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表现与调适

2009-01-12 08:42吴志锋曾祥春
出国与就业·就业教育 2009年11期
关键词:调适大学生

吴志锋 曾祥春

【摘要】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大学生就业机制改革,以及受目前金融风暴的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就业岗位的竞争与挑战愈演愈烈,现实与理想之间的明显落差导致部分大学生在就业方面产生一些心理障碍和行为偏差。本文主要就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表现,对大学生应如何自我调适,化解就业中产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以期帮助大学生克服心理障碍,以积极主动的心态解决自己的就业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调适

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很多,在所有因素中,压力是其中的重要因素,而就业在压力这一重要因素中又首当其冲。近年来,随着高校大规模扩招,我国高等教育逐渐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随之就业市场也发生了深刻变化,由原来的“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毕业生就业真正进入“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阶段,即由市场和个人素质双重因素决定职业选择。因此,大学生就业岗位的竞争与挑战愈来愈激烈,尤其是去年金融海啸的发生使得原本就已愈发严峻的就业形势更加严重,大学生成为就业市场上最直接的受害者,在求职市场饱受令人寒心的冷遇。这些都无形给广大毕业生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一般观点认为“大学生就业期的心理问题主要有挫折心理、从众心理、嫉妒心理、羞怯心理、盲目攀比心理、自卑心理、依赖心理等”,及其它心理如注重实惠、坐享其成的心态、过分强调自我价值等等。如何帮助大学生消除就业中的不良心理因素,增强其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主动迎合社会的需要,这是高校教育工作者面临的至为紧迫的任务。下面主要就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的一般心理问题和表现作简单分析研究,以期更好地帮助其寻找到调适心理的最佳方法。

1.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及表现

1.1 就业心理压力与焦虑

焦虑是大学毕业生最常见的一种不愉快的情绪体验,是一种缺乏明显客观原因的内心不安或无根据的恐惧,多由于挫折或内心矛盾冲突所致,表现为持续性精神紧张或发作性惊恐状态,常伴有自主神经功能失调表现,过度焦虑会严重影响学生的正常活动,甚至导致心理障碍或身心疾病。

近年来,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环境给大学毕业生带来了沉重的心理压力,甚至普遍出现了严重的就业焦虑问题。据相关的大学生健康问题调研数据显示,个人就业问题已成为大学生心理压力中最大的因素,其次才是学习、感情和人际交往等,而且一般女大学生心理压力大于男大学生,农村学生(尤其是贫困生)焦虑水平高于城市学生,另外,就业压力与焦虑有从高年级向低年级学生蔓延的趋势。“郁闷”是大学毕业生使用最多的词汇,其实郁闷在心理学上就是焦虑的代名词。由此可见,大部分毕业生在面临就业压力时都会产生焦虑,至于焦虑程度多高主要取决于大学生压力大小、自身心理素质、家庭结构和社会支持系统等。

据心理学的专业人士表明,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与焦虑来源于多方面,一方面是人生的无措感,尤其是面对社会不公平和机会不平等的现状;二方面是求职的挫败感,在多次求职碰壁之后,开始逃避就业问题,在人际交往方面也开始自闭;三方面是现实与理想的差距感,往往面临满腔热情遭遇一盆冷水的巨大落差。因此,毕业生在面临严峻的就业压力面前,往往会烦躁紧张,心神不宁,萎靡不振,即所谓的就业焦虑,这些症状长时间存在就会演变为焦虑症、抑郁症和自闭症等心理疾病,严重影响学生的正常生活。

1.2 就业心理期望与失落感

失落感也是大学毕业生最常见的一种消极情绪体验,是原来属于自己的某种重要的东西被一种有形的或无形的力量强行剥夺后的一种情感体验或是某件事情失败或无法办成的感觉,通常表现为忧伤、苦恼、沮丧、烦躁、内疚、愤怒、心虚、傍惶、痛苦、自责等,强烈的失落感会引发人精神产生不良状况,严重的时候甚至容易导致精神崩溃。

虽然近年来就业形势日渐严峻,尤其是金融风暴的发生,使大学生就业遭遇“寒冬”考验,但其实大学生的就业前景并非毫无希望,目前,就业市场上就出现了“有人无岗,有岗无人”的尴尬局面,即所谓的就业结构矛盾突出。究其原因,受传统“十年寒窗,一举成名”观念的影响,很多大学生在迈入大学校门那一刻起就对自己以后的职业有着很高的期望值,他们不愿意屈就于或偏远、或薪金不高、或专业不符、或规模不大的企业。例如有些初出茅庐的毕业生就曾信誓旦旦地说过,“非广州、深圳、北京、上海不去”“非国企单位、大公司、大机关不进”“福利、待遇低于三五千的不做”等等,由此可见,目前的就业形势并非真的严峻到毫无就业机会可言,而是由于大学毕业生订立的就业期望值太高了,他们即使找不到合适的单位也不肯降低就业期望值,因此导致某些工作岗位出现“饥荒”的情景。可是现实提供的就业岗位无论是薪资待遇还是社会声誉都与大学毕业生想象中的相差甚远,而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中,大部分毕业生会发现自己原来仅仅是芸芸众生中微不足道的一位,毫无竞争力可言。现实与理想的落差使一些大学生容易产生失落感,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现象,由此可能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如抑郁、忧伤、痛苦、偏执、幻想、自卑、虚伪等。

大学生就业失落感还有可能导致其择业偏差,据相关的调查显示,现在很多大学生对就业问题感到悲观,甚至“谈就业色变”,有些大学生面对现实就业压力失落感增强,情绪越来越低落,在长久找不到工作的情况下,对工作的期望标准一降再降,最终只要有一个单位向这些学生敞开大门,他们就会草草签约,但也为他们后来对工作的不满以及频繁毁约埋下伏笔。倘若就业失落感长久得不到排解,日积月累最终还会导致学生精神崩溃,严重起来甚至有可能导致学生行为偏差,例如自暴自弃、迷恋网络、逃避现实、自虐自杀以及杀人抢劫等。关于大学生由就业失落感引发的杀人或自杀的案例在各高校中屡见不鲜。

1.3 就业自我认知障碍

自我认知是自我意识的主要内容。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有时不能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我,出现就业自我认知偏差,甚至造成就业自我认知障碍,通常表现为自大、自傲、自卑、虚荣、自我中心等,严重影响大学生求职的顺利开展。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市场呈现出“学生就业难”和“企业招聘人才难”现象并存的矛盾局面。根据相关调查数据表明,当前大学生在求职中遭遇困难的主要原因,并不是社会提供的工作机会减少,也并非毕业生过多或是教育水平下降,而是由于自我认知和自我价值期望模糊造成的。很多大学生对于自己将要从事什么职业,适合从事什么职业,能胜任什么职业,并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这样很容易产生自我认知偏差和障碍,例如出现自我同一性混乱、自卑、自傲等心理问题。

1.3.1 自我同一性混乱

自我同一性混乱是指毕业生对自己的职业目标、需要、价值观以及自身特点等没有明确的认识,在求职时不能正视自己的能力、素质和择业的客观环境,不能对自己有一个客观、清醒和全面的评价,在择业时表现出茫然、犹豫不决、反复无常、见异思迁和躁动不安等情绪,不能主动独立地获取职业消息,筛选目标,规划职业生涯,也不能解决就业中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决策。自我同一性混乱突出表现为盲目从众心理与依赖心理,即随大流而没有自己的主见,通常是别人认为怎样就怎样。通常这类型的大学生在面临择业时,只能“等、靠、要”,即等别人帮忙确定职业,靠朋友介绍职业,要亲人帮忙决定职业,也不管是否合适自己。然而,这类大学生一旦签约后发现公司实际情况与自己想象中不符,违约、跳槽就成为不可避免的现象。

1.3.2 自卑

自卑是指自我评价偏低、自愧无能而丧失自信,并伴有害羞、不安、内疚、忧郁、失望、悲观等情绪体验的消极心理倾向。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以及日趋激烈的就业竞争,不少大学毕业生就业自卑心理日趋凸现。自卑心理通常是由于经常遭受挫折与失败所致,例如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经常遭受冷遇,就容易悲观失望,形成自卑心理,当然这也与学生的性格密切相关,通常内向的大学生较外向的大学生容易形成自卑心理。自卑型的大学生往往害怕面对现实,对自己的长处估计不足,总怀疑自己的能力,缺乏自信,做事过于拘谨,缩手缩脚,优柔寡断,不能向用人单位充分展示自己,从而错失良机,更有甚者悲观失望,认为自己事事不如人,不敢参与就业竞争。自卑心理除了会抹杀一个人的自信心,导致沉默寡言、自暴自弃外,甚至还有可能造成价值观倾斜,行为偏离社会规范,甚至越过犯罪警戒线。在近几年的一些相关报道中,由于这种自卑心理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调适和疏导而导致的大学生犯罪现象也数见不鲜。

1.3.3 自傲

自傲是指自我评价过高、自以为能力超强而傲气十足,通常表现为狂妄、傲慢等。通常自傲心理问题容易产生于所学专业热门、成绩优异的毕业生,他们手头上拥有各种证书一大堆,自认为自己是无所不会的“全才”,认为只要守着这些“硬通货”一定能轻易的找到一份令人羡慕的工作。因此,在择业时,自傲型毕业生往往会好高骛远,期望值很高,通常他们涉猎的绝对是大公司、大机关,瞄准的绝对是高层次职位,而对用人单位过于挑剔,结果就是很难找到满意的工作,即使找到了,可老板一旦委以重任,他们也只会纸上谈兵,职业生涯也只能昙花一现。此外,通常自傲心理的人,容易脱离实际,以幻想代替现实,然而一旦经受挫折后,情绪就会一落千丈,产生孤独、失落、烦躁等心理障碍,甚至一蹶不振。

1.4 就业交往障碍

就业交往障碍包括怯懦、冷漠,不善于人际交往,甚至存在社交恐惧等,多见于性格内向、锻炼较少的大学生,是影响大学毕业生顺利就业的主要心理障碍之一。据高等教育出版社社会学习资源分社对高校进行的问卷调查表明,一半以上的受调查者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人际交往障碍,比其他心理问题更加普遍。怯懦的毕业生在面试中常常会出现面红耳赤、张口结舌、语无伦次等现象。他们生怕一句话说错,一个问题回答不好而影响自己给用人单位的印象,以至于不敢放开说话,不能把自己的特点和优势表现出来。而冷漠的毕业生则往往表现为不思进取、情绪低落、沮丧失落、意志麻木,他们对于去什么单位,从事什么行业漠不关心,也不会主动争取就业机会。其实,冷漠是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遭遇挫折后的一种极端消极心理反应,是逃避现实、缺乏斗志的表现,他们很容易对前途失去信心,倘若不能及时得到调适,发展下去将很难适应社会环境。

2.大学生就业心理的自我调适

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以及日趋激烈的就业竞争,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遇到困难,甚至几经挫折才取得成功也是正常的,在此过程中出现许多心理冲突、困惑,产生一些不良情绪也是正常的。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大部分大学生在遇到心理问题和障碍时主要靠自己或向朋友倾诉进行调适,甚少学生会向心理机构寻求帮助。因此,在遭遇就业问题时,大学生学会自我调节,从容、冷静地面对困难,并做出正确、理智的选择是十分必要的。针对上述对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及表现的探讨研究,笔者认为大学生在遭遇就业心理困扰时,可以试着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调适。

2.1 认清形势,合理调整就业期望值

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以及金融风暴的发生,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缺少阅历的大学生,面对“就业难”这一重大压力产生焦虑也属于正常现象。俗话说的好,凡事既然无法改变,就要学会接受。择业也是一样,当自己理想中的职业与现实情况出现差距时,就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调整就业期望值,不要对自己能力和人才市场价值评价过高,对待遇报酬要求偏高,对工作岗位挑来捡去,“高不成,低不就”,最终导致不错的工作岗位与自己失之交臂。在求职过程中,大学生应在正确认识社会需求与自身竞争条件的基础上,以社会需求作为自己求职的第一选择,“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可以通过先就业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增加工作经验,再通过职业调动,不断实现自我价值,要相信"只要是金子总会发光",把眼光放远一点。笔者认为大学生只要能够做到认清就业形势,正视就业压力,合理调整就业期望值,就一定能使自己积极行动起来,迎合社会的需求,将压力转换成动力,赢在职场。

2.2 转变观念,树立合理职业价值观

虽然目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但很多大学生依旧保持着陈旧的就业观念、错误的择业心态以及不合理的就业价值观,这些都直接影响大学生的求职,甚至影响其整个人生。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大部分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更重金钱、讲实惠、追高攀富、求地位、保稳定,就业观念比较陈旧,他们首选机关、行政事业单位、银行等机构,其次才是效益较好的大型企业、合资企业、民营企业等,而且毕业生对地域的选择也非常挑剔,大部分学生会选择到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省会城市和中心城市,只要极少部分学生愿意申请到艰苦地区锻炼。由此可见,现在大学生的择业观和就业心态均存在一定的问题,要不盲目追求“大、公、名、外”,要不盲目追求绝对安慰,这些都是不合理的就业价值观,严重影响学生的顺利就业。

在当今这样一个充满挑战和竞争的社会,毕业生应全面认识自己,找出自己的兴趣所在,确定自己的优势,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不要盲目与人攀比,这山望着那山高,应形成良好的择业心态,正视现实、敢于竞争、不怕挫折,树立把理想与现实、利益与奉献、具体岗位和自身发展相结合的正确择业观。要知道毕业后能够留在大城市里的大公司、大企业固然是不错的出路,但就算去到欠发达的地区或农村也不应该悲观失望,因为近几年来小城镇和农村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只要自己有能力,深入基层也能大有所为,正所谓“猛将必发于卒伍”,或许抢先到这些地区工作更有利于自己的职业发展,取得事业的成功。所以,在面对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的今天,每个大学生必须要正确评价自己的才能,转变过分理想化的就业观念,从个人的实际出发,不失时机地抓住就业机会,不要犹豫,也不要害怕失败。

2.3 认识自我,形成良好就业心态

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所遭遇的许多心理问题其实都与其没有正确认识和接受职业自我有关,因此正确认识自我,接受自我,有利于帮助自己找到合适的职业。例如,很多大学生自我感觉良好,对自己能力有着过高的评价,然而在求职过程中却发现事实并非如此,由此容易出现各种失望、悲观、不满等情绪,甚至形成自卑心理,一蹶不振。要想正确认识自我,形成良好就业心态,顺利就业,笔者认为大学生首先要做的就是深刻剖析自己,从性格、能力、职业兴趣等多角度、全方位认识自己,并在此基础上找准定位,清楚自己喜欢干什么,能干什么,适合干什么,在什么样的职位上自己有可能获得更大的成功等等。其次,就是在接受和承认自我的基础上,扬长避短,做好就业准备,当机会来临时就能更好地抓住它,然后在工作岗位上不断发展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能力与价值。

2.4 面对挫折,提高就业心理承受能力

随着就业岗位的竞争与挑战愈来愈激烈,大学生成为就业市场上最直接的受害者,在求职市场上总会遇到各种各样令人寒心的冷遇。面对挫折与失败,抱怨、伤心、愤怒等都是无补于事的,只会让情况更糟糕,此刻最重要的就是调整好心态,例如,可以利用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鼓励自己、相信自己,帮助自己渡过难关;或者可以向朋友、老师倾诉,寻求他们的安慰与支持;或者还可以通过体育锻炼、听音乐、郊游等方式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排解心中的烦闷,放松自己的心情;等等。在调整好心态后,便应该用冷静和坦然的态度面对挫折,客观分析自己失败的原因,正确归因,以便在下次求职中获得成功。其实,倘若能够坦然地面对挫折,并在求职中不断增强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无论是对大学生今后的求职,还是以后的工作与生活都是非常有用的。

总之,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困扰,产生一些心理问题,只要能够正视问题,认真分析原因,找准对策,就一定能实现心理问题的自我调适与超越。

参考文献

[1]李丹.大学毕业生择业过程中常见心理问题及调适[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3,(10).

[2]浦瑛瑛.大学生就业心理剖析及调适优化途径[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06).

[3]袁纲.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J].思想政治教育,2004,(4).

[4]王春兰.大学毕业生就业前的心理障碍及应对措施[J].职业与健康,2007,(6).

[5]王丽珍.大学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与相应对策[J].中国建设教育,2007,(8).

[6]吴斌,曾英杰等.大学生就业心理探究[J].北京教育,2007,(8).

作者简介:吴志锋(1981—),男,广东江门人,硕士,现供职于广东五邑大学学生处就业指导中心。

猜你喜欢
调适大学生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浅析女研究生就业压力成因及调适
浅述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表现与调适
大学生学习心理障碍教育对策研究
电影《老炮儿》的价值困顿
年轻教师课堂不良情绪与自我调适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