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影灯下的传奇

2008-08-11 08:38科技人生
走近科学 2008年8期
关键词:黄老肝胆外科

科技人生

面对难题,他孜孜以求;面对病人,他永不言弃;老骥伏枥,壮心不已,他成就了——

题图:无影灯下创造奇迹的黄志强院士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老百姓俗称的301医院。在ICU重症监护病房,经常会遇到一位老人。他坐在沙发上,静静地关注着房间里的一举一动。他的工作态度非常认真,24小时随叫随到,人们都称他301医院年龄最大的住院总医师。

窗外早已是灯火阑珊,虽然已是85岁高龄,老人的脸上却没有什么倦意,因为一天的工作还远没有结束(图1)。

(1)夜深人静,黄志强仍在翻阅病历,查找资料

宋青(解放军总医院ICU重症监护室主任):在总医院我还有一个特殊的职务:富强粉丝团团长。

她所领导的粉丝团大多是具有博士学位的科室主任和知名教授,他们追的“明星”不是别人,正是这位耄耋老人,中国工程院院士,解放军总医院专家组组长黄志强。

宋青:他工作时你真想不到他是一个85岁的老人,非常非常地利索,他让我们太多太多佩服,让我们敬仰,让我们崇拜,所以说我们就是他的粉丝。

董家鸿(解放军总医院肝胆外科 主任):我当然是黄老粉丝团的,我一直就追随着黄老嘛,真的,我是从上学开始就追随着他,一直追到301医院来了。

每个人都有心中的偶像,偶像是他所从事的事业中创造辉煌的人,在粉丝们的眼里,黄志强就是一个让他们崇拜的偶像(图2)。

(2)图组:(2-1)粉丝团团长宋青和她崇敬的偶像:黄志强院士(2-2)黄老和他的粉丝们欢歌起舞

黄志强:我从来都说医生不是天使,我没什么,我只一个普通人。

认为自己非常普通的黄志强,在2007年7月19日却显得很不普通。在解放军总医院大礼堂,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的领导带来了军委主席胡锦涛签发的主席令,85岁的黄志强被中央军委荣记一等功(图3)。

(3)黄志强荣立一等功庆功会场

黄志强曾是一个见到流血会晕倒的少年,但几年后却拿起了手术刀,并刀舞飞扬地干了60多年,无影灯下,是什么成就了他的传奇?

1939年,年仅16岁的黄志强在家乡广东新会的港口,登上了一艘破旧的渔船,几经辗转从香港经澳门到越南,最后到达了云南昆明,这是一次冒险的偷渡行动。

黄志强:因为那个时候,越南是法国的殖民地,香港是英国的属地,澳门是葡萄牙的属地,我偷渡等于出国了。就是这样的情况。

那是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由于广东沦陷,黄志强无法从家乡安全到达昆明,才在父亲的建议下选择了偷渡前往昆明。在位于昆明的中正医学院,他度过了紧张而又快乐的6年时光。

不久后的上个世纪50年代,在位于重庆的西南医院出现了一位无所不能的外科全才医生,他的手术刀可以从头开到脚,做了医院第一例心脏分离手术,第一例全肺叶切除手术,第一例开颅手术,第一例开心手术,另外,肝胆胰脾胃肠,骨科泌尿,他居然样样精通,无一例失败。有人说,在外科领域,没他不敢做的手术,没有他不敢开的刀,没有他不会看的病。

然而之后不久,这位全能全才的医生就遇到了自己看不好的病,这是一种在医学教科书上从未学到也从未提及的病。

黄志强:那个病人很特别,她痛的时候很厉害,跟着就呕血,得要好几天,过去了再犯。

这种现象引起了黄志强的注意,他很想知道病人时断时续的出血是从哪里来的,他请教了很多老师,因为都没有见过,未能找到答案。

年轻的黄志强总是对发现新问题充满了好奇,未知领域更能激发他的兴趣,他决定将这个问题探究到底。

黄志强:从我的习惯来讲,临床上有些问题我没有认识,我就要仔细去观察。这个病人,我基本上坐在她床边看着,观察她出血的情况,怎么出的。

他搬一个椅子坐那儿观察病人,有时候在办公室里,有时候到病房里看,连续三天三夜。

黄志强:我观察到这个病人痛的时候,出来的血都是鲜红的。一个人有动脉和静脉两种血,静脉血发暗,动脉血鲜红,最后感觉这是动脉性出血。

经过仔细的观察,黄志强从血液的颜色判断出患者是胆道出血,血是从肝动脉里流出来的。那么怎样才能止住出血呢?黄志强想到了用结扎的办法。

黄志强:那个时候一般人认为,肝动脉是不能结扎的,比如给狗做动物实验,狗的肝动脉结扎了以后,肝就会坏死,会长脓肿。既然狗的肝动脉都不能扎,那人可能也不敢扎。

出人意料的是,黄志强还是决定为病人实施肝动脉结扎手术。这是一次从未使用过的方法,很多人都为他捏了一把汗。但手术后的结果是病人的出血止住了,并且没有并发症发生(图4)。这是世界上第一例肝动脉结扎手术,黄志强用细心的观察和大胆的创新开创了外科和肝胆史上的双重奇迹。

(4)黄志强的世界第一例肝功脉结扎手术成功地挽救了患者的生命,创造了奇迹

然而奇迹和成功并非就能带来一帆风顺,肝内胆管结石病在西南地区是一种死亡率较高的疾病,被人们称为不治之症,也是让黄志强感到很无奈的一种疾病。

有一个病人患肝内多发性胆管狭窄,做了几次手术都没成功,后来病人死掉了。大家心情非常沉重。

黄志强:都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但并不是所有失败都是成功之母。你遇到困难,遇到挫折的时候,你不要把它放过了,而得认认真真解决它,坚持得到解决的办法,那才能成功。你光失败,又轻易就过了,你怎么能成功,第二次会失败得更惨。

为了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根据西南地区肝胆管结石高发的情况,黄志强进行了大规模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病理调查(图5),并一头扎进了图书馆和病房。有时在病房里一待就是半天,他回家的时间越来越少了。

做完手术之后,他就搬一张行军床放到病人床旁,他就在那里一直观察,晚上睡在那个病人旁边,观察病情的变化。

(5)图组:(上图)深入农村,广泛调查

(下图)结合临床,综合分析

功夫不负有心人,上个世纪70年代,在为一个胆管结石症患者去除胆内结石后,黄志强将其一段空肠与胆管狭窄处吻合,使胆管狭窄的治疗有了开拓性的思路,这又是世界上第一次使用的新方法。

1963年,已在肝胆外科领域很有名气的黄志强,在西南医院创建了中国第一个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肝胆外科。肝胆外科学科的创建为中国的肝胆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黄志强的学术研究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他多年来出版了《外科手术学》《胆道外科》《肝脏外科学》等近二十部学术专著,这些著作都对外科学及肝胆外科产生了重要影响。

然而,正当黄志强的肝胆外科事业如日中天,蒸蒸日上,取得辉煌成就的时候,上个世纪80年代,他却离开了曾奋斗了40年的土地,开始了人生历程中的第二次创业。

1985年,63岁的黄志强来到北京,在解放军总医院创建了肝胆外科。如今由他亲手创立的肝胆外科研究所已经走在了国内肝胆领域的最前沿。由于在胆道外科领域作出的开拓性贡献,他被称为中国的胆道外科之父。然而享有盛名的黄志强却像一名普通医生一样,查房,会诊,做手术,抢救病人,每天比年轻医生还要忙碌(图6)。

(6)每天依旧忙碌的“住院总医师”

宋青:说黄老是我们医院年龄最大的住院总医师,为什么?他随时都会来,他有的时候是早上5点半来,有的时候是晚上12点半来,他如果不能来,是因为前一段身体不好,他知道有一个重病人,他每天会打电话询问这个病人的情况。现在他会发短信了,就发短信来询问病人。

在解放军总医院经过黄志强救治的重症病人成千上万,黄志强说不出每一个病人的名字,但却牢记着每个病人的病历和病情。长时间坐在病人身边观察以便随时发现需要解决的问题,已经是他多年的习惯,ICU病房里的沙发几乎已成了他的专座。

宋青:为什么我们长在病房里?是黄老跟我们说的,黄老说是病人让你长本事,这么重的病人,你要真是想把他救活,你就必须在他身边,特别要密切地观察,尽管现在仪器多了,但是还要看人。

黄志强最喜欢做的事就是做手术。因为个体的差异,同样的手术也能发现很多不同的问题,找到更多解决的方法。就在不久前,黄志强还做了一台难度很大的活体肝移植手术,手术时间长达20多个小时(图7)。

(7)85岁高龄的中国胆道外科之父仍然坚守在手术台上

董家鸿:走进手术室,他就像充满了昂扬斗志的一个战士,精神状态非常饱满,红光满面的,浑身上下充满了无穷的力量一样,那个时候他一点不像是老人,他动作非常的稳健,准确,反应非常地敏捷,真是大家风范。

有人说看黄志强做手术像是在看他精雕细刻工艺品。63年的从医生涯,无影灯下的书生剑气,手中紧握的小小手术刀,使得多少人逃过了生死劫与鬼门关。

黄志强:医生要客观地对待自己,医生实际上就掌握那么一点点医学知识,并没有超出凡人多少。

现今85岁的黄志强比以前睡得更晚起得更早,步履更快了。去手术室和ICU重症室抢救危重病人的次数也更多了。对301医院重症监护科成立5周年的贺词,也许就是他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最好认识(图8)。

(8)“生命相托,永不言弃!”这也是黄老一生的写照

宋青:生活中英雄似乎离你很远,从我们心里说,黄老就是英雄。以前说英雄离我们太远了,但是黄老跟我们真是朝夕相处,特别是我们抢救病人时,他是始终跟我们在一起的人。生命相托永不言弃。

黄志强:现在我的感觉已经时间不多了。真的,你们时间有富裕,我的时间不多了,我们就像月份牌,撕掉一张就少一张了,撕掉最后一张,这个底就没有了。

在刚刚过去的2008年5月,黄院士接受了一个心脏手术。他刚刚康复,便投入到一台时间很长的手术。我们看到一个外科专家对于生命的热爱和对事业的执着。

猜你喜欢
黄老肝胆外科
钆塞酸二钠增强MRI肝胆期瘤周低信号与肝细胞癌术后早期复发的相关性分析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胃肠外科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分析
探讨心理干预应用外科急腹症治疗的效果
疼痛的早期护理干预对于减轻肝胆外科术后疼痛的有效性探讨
胸怀
“核潜艇之父”的简单生活
福尔摩斯·住院病人(上)
记黄济先生的“勤”“俭”与“不为人先”
信息速递:达芬奇进入我国肝胆外科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