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飞石横觅灵奇

2008-06-14 01:58胡明刚
绿色中国 2008年4期
关键词:飞瀑罗汉昙花

胡明刚

对于喜欢徒步旅行的朋友们来说,从天台山国清寺后的金地岭上去,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一路上有赏不尽的松荫和幽凉、看不尽的宁静深林和田园风光。山下山头,两重天地。车子开上岭头,窗外是深谷绝壁,探头俯瞰,谷底梯田村落犹如沙盘。车子如飞,但游人大可不必担心,开车的全是山上的“土著”,轻车熟路,绝无闪失。此种惊险当然刺激,倘若你不想来场虚惊的话,也可沿着新天北公路抵达石梁飞瀑。

车过龙皇堂,至大兴坑岭头,路分三岔,东上华顶,西去万年,北下石梁。发源大兴坑岭头之溪水沿山谷急湍进流,至瓦窑头处,跌宕而下,化为倒悬的太阿,人称铗剑泉,此处距石梁飞瀑三华里,飞瀑之前有巨崖遮挡,但瀑声如雷,气势逼人,颇有怀才不遇之感。清代文人齐周华认为,此景不亚于天台其它诸瀑,惜因石梁飞瀑大景所压,人皆不知。此瀑现已得到开发,游人日众。

大兴坑溪继续北流,树林愈加茂密。溪水穿过瞻风桥,猛地一个“神龙掉尾”,抵达中方广寺的老墙脚,与源自华顶山的金溪会合,几度回旋,訇地联手冲过石梁桥,在四五十米的断崖上翩翩而下,神采斐然,发出震耳欲聋的绝响。瀑布坠入深潭,飞珠碎玉。石梁飞瀑给人的第一个感觉是一种壮美。此带的苍山翠崖,仿佛如神圣祭台。瀑水将自己肉体和灵魂当作纯粹的祭礼,献祭了亿万斯年。在一轮明月和一河星汉的烛照下,在林间绿色的清风里得到涅槃,得到永生。

石梁桥西首的崖石上,有宋代大书家米芾的题刻:“第一奇观”。设若这里仅仅是一条飞架的石梁桥,也没有什么大的稀奇,但石桥下有合流横飞的泉瀑;飞瀑之畔,更有上中下三个佛寺点缀其间。尤其是中方广寺,雄踞石梁之首,翼然凌空;蓊郁林木,轰鸣瀑声,优雅蝉鸟的和鸣,更有萦绕耳边的梵呗,人与自然的和谐,文化与山水的合一,在中国乃至世界,再也找不出第二处了。

现代散文家郁达夫曾在《南游日记》中,谈到石梁飞瀑的成因:经过瀑水千万年的冲击,闸门一样的巨石,被掏挖出一个弓形的窟窿,泉水就从此飞进而出,直捣深潭,蔚为奇观。这是合乎地学原理的。石梁之险,有目共睹。当地有民间歌谣,“走过石梁不算慧,倒死石梁无人害;石梁桥头一脚脱,奉化桥头捉脚骨”,奉化桥也就是瀑布数百米开外的仙筏桥。游览此处风景,安全当为第一。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曾亲身尝试经历过,“余在梁上行,毛骨俱悚”,但齐周华看来,这石梁同人世间的险恶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了,“历尽世路险,反觉石梁平”。“两龙争壑不知夜,一石横空不度人”,“冰雪三千丈,风雷十二时”,只是客观的描写,进入山水内涵境界,齐周华真正做到了极致。

石梁瀑布飞泻而轰鸣着,无止无休,亿万斯年,依然如故。水色晶莹如雪,水声振聋发聩。行走瀑布之下,仰望石梁如苍龙耸脊,白天而降,气势逼人,瀑布则如云涌涛激,飞进如虹。石梁的剪影非常凝重,而瀑布腾起的水雾,让我看见许多绚丽的彩色光环,犹如佛光。瀑布扬起的雾霭漾起四山的翠绿,让人感到透骨明净的凉爽。我终于听懂了瀑布的歌唱,渐渐地进入澄静之境。石梁瀑布的神韵无分晴雨和朝暮;尤其星月当空之夜,在中方广寺昙花亭品茶、谈禅、论诗,聆听林音瀑声鸟鸣,更能心旷神怡。

或端坐,或伫立,在中方广寺品茶听泉是快乐而雅致的。“四山滴翠环初地,一路听泉在上方”,在中方广寺的昙花亭上凭栏俯瞰石梁飞瀑,是一种独特的感受。最好是清夜之时,昙花亭中绿茶的清香缕缕,萦绕胸臆,清凉世界就在我的面前蔓延。我体会的是一种上下贯通的浩然之气空灵之韵。静静地靠往栏杆上,一边品啜着这原汁原味的绿茶,倾听这一尘不染的瀑声,竞渐渐地迷醉了。放眼望去,婆娑树影轻摇着远山一抹缥缈的青黛。山色空蒙,秀林清蔚,雄奇的石梁,匍匐在我的脚下,那瀑布的水花竟洒洒洋洋的,欢快地腾越如一羽羽灵鸟。我们的内心就像这样的灵鸟,舞动着空明的翅膀,随心所欲地飞翔。

中方广寺的开创者是晋代的昙猷法师,兴定年间(363~365)他在这里结草为庵。在一个清夜里,他走过石梁桥,忽然桥端的蒸饼岩消失了,呈现出辉煌的殿宇,有五百大罗汉坐卧嬉笑游戏其间。这是《高僧传》中的故事,自此石梁的丛林便与五百罗汉的传说紧密联系在一起。唐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说:“佛言震旦(中国)天台山方广圣寺,有五百大罗汉居焉。”据说,五百罗汉是常随释迦牟尼听法的五百弟子。书载,后唐年间,浙江永嘉全亿长史画半千罗汉,每一迎请,必于石桥宿夜焚香,具锣鼓幢盖,引导入殿。方广寺中梵呗大作,先有金色鸟,飞翔于林间石畔。吴越王钱锡造五百罗汉铜像虔诚供养之。而民间传说则不同于正统佛书,说是五百罗汉本为战国田横的五百壮士,听到田横死讯后,在这石梁大瀑布跳崖殉身。石梁西端的崖顶,原供奉着明代太监督工铸造的铜亭,重数千斤,雕有五百罗汉像,僧人每天朝暮,都跪拜过石梁烧香,如履平地。可惜上世纪50年代时铜亭被损坏,敲掉了一扇门,锯断了一只脚,翻倒在水潭里,尽管被捞了上来,但无法安放原位,残缺的它被供奉在中方广寺里。

中方广寺是寺亭结合的特色建筑,在晋代的时候就已经存在了。据说方广寺僧每天供奉佛茶,茶杯中竟现昙花朵朵,并有字句,曰:“大士应茶”,故名昙花亭。几百年后,出生天台的南宋宰相贾似道斥资命寺僧妙弘重修。昙花亭名的意思就是说,奸相权势犹如昙花一现,但贾似道和他的同类依然陶醉在谎言虚幻之中,自欺欺人。美丽的疏言宛如昙花。

石梁上游的上方广寺,可惜在上世纪50年代破四旧之际,被彻底革了命,据说那时这里成了林场,场员烘焙笋干引燃大殿,古寺顷刻间变成废墟。寺内曾有一副著名的对联,“风声、水声、虫声、鸟声、梵呗声,总合三百六十击钟鼓声,无声不寂;月色、山色、草色、树色,更兼四万八千丈峰峦色,有色皆空”。而眼前只是空空的记忆。在石梁之畔,在飞瀑的鸣响中,方广寺重归空寂,我们的心却清湛明亮,呈现了原来的本真。

石梁飞瀑天下独绝的美景,成为极好的影视外景地,《少林寺》中,丁岚扮演的少女在这里唱过动人的《牧羊曲》;济公在瀑布上的石梁桥颠摇着“鞋儿破,帽儿破,哪里不平哪有我”;而在《射雕英雄传》中,金庸笔下的郭靖和黄蓉,在这里演绎刀光剑影中的爱情传奇。新近几年来,石梁下游的幽谷被重新开发,新修了游步道和索桥,又增添了不少的游程,信步溪谷,清流见底,锦鳞畅游,嘉木葱茏,秀林挺拔,引人入胜,让人精神轻松,旁有诸多奇岩怪石,如天然石佛、石鱼等,异彩纷呈,涉目成趣。另有徐霞客观瀑亭、天下第一印等新景值得探寻。

天台山上,与石梁飞瀑相媲美的,则是一个由地层裂陷造成的瓮形石洞,瀑布下泻,在其间澎湃奔突,然后从前方罅缝流出。其状如古代的记时器铜壶滴漏,也是天台山八大景之一。齐周华诗云“深知造化妙,原不假锤炉”,大自然的奇妙风光确实让我遐想无穷。要到铜壶滴漏去,以前必须爬山到铜壶村,然后下行,而现在只有驱车两三里,经过一个隧洞,就可到达其下。铜壶潭水清碧凝绿,更显得神秘幽深,1998年,天台学子陈邦清在此勇救落水的上海女青年付山了宝贵的生命,谱写了山水中的壮歌。潭水从铜壶口泄出后,形成三折瀑布,绕过一片竹林,流到一处黄色的陡崖上,化成涓涓细流,覆崖而下。崖左为一条流水冲出的凹槽,如游龙蜿蜒,人称龙游涧;右则是水珠帘,瀑水初如石磨磨豆幅一样,自然成纹,反射着太阳光,姿影万方。当瀑水流出屋檐一般的崖端后,则化为剔透的珠帘,随风翻卷,变化万千,恰如西游记中的“水帘洞洞天”,在我的眼里,也算是神仙的窟宅吧。

我的朋友曾标营在诗中描摹了水珠帘的风情:

星星们又去石梁深处聚会

留下那个编珠的星嫂

眼眉儿一展

诱惑多少风流

你瞧那门帘儿

还半遮半掩

我终于明白了,山水的灵奇秀美,就在于这样的半遮半掩之中,在于我们内心的感觉里,在于我们的一仰头一俯首一举足一闪念之间。

猜你喜欢
飞瀑罗汉昙花
昙花之美
东方的西湖 大巴飞瀑
山游
李小龙的昙花
游灵光寺
李宏禹作品
为什么昙花只在夜里开放
少林秘传小罗汉拳(中)
愁罗汉
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