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主导 社会参与 积极探索构建大扶贫格局的新路子

2009-01-20 02:48毛向东
老区建设 2009年23期
关键词:非公有制定点贫困村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扶贫开发工作成就也举世瞩目,贫困人口大幅减少。但是扶贫开发当前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城乡差距不断加大,农村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普遍存在,贫富差距不断加大,剩下的贫困人口脱贫难度也更大。扶贫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因此,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实际出发,创新机制、整合资源、集中投入,努力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扶贫格局显得尤为重要。

一、加强领导,发挥政府在扶贫工作中的主导作用

(一)完善组织,落实责任。扶贫开发工作协调难度大、管理要求高,仅仅依靠扶贫部门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实行“党委领导、政府指挥、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大扶贫机制,使扶贫开发真正成为“一把手”工程。结合工作目标,逐级分解任务,层层明确责任,工作落实到人。各级都要分别成立由党委书记挂帅,政府、人大、政协领导和有关职能部门领导参加的领导小组,统一负责本区域范围扶贫开发工作的组织、指挥、协调、检查和考核。

(二)科学规划,注重民生。针对以往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的各类项目规划方案政出多门、分散实施,造成部分项目不配套,制约扶贫成效的问题,要以统一规划为平台,按照“科学合理、突出特色、尊重民意”的要求编制村级扶贫开发项目规划和实施方案,并严格遵照民主管理程序组织实施,保证扶贫开发成为“惠民工程”。在规划方案的内容上,立足于解决贫困地区最直接、最紧迫、最现实的民生问题,重点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民增收的产业、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在规划方案的制定程序上,实行由下提出上报、由上评审下发执行,充分尊重群众和基层干部的意见,确保规划科学合理、切实可行。

(三)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扶贫开发工作中往往条块分割、投入分散,导致贫困村部分建设项目水平低、不配套、综合效益差。因此,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统一指挥,以村级规划为平台,整合各方资源,按照“统一规划、各司其职、捆绑使用、用途不变、各记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则,将财政扶贫资金、以工代赈以及农业、林业、交通、水利、教育、卫生等各行业的资金、挂钩帮扶资金和社会捐助等方面的资金整合起来,集中投入贫困村建设,形成扶贫开发工作的合力,提高扶贫资金使用的整体效益。

二、精心组织,统筹安排党政机关定点扶贫

(一)科学安排,派出精干队伍开展定点扶贫。各级要不断完善党政机关定点扶贫工作机制,明确各部门的扶贫责任。中央国家机关和省、市、县各级党政部门都要帮扶一个或几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保证每一个重点村都有一个单位帮扶。定点扶贫单位一要把扶贫列入本单位的工作计划,要研究制订帮扶措施,明确责任部门负责抓好落实。充分发挥本部门在资金、信息、技术、管理、人才、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对贫困村实施有针对性的帮扶。二要选派得力干部驻村扶贫。把驻村扶贫与培养锻炼后备干部紧密结合起来,要把优秀的后备干部选派到贫困村扶贫或挂职锻炼。这样不仅能培养锻炼干部,而且有利于增进与贫困群众的感情,进一步密切干群关系,增强干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三要组织机关党员干部与贫困户结成对子,按照“帮助制定一个脱贫计划,提供一条致富信息,帮扶一个扶贫产业,培训一门致富技术,转移一名剩余劳力,资助一名失学儿童”的总体要求,积极开展“1+1”结对扶贫。党员干部结对扶贫要建立档案,对帮扶目标、帮扶措施、帮扶效果等内容进行日常考核。

(二)调查研究,推动定点扶贫工作扎实开展。贫困村的贫困原因千差万别,不可能有现成的脱贫致富的道路,再加上有的机关工作人员对农村的实际情况也不尽了解,要想帮助他们尽快改变贫困面貌,实现脱贫致富,就必须吃透村情民意,从当地实际出发,采取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因此,各定点扶贫工作组首先就是要深入调查研究,了解当地实际情况,分析当地的优势和劣势,从而找准扶贫的突破口。在此基础上理清工作思路,选准脱贫路子,并且制定好符合当地实际的扶贫规划和年度计划,进而真抓实干,才能取得实效。农村条件差,工作生活都比较艰苦,而贫困地区条件更差,生活更艰苦。这就要求我们工作组的同志要有奉献精神,工作上要高标准,生活上要严要求,发扬井冈山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树立机关干部的良好形象。

(三)强化督查,确保定点扶贫取得实效。定点扶贫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各单位定点扶贫工作安排部署以后,要确保这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关键一条是强化督查。否则,就可能会流于形式,仅停留在文件上、会议上,难以取得实效。一是要把各单位的定点扶贫工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目标管理,各级党委和政府对本级直属单位的定点扶贫工作要提出明确的目标任务,并将其纳入目标管理,把定点扶贫工作好坏作为考核各单位工作业绩的重要内容,年终对各单位的定点扶贫工作进行考评,做得好进行表彰,做得不好的或未完成任务要通报批评,并限期整改。二是要加强宣传。对扶贫工作扎实,成效显著的单位要大力宣传。这样有利于激发定点扶贫单位进一步做好定点扶贫工作的积极性,把扶贫工作做得更好。宣传典型还能鞭策后进,促进他们迎头赶上。最重要的是能提高全社会对扶贫工作的认同感,能营造一个全社会共同参与扶贫的浓厚氛围。

三、广泛动员,引导民营企业参与扶贫

广泛动员各方力量关心和支持扶贫开发,最大限度地调动城乡各类扶贫资源,为实现贫困村稳定脱贫提供可持续的帮助,是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措施。

一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非公有制经济的迅速发展,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引导和动员非公制经济参与扶贫开发是一个必然选择。扶贫部门要为民营企业参与扶贫做好服务工作。一是搭建工作平台。各级扶贫部门可成立“扶贫基金会”等民间扶贫组织,建立网络服务平台,为非公有制经济参与扶贫开发牵线搭桥,并监管民营企业投入的扶贫资金和项目实施。二是积极争取援助。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向社会宣传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扶贫需求,并重点向非公有制企业、社会团体和经济成功人士发出呼吁,激发他们关心贫困群众、关注弱势群体的热情,使他们致富不忘回报社会。三是加大宣传力度。要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加大对参与扶贫的非公有制企业、社会团体和经济成功人士的对外宣传力度,提高其社会影响和知名度,形成社会帮扶、人人参与的氛围。

二要创新非公有制企业参与扶贫开发的形式。一是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充分发挥企业优势,开展“公司+基地+农户”的扶贫模式,民营企业与农户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使企业的资金、技术、市场等优势与贫困户的土地、劳动力等资源结合起来,形成优势互补,构筑了一个共同致富的平台。二是加强“村企合作,共同发展”。制定各种优惠政策,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到重点村开发荒山荒坡,带动当地群众增加收入。三是无偿援助。开展“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活动,动员民营企业参与定点帮扶工作,为加快扶贫开发重点村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简介]毛向东,男,江西省吉安市扶贫办主任。

[责任编辑:徐永祥]

猜你喜欢
非公有制定点贫困村
直线过定点的5种特优解法
吕梁临县光伏扶贫实现“三个全覆盖”
宽带网络将覆盖90%以上贫困村
脱贫攻坚拉响新警报
圆锥曲线专题(一)
贫困村建档立卡工作示意图及参考文本
考选领导干部案例分析题
以思想观念大转变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大发展
对一道定点问题求解的进一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