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评估中心电图教学的几点体会

2009-01-19 09:27汪勤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9年32期
关键词:健康评估体会

汪勤

摘要 在“健康评估”中心电图部分常使学生感觉很抽象,难学、难懂、难记。总结多年来在心电图方面的教学经验及在教学方法上所做的几点尝试、改革,阐述教学体会。

关键词 健康评估;心电图教学;体会

“健康评估”是研究护理对象的主、客观资料,以确定其护理需要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培养临床思维能力的护理基础学科,它是护理专业的必修课和桥梁课,是护生学习临床护理的基础。心电图检查是“健康评估”中的一部分,它是诊断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方法,也是临床上监测危重患者、观察和判断病情的常用手段,心电图检查结果也是健康评估重要的客观资料之一。但是在教学中,学生普遍反映心电图很抽象,难学、难懂、难记,教师也深感难以施教,诸多因素的存在使得心电图教学往往不尽如人意,事倍功半。因此多年以来,如何提高心电图的教学效果一直是众多专业教师探索和努力的方向。笔者经过10多年的心电图教学,摸索出一些教学经验,取得一定的教学效果,学生普遍认为心电图不太难学了,而且学起来很有意思,现将教学体会介绍如下。

1 首次上心电图课,必须向学生强调心电图检查的重要性,引起学生的重视

在医院白天正常上班的时间段,笔者事先用家里的摄像机拍下教学医院的ICU病房、CCU病房、门诊心电图室与心电图有关的工作情况、危重病人心电监护的画面,并请有经验的专科护士介绍心电图的主要临床用途及护士在心电图使用上的职责等。在心电图教学的第一节课上放映这段录像,学生看完后印象深刻,初步认识到护士对心电图掌握程度的好坏与病人的生命紧密联系,觉得学好心电图非常重要,同时对自己即将从事的护理工作感觉很伟大、很崇高。

2 调整“健康评估”教科书中心电图部分编排内容的顺序

将心电图描计实验提前,先于心电产生原理、心电向量环等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兴趣才会有学习的动力,才会努力、认真、主动地学习,才能学好。传统教学是按照教科书的内容安排,先介绍心电产生原理、心电向量环等较难理解、较抽象的内容,学生一听很难,听不懂,立即就产生厌烦、排斥的心理,这样会影响到以后心电图其他内容的教学。笔者在教学中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利用多媒体图文并茂的特点制作课件,先介绍心电图常用的导联、它们的具体位置、如何连接、如何描计心电图、描计时的注意事项等内容,然后带领学生到实验室,结合课堂所讲内容及书本中的相应部分,操作演示心电图描计的每一个步骤,通过当场提问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并再次强调描计时的注意事项。接下来,几台心电图机一起使用,学生之间互相描计心电图,每位学生都可以做一次心电图检查。笔者与实验室教师一起参与,帮忙指正学生操作中的不足之处。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巩固学生刚才所学的理论知识,同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每位学生描计完心电图后都急于想知道自己的心电图是否正常,有的还很好奇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图形,笔者就引导她们先去预习书本上的内容,并且将实验室的两脚圆规借给学生,让她们自己先去按照书本上的内容学习测量,测量后与正常值比较,判断自己心电图各波段是否正常。

3 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动画效果和三维效果

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心电图的产生原理和心电向量环,提高教学效率。心电图的产生原理是心电图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因为它涉及心肌细胞膜内外的离子运动和电偶的产生及运动,较难理解。笔者做这部分的课件时,用动画的方式把离子运动的过程和电偶的产生及运动特点表现出来,这样可以使学生一目了然,容易理解和掌握。

心电向量是心电图教学难点中的难点,心电向量环是个立体环,它与心电图之间的关系用语言表达清楚难度很大,学生也不易理解。笔者做这部分的课件时,将立体环用三维成像表现出来,并将其2次投影的过程一并用三维模式图反映出来,学生感觉明白易懂,提高教学效率。

4 要求学生熟记正常的心电图波形和正常值

熟记正常心电图是临床上判断心电图是否有异常的关键,因此笔者要求学生熟记正常的心电图波形和正常值,在教学中,笔者运用多媒体课件授课,将正在讲解的不同导联心电图波或段用红色标记出来,同时配上文字,简单介绍它们的正常值,这样图文并茂教学,学生一目了然,容易理解、记忆。课后,笔者要求每位学生将第一次心电图实验课上所描计的自己的心电图用两脚圆规亲自动手测量、计算,与正常值比较,判断是否正常,笔者再一一过目,校正、批改。通过这种方式也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记忆正常心电图波形和正常值。

5 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帮助学生识别并记住常见异常心电图的主要特点

在教学中,笔者将临床经验总结法、拟人法、比喻法、图谱教学法、CAI教学法、概括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帮助学生识别并记住常见异常心电图的主要特点,提高教学效率。

5.1 临床经验总结法临床上有些病人病情重,来不及用两脚圆规仔细测量就必须快速做出心电图是否正常的初步判断,笔者总结自己的临床经验并介绍给学生。如在介绍心率的计算方法时,笔者既介绍书本上的方法,也将自己的临床经验介绍给学生。

心电图纸是由许多的正方形小格组成的,如果仔细观察会发现,横轴5个小格、纵轴5个小格就有由比较粗的线条所构成的更大的正方形,将它称为大格。横轴上,一大格为0.2秒,快速初步判断心率可根据R-R或P-P间隔所占的大格数来判断,具体见表1。

5.2 拟人法例如期前收缩是心电图中的一种心律失常,它是指由窦房结以外的异位起搏点过早发出激动,又称过早搏动,简称早搏。在介绍早搏时,笔者让学生将窦房结想象为学校里班级中的班长,正常情况下,教师上课之前,班长会发出命令“起立”,全班其他学生跟着站起来向教师致敬。现在有人想取代班长发号令,那么他必须在班长叫“起立”之前喊“起立”,班级其他学生听到口令后以为是班长喊的,也会跟着站起来,这就是“早搏”。采取这种拟人的方法讲解,学生很容易理解“早搏”。再比如,笔者让学生将早搏的“二联律”想象为集体婚礼,只有3对以上新人存在才叫集体婚礼,而“联律”也必须要3对以上。“二联律”是指在每个正常心搏之后一次期前收缩,笔者引导学生将“二联律”想象为新娘和新郎在举行集体婚礼时一对一对地出现,至少要3对以上。这种拟人法讲课,学生记忆深刻,很长时间不容易忘记。

5.3 比喻法例如在介绍心电图中的“扑动与颤动”时,笔者问学生:“鸟在天上飞,必须要拍打翅膀,这是扑动还是颤动?”学生马上就会回答:“扑动。”笔者引导她们理解“扑动”产生的波形大小一致、间隔规则。接下来,笔者再问学生:“人在冷时打寒颤,这种颤动是有规律还是没有规律?”学生马上就会想到自己的亲身体会而回答:“没有规律。”笔者又引导她们理解“颤动”产生的波大小不等、快慢不均、形态不一。采用这种比喻法,配合心房扑动与颤动、心室扑动与颤动的心电图进行讲解,学生很容易理解这些心电图的特点并记住,效果较好。

5.4 图谱教学法心电图的教学不仅要注重理论授课,更要注重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分析判断能力的培养和锻炼。为了确实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笔者去多家医院,选择、收集临床各种常见异常心电图图谱,以原形的形式复印、过塑,制成50多本心电图图谱。当学生在实验室小班上课时,人手一套,让学生学会读图,学会分析,最后做出心电图诊断,笔者给予适当的辅导。当该堂实验课快结束时,笔者再通过放映幻灯的形式集中复习这些心电图的主要特点,指出学生在读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强化学生的记忆,提高教学效果。

5.5 CAI教学法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CAI)有很多优点,如它能集文字、图片、视频、音频、动画于一身,形象、生动、直观,并且能容纳大量心电图图片等,将它应用于心电图教学中,可使那些内容抽象、过程复杂、难以口头表达、学生理解吃力、传统教学法难以奏效的内容图文并茂地表达出来,一目了然;还可以重复演示,解决传统教学所遇到的诸多问题,教学效果较好。例如心肌梗死病人的心电图往往形态各异,变化多端,早期通常不典型,临床上容易漏诊,一旦漏诊则可能导致严重的医疗后果;而学生往往难以理解和掌握,它是心电图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应用CAI课件可展示心肌缺血、损伤和坏死心电图动态变化的全过程,尤其是对难点和重点内容可反复演示和对比,使学生系统和全面地掌握心肌梗死心电图的产生原理,更好地运用心电图诊断心肌梗死,特别是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心电图诊断。

5.6 概括法在讲授开始和结束阶段,分别将上节课和本节课讲授的重点内容提出来,让学生能把握要点,抓住关键,用简练的语言陈述概括出来的是知识的精华,具有代表性,容易与大脑中原有的知识结构建立联系,有利于学生对重点内容的识记和保持。

6 做好小结和布置习题,加深学生的理解记忆

每章节讲授结束前,用简短的时间进行小结和拟定习题,并让学生限定时间完成是十分必要的。因为这不仅是本节课重点内容的重复,而且也是系统的归纳、高度的概括总结,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它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再有一个认识的飞跃,把抽象枯燥、复杂难记的内容形象化、简单化、系统化。小结可利用图表或歌诀来背、念,帮助学生在记忆中加深理解。而做习题不仅进一步强调哪些是重点,而且还起到促使学生复习以加深理解、强化记忆、减少遗忘的作用。遗忘是有规律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显示:识记过后便开始遗忘,先快后慢,48小时之内遗忘率最高。为了通过做习题来收到减少学生遗忘的最佳效果,应要求学生在48小时内做完习题。

7 改进考试方法

除理论考核外,还增加心电图操作考核和读图考核,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读图能力,达到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健康评估”是全国高等医学院校护理学专业的必修课和桥梁课,课程目标中要求学生掌握心电图的操作方法,会分析其结果及临床意义。“健康评估”中心电图部分传统的考试方法是单纯考核理论部分,或理论考核加心电图操作考核,这2种考核方式都忽视学生实际读图能力的培养。再加上目前学生的现状是她们中的一部分学生学习自觉性不太强,因此加强考试制度改革,增加心电图读图能力的考核一定程度上会督促学生学习。为了适应我国高等护理教学改革与发展的要求,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21世纪新型护理人才,笔者在心电图考核项目中增加读图考核,这样能促使学生既注重理论学习,又必须重视实践,从而改变以往学生读图能力差的现象,并且能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8 学习过程中注重图形与临床相结合

心脏病变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会导致心电图改变,也正是这种改变,为心脏病的诊断提供了证据。不同的心脏病变,对心肌除极、复极的影响不同,因而心电图会出现不一样的图形,依据图形可以做出诊断,指导治疗,解除或减轻病人的疾苦。然而,心电图的某些改变可能并无特异性,同样的心电图改变可见于多种心脏病,某些较轻的心脏病或疾病早期,心电图也可能是正常的。再比如,当左右心室均发生肥厚时,由于左右心室肌产生的心电向量会发生相互抵消而使心电图表现为“正常”,因此,心电图在临床应用中有其局限性,在做出诊断结论时,必须结合临床资料及其他检验结果,通过全面、系统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综上所述,心电图虽然难教难学,但只要师生共同努力,采取有效的教与学的方法,心电图教学一定会上一个新的台阶,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福建省漳州卫生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健康评估体会
转型背景下健康评估核心课程教学改革与思考
一名电视体育记者转型新闻教育的观察和思考
急诊救治腹部闭合性损伤的临床心得与体会
浅谈如何做好办公室文秘工作
浅谈留级生的教育管理实践与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