工程,它的建立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已有2万余名党员干部、学生和普通群众到陈列室参观,在区内产生了较好的影响,也获得上级有关部门的好评。

三、创新思路,多方筹资。党史胜迹的保护和利用的关键是要解决好资金问题。余杭解决党史胜迹修缮、保护等方面资金的主要途径是:一是修建重大党史事件和全区性烈士纪念设施,资金主要是向区委、区政府提交报告,由区财政解决。如为纪念区内第一个基层党组织———鸭兰村党支部成立80周年,建立中共余杭区党史陈列室,我办会同区委组织部、崇贤镇党委向区委、区政府申报建设资金,区财政共拨款60余万元,确保了陈列室的布展、纪念广场的建设和周边环境整治等工程顺利完成。二是一些建在镇乡的党史胜迹,资金需要量较大,确立了区财政为主,区、镇(乡)共同分担的原则。如建造西镇农民暴动旧址纪念碑共需资金50.8万元,区财政承担30万元,20.8万元由良渚镇政府承担。位于仁和镇的西镇区委旧址亦通过此办法解决修缮资金。通过区、镇二级财政分担,既可调动镇乡参与建设党史胜迹的积极性,比较顺利解决党史胜迹建设资金,又较好解决了党史胜迹建设管理中的一系列难题。三是镇乡财政出资为主,区文化建设资金补助或由镇乡、旅游企业出资为主,区财政适当补助的办法筹集建设资金。位于仁和镇区西南山的新四军烈士墓迁建工程,共需资金31.7万元,区文化部门从文化建设资金中补助10万元。位于鸬鸟镇山沟沟风景区内的新四军随军被服厂旧址纪念馆,修缮资金主要由旅游企业出资为主,区、镇二级财政共补助10万元。通过区、镇二级财政投入为主体,多方筹集党史胜迹修缮、建设资金,加快了全区党史胜迹修缮和建设的进程。目前,余杭区境内的主要党史胜迹基本得到修缮和保护,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四、服务为先,开门修建。党史胜迹修缮保护利用工作作为党史工作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首先必须为党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务。近几年来,余杭党史胜迹保护利用工作紧密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作风建设年活动、党风廉政建设和旅游事业发展需要而开展。由于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为大局服务,使党史工作更加贴近中心,贴近现实,贴近余杭特色,确保了党史工作更好服务大局,服务现实。同时也使党委、政府对党史工作更加重视,为党史事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空间。其次是为镇乡等基层单位服务,拓展党史工作新领域。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文化名区建设及党史宣传工作的深入开展,镇乡对党史胜迹保护利用工作的需求也越来越强,但镇乡在这方面的专业知识和人才比较欠缺,迫切需要我们党史部门提供专业服务。从这些年我室为镇乡服务的经验看,党史部门在党史胜迹保护利用中可以提供咨询、资料收集、项目立项、设计、布展、争取资金等方面服务。如余杭区新四军随军被服厂旧址、西镇区委旧址、西镇农民暴动旧址纪念碑等胜迹修建过程中,镇乡前来咨询时,我们总是将历史事件的起因、过程、结果和历史意义详细告知咨询者,使其心中有底,满意而归;当镇乡需要一些资料时,我们有现存的就及时提供,需要查阅档案的或需要到上级部门查找的,我们热情接待陪同前往;在党史胜迹立项中,镇乡要求和我们一起共同申报,我们利用党史部门在这一领域的优势,在项目申报、论证、批准手续办理等方面为镇乡提供系列服务;在项目设计、布展工作中,我们主要提供整体布局、历史背景、图片的排列和内在逻辑联系、文字修饰等方面指导;当镇乡需要我们一起向上争取资金支持时,我们总是一起联合发文,向区委、区政府请示,以更好地确保党史胜迹修建资金的到位。同时,在党史胜迹修建过程中,我室创新修建方式,积极走开门办史、开门修建的新路子,在发挥自身优势,搞好服务的同时,发挥镇乡优势,充分调动镇乡的积极性,弥补党史部门人员短缺,项目建设经验不足的短板。如在修建西镇农民暴动纪念碑过程中,我室只负责历史资料提供、方案征求意见和选优、确定方案等工程建设前期工作,签订纪念碑雕塑工程建造合同、建设工程监理、工程验收、工程审计、资金拨付均由良渚镇政府城建办公室负责。通过开门修建的办法,充分发挥了双方的优势,促进了党史胜迹工程的圆满建成。

五、充分利用,彰显功能。党史胜迹修缮后,只有充分利用,才能发挥好它的宣传教育功能。如果建成后关门闭户、束之高阁,就无法达到对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尤其是青少年进行党的优良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可以说党史胜迹修缮后如何充分利用,发挥它应有的功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在破解这道难题过程中,我室的主要体会是:一要强化宣传,扩大影响。每当党史胜迹建成后,我室及时请示区委,请区委办公室协调,举办隆重的落成仪式,并借助余杭电视台、《城乡导报》、政府网站等新闻媒体报道党史胜迹建成的消息,并在《余杭史志》的封二、封三、封四等页面通过文字、图片进行全面介绍。通过一系列宣传,扩大党史胜迹在全区党员、干部和群众中的影响,一些党史胜迹成为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党建活动、入党宣誓和进行“七一”党的生日纪念、“十一”国庆节等纪念活动的好去处,发挥了党史胜迹良好的社会效益。二要结合旅游等相关项目,使它动起来、活起来。要使党史胜迹充分发挥作用,最佳的途径就是结合周边的一些旅游等相关项目,促使它动起来、活起来,确保党史胜迹的保护和利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如余杭区新四军随军被服厂旧址,利用处于山沟沟风景区内的有利位置,通过修缮、布展后,开展多种活动,参观者络绎不绝,成为区内保护和利用有机结合的最好例证。目前,西镇区委旧址已纳入仁和镇花园村农家乐旅游项目之中,鸭兰村党支部旧址和中共余杭区党史陈列室经旅游部门和崇贤镇党委努力已纳入生态农业开发项目之中。近期将要开展修建的百丈镇半山新四军随军休养所旧址也将利用其处于釜托寺风景旅游区的优势,经过布展和周边环境整治,使其和釜托寺风景旅游区有机结合,溶为一体,通过充分利用,彰显其党的优良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功能。

(作者单位:杭州市余杭区史志办公室)

猜你喜欢
余杭余杭区旧址
读迷作品
“你好亚运!余杭@未来”
油画
余杭区妇女儿童服务中心教学成果展
延安发布实施革命旧址保护条例办法
关于做好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保护修缮的思考
访三合区苏维埃政府旧址
《杭州余杭径山》《晨曲》
新龟兔赛跑
巧妙数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