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心灵 关注生命

2009-01-19 09:27李海红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9年32期
关键词:心灵家长评价

胡 健 李海红

1 让每一位教师都有关注心灵的能力

针对有些教师对于学生中出现的问题束手无策、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时抓不住学生心理,教育方法缺乏艺术性、教育手段单一等问题,学校每年都组织实施青年教师拜师学教的“青蓝行动”,对青年教师进行全方位的指导与帮助,同时通过诸如“百家争鸣——心灵导师讲坛”、每周一次的读书会、工作经验交流会、专家讲座、外出学习、举办心理活动课等多种手段为教师搭建德育反思、交流平台。目的就是使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胜任心灵导师的任务。让所有的任课教师都成为学生心灵的导师。

2 让每一个心灵都有慰藉的港湾

1)为了补偿家庭的关爱,让每一名学生都有一个心灵导师。学生选择的是自己比较喜欢的教师,也敢于畅所欲言;教师因为有了学生的选择,得到尊重,对学生的指导特别上心,在育人能力上也得到锻炼提高。教师对待学生更具有爱心和责任,学生对教师增强信任感,师生关系进一步融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学生的厌学情绪,为学生生命成长奠定基础。

2)为解决学习习惯和学生的封闭心理,让学生倾诉。关注学生成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深入地了解学生,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关注。因此,学校每周周四的课外活动就是师生谈话的约定时间,教师、学生或在办公室、在校园,或在活动室、在操场,谈人生理想,谈学习方法,谈身心保健,谈家庭情况,谈教学建议,谈心得体会,谈朋友交往,谈文明礼仪。每一位教师都能知晓自己学生的姓名含义、生活习惯、个性特点、行为方式、思维方法、爱好兴趣、困难疑惑、情感渴盼、心路历程、知音伙伴、成长规律、家庭情况、上学路径、社区环境、家长的思想、家长的愿望。这样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关注,各种习惯在潜移默化之中得到培养。

3 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成长的足迹

为便于学校、教师、家长都能及时、全面地掌握学生的成长变化,学校把学生档案、家访记录、家庭教育、心理辅导、师生沟通、所获荣誉、多元素质评价等融于一体,设计题为“关注心灵,关注生命”的生命成长记录手册,为每一个学生建立成长档案。

将师生交谈的经典案例汇集成册,编集成题为《关注心灵关注生命》的校本课程,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调整各种不适应,适应多彩的学校生活。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学校制作很多精美的心理展板,这些都是学生自己搜集来的心理小故事,并且都带有自己心灵感悟,把它们放在学校的走廊上,让学生在课余时间驻足品味。

4 让每一个家庭都有关注的目光

“你是真的在关注孩子的成长吗?”当每一个学生家长被问及这样一个问题时都会觉得好笑:我自己的孩子,我怎么会不关注他(她)的成长呢。多数家长其实只是在关注孩子的身体成长,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孩子心灵的成长。家长把目光过度地盯在孩子的学习结果上,太少关注学习内容和过程。步入中学的孩子压力本来就大,家长要做的是缓解孩子的情绪和减轻孩子的压力。因此要改变过去家校联系单纯通过家长会的单一做法,应成立班级、级部、学校三级家长委员会,进行家长开放周活动。

学校还可通过评选书香家庭活动,建议家长多读书、多关注与家庭教育有关的节目,提高家长关注学生的技巧。还可组织家庭教育论坛。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但增进学校与家长的联系,使各位家长的认识有明显的提高,也进一步推动学校的教育,最终促进学生生命个体的发展。

5 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成长的责任

为了解决学生交往中出现的问题,把学生按照学习、个人性格、守纪情况等分成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4~5人,同时每个学生依据自己的弱点和特点在小组中给自己找责任岗位,如学优生负责为学习吃力的学生指导;心情豁达的学生负责与为一点小事烦恼的学生交友。在课堂教学、班级活动当中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小组成员间互帮、互学、互评,共同成长进步,班主任表彰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表彰。这一模式的实施,使小组内每个学生都找到自己的责任,并且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与合作能力。

6 让每一个评价都有心灵的关爱

学期初在完成岗位聘任时,学校便将“关注心灵”写入教师的岗位目标责任书。从教师工作量实际出发,并将辅导学生的多少记入教师个人总工作量。同时以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变化考核教师,量化记入考核。

实施多元素质评价,从重结果评价改变为重过程评价,建立“小组因我而精彩”的评价模式,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互相合作。学期末除综合评优外,还设立诸多单项奖,如劳动之星、进步之星、健体之星、读书之星、文明之星等,鼓励学生进步。■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齐都中学)

猜你喜欢
心灵家长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心灵真正的荒凉来自太多的快感
我心中的好家长
扩充心灵的“兼容性”
唤醒心灵
家长请吃药Ⅱ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在大地上寻找心灵的栖息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