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美术色彩教学几点看法

2009-01-19 09:27曾霖华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9年32期
关键词:色彩教学艺术性完整性

廖 溪 曾霖华

摘 要色彩作为高师美术教育主干课程,不仅要向学生传授色彩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艺术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笔者从色彩教学的现状出发,阐述了高师美术色彩教学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色彩教学;完整性;艺术性;创造力

“色彩”作为高师美术教育主干课程,不仅要向学生传授色彩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艺术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1]。然而,我国普通高校美术专业的色彩教学存在着教学手段单一、教学观念滞后等现象。色彩教学往往注重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忽视对学生进行艺术表现和创造力的培养,从而降低了美术师资人才的培养标准。

那么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色彩素养呢?笔者根据教学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一、我国高师院校基础色彩教学的现状简析

目前,在美术专业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基础课程(素描、色彩等)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都趋模式化[2]。面对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甚至不同性格的学生,教师的教学方法千篇一律。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形成了思维上的“惰性”,出现“千人一面”的尴尬局面。不考虑目前社会现状和学生的身心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一味地照搬照抄,过分循规蹈矩。

现在多数高校基础色彩教学普遍采用条件色写生的理论,把物体的固有色、光源色和环境色三者综合观察加以表现,客观地反映物象的本来面貌,即所谓“眼中真实”的色彩。然而,这种单一的条件色写生方式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对于色彩深层领域的探求,也不利于个体想象色彩、主观色彩的挖掘和发挥,并使其最终服务于创作的目的不能收到明显的成效。20世纪90年代后期,艺术创作进入了多元化的时期,与此对应的高校基础色彩教学已显得有许多不足。

二、改革高师美术色彩教学的有效方法

1.采用适合学生特点的多种教学模式,合理进行课程设置。

根据高师院校学生特点,设计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是开展教学的关键。笔者在美术专业色彩教学实践中,经常尝试着在课堂上与学生平等交流,共同探讨分析各自的色彩感悟,示范时敞开心扉,以画说画,从而激活学生潜质,提高了他们的兴趣。从而改变了教师在专业课堂上单一的授课者形象,让教师逐渐成为引路人和启迪者。在色彩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色彩创造性思维,教师可以通过观摩、实验、写生等方式激发学生对色彩规律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学会对色彩的理解和观察,从而掌握好色彩的规律。学生对色彩规律的掌握,熟悉色彩的特性,能更好地表现客观世界。

色彩教学的思路应该是技能和审美品位并重。

另外,由于受画种的限制,导致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什么掌握什么,不会举一反三的学习,缺乏学习的自主能动性。改善并进行更为科学的课程设置,使之更适应现代高校教育的发展,成为高校美术教育工作者的研究课题。例如在课程设置时以内容去安排教学,放开画种的限制。这样,在教学中我们就可以让学生放开去表现,培养学生自主研究学习的能力,从而发挥个性,培养创新精神。

2.处理好基础性与艺术性的关系,实现目标层次的有机统一。

从以往教学情况来看,学生往往把尊重客观对象简单地理解为只需要把对象画准、画像,真实地再现对象就达到目的了,这种观念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学生艺术表现能力的提高。

全面的色彩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有个人特色和风格。我们要把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力放在重要位置。强调色彩的艺术表现,要求学生在掌握造型和色彩基本规律的同时,积极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把个人的感受与情感带进对客体的认识活动之中。

3.加强色彩的重构训练,引导学生感悟色彩文化。

在艺术创作和艺术设计中,色彩的表现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的创造。色彩文化是人们生活方式的反映。在设计中,人们虽然要受色彩文化的约束,但人在色彩文化中永远是主动的。对色彩的创造必须建立在重构新秩序的基础上,才会更有价值。这就带来了色彩教学中的另一个重要课题——色彩重构。

在色彩教学中,通过解构重组迅速提高学生对色彩的认识能力、表现能力、欣赏能力,使思维的空间随着知识的积累不断延伸扩大。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注重体会,并通过多种途径去比较、去思索,加深感悟。重构的概念让学生通过体会把难以想象的丰富的色彩提炼出来,最终要进行再创造。

三、引入丰富的色彩评价体系

对于高师美术教育学员的色彩作品评价,相对较为理性和成熟,应尊重其自身的思想和体验,在具体的色彩训练中拓宽自己色彩的经验和感觉,建立起自己独特的感受体系,形成丰富多样的评价体系。

在高师美术教育中将评价作为色彩教学的重要学习方式,目的是为培养学员色彩评价能力,促进色彩创作和审美能力。美术教育加强学员的色彩评价能力培养,能提高学员的色彩意识,还能培养学员的色彩审美敏感性,发展其感受力和思维能力。

其实,学员的色彩作品,原本就浸透了个人的各种情感,有些想象的、抽象的作品可能画面效果不是最好,也可能是学员造型能力、构图能力的局限,甚至是因为某些个性的因素使然。教师应尽量给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让他们以异于他人的表现方式来表达其独特的思想和情感,并树立起自我表现的信心。教师必须站在每个学员的角度上,用他们的眼光去理解他们试图表现的内容,做到理解和尊重学员。

综上,是笔者在教学中的一点尝试,事实证明训练全面的色彩语言素养、培养艺术表现能力与创造能力不仅是艺术本身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赋予美术教育的必然内容。辨证处理好色彩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高教学质量还需要广大美术工作者的努力和探索。■

参考文献

[1]邱晓岩.对高师电脑美术设计专业教学定位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22)

[2]徐绍田.“高师”美术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N].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03(3)

(作者单位:1 江西省宁都师范学校;2 江西省宁都县广播电视局)

猜你喜欢
色彩教学艺术性完整性
稠油热采水泥环完整性研究
论三维动画特效数字模拟真实性与艺术性的结合
莫断音动听 且惜意传情——论音乐作品“完整性欣赏”的意义
浅谈小学美术课程中的色彩教学实践与体会
高校美术教育中色彩教学的改革措施探讨
浅谈英语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色彩教学在艺术设计教育中的应用
论电视新闻的艺术性
精子DNA完整性损伤的发生机制及诊断治疗
把握电视编辑的艺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