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机制 推进定点扶贫工作制度化

2009-01-20 02:48欧阳成奖曾祥科
老区建设 2009年23期
关键词:工作组定点村干部

欧阳成奖 曾祥科

为切实贯彻落实好《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关于继续开展党政机关定点扶贫工作,要把这种做法作为一项制度长期坚持下去的要求,萍乡市委为使定点扶贫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作为锻炼培养干部、支持贫困村建设、改变贫困村面貌的重要举措,决定从市、县直机关组成58个定点扶贫工作组进驻58个重点村开展定点扶贫工作,加上省派的9个工作组,全市67个重点村都有一个工作组帮扶,在帮助重点村通水、通电、通路、助学、助医、助业和发展经济中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主要成效

四年来,在定点扶贫工作组的指导支持帮扶下,重点村的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

一是村级规划项目完成良好,全市67个重点村2006年规划项目469个,到2008年底已累计完工项目308个,占“十一五”期间规划项目的66%。2009年在建项目101个今年底可全部完工。

二是村级班子建设明显加强。一类村级班子由2006年的14个增加到2008年的58个,其中获“红旗村党支部”称号的占到28个。

三是贫困状况进一步缓解。67个重点村三年贫困人口下降了40%,贫困人口从2006年的16891人下降到2008年的14030人,低收入人口从2006年的30595人下降到2004年的20864人,重点村年人平纯收入从2006年的786元,增加到2008年的1427元。

四是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修建公路228公里,修建桥梁83处1608米,修堤坝、水渠、水圳共69890米,除险加固小水库16座,修建小水电站1座1000千瓦,解决无电自然村252个、农户3906户,新建排灌站2座,修建饮水工程174处,铺设饮水管道38264米,51个村用上了自来水,解决了16484人饮水困难,架设输变电线路27700米,解决了近8万人的行路难,新增有效灌溉面积近2万亩,通电、通路、通邮、通电话的行政村分别达到两个100%和96%。

五是各项社会事业长足发展。三年来在重点村改造小学危房13所12438m2,新建村级卫生所12个,新建农民科技文化活动楼40栋23800m2,架设程控电话和闭路电视线路17000米,建移动电话基站5个,重点村的义务教育办学条件明显改善,适龄儿童辍学率下降到0.54%,缺医少药状况有所缓解,100%的行政村能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节目,群众的文化生活有了明显改善。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努力推进定点扶贫工作制度化

萍乡市委、市政府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把扶贫开发工作放在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一个重点难点问题来抓,精心组织,推进了定点扶贫制度化。一是建立定点扶贫工作的检查表彰督查激励机制。我市每年对定点扶贫工作进行一次检查考核,考核结果以市委办、市政府办联合下文进行通报。二是建立定点扶贫走访、座谈会机制。2006年以来,市扶贫办走访市、县工作组3次,市政府召开中央、省直机关驻萍定点扶贫工作组座谈会一次,莲花、上栗、芦溪县扶贫办召开驻本县定点扶贫工作组座谈会2次。三是建立联系沟通机制。对省直单位定点扶贫工作组每季度进行一次联系沟通,互通情况,争取他们的更大支持和帮助。2007年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向10个中央、省直机关驻萍定点扶贫工作组单位发汇报函1次,反映很好。四是建立扶贫档案制度。每个定点扶贫工作都建立一份扶贫工作档案,记录定点扶贫工作组的工作历程,通过工作成绩看变化,提升定点扶贫工作质量。五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要求每个工作组要以基层组织建设为重点,达到建设一个战斗力、凝聚力强的村级领导班子。六是建立干部培训机制。从2006年到现在,共举办了3期定点扶贫工作组长,重点乡镇、村书记或乡镇长、村主任培训班,培训干部300多人,通过学习提高了工作能力。七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挂村领导和定点扶贫工作组每年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总结部署工作,分配和明确任务。

(二)工作到村,扎扎实实为民办实事

各挂村领导和定点扶贫工作组认真贯彻中央、省、市有关文件精神,深入重点村,工作在重点村,因地制宜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为重点村办了大量的实事、好事,有力地推进了定点扶贫工作,受到重点村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

1重调研,把工作做到村。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主要领导带头挂村扶贫,经常深入重点村开展调查研究,召开联席会。指导制定发展规划,为重点村脱贫致富出谋划策。市四套班子领导每季1次到自己挂点的重点村开展调研,召开联系会或座谈会,与工作组、村干部一起研究解决扶贫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2强班子,加强村级组织建设。针对重点村“两委”班子成员年龄普遍偏大、文化程度偏低、观念落后的状况,挂村领导和定点扶贫工作组把村级班子建设摆在首要位置,经常组织村干部学习中央、省、市委文件,学习党的方针政策,提高村干部的理论政策水平,强化公仆意识和为村民办好事的思想觉悟。帮助村“两委”完善各种制度,建立村务公开、项目资金公示和议事、决策、用制度管人管事,用制度规范行为。

3扶资金,加快规划项目建设。为解决规划项目建设资金不足的矛盾,挂村领导和定点扶贫工作组想基层之所想,采取“单位拿一点,干部职工捐一点,挂点领导解决一点”的办法,共无偿扶持和引进无偿资金达4846多万元,投入规划项目建设,加快了项目建设进度。

4帮技术,加大科技扶贫力度。三年帮助重点村举办各类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班362期,培训农民1.9万人次,出资支持贫困劳力转移培训2千人次,扶助种养大户近1000户,协助重点村输出劳动力每年都在3000人次以上,各工作组通过发挥部门行业优势,帮助重点村开展各类实用技术培训,为农民增收提供了技术支撑,开辟了最有效途径。

5优环境,推动“三清三改”工作。各工作组把“三清三改”列入重点工作,发动农民积极参与,指导村干部抓好落实,共清理垃圾6000余吨,清污沟460处,清路障304处,改水174处,新建阴沟10000多米,改路168公里,改厕1006个,美化了环境,改善了生存条件,得到了重点村干部群众的热烈拥护。

6帮贫困,关键时刻见真情。一是2008年萍乡发生百年一遇的雨雪冰冻灾害,各工作组积极行动,筹集100多万元资金物资奔赴受灾第一线,与村干部群众一起抗冻救灾,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程度,重点村干部群众深受感动。二是每逢春节,挂村领导和工作组都要带着资金物资走访慰问特困户。据统计,三年共走访慰问贫困户800余户,走访资金物资60多万元,使贫困户都能过上一个好年。三是社会扶贫帮扶力度大。全市开展党员干部“一对一”结对帮扶近万户,帮扶资金共计768万元,贫困户基本上都达到了脱贫致富目标。

三、主要体会

(一)领导重视是做好定点扶贫工作的关键

2007年6月,为使定点扶贫工作落在实处,萍乡市委、市政府作出决定,安排40位在职副市级以上领导挂点联系40个重点村,任务重的县委书记、县长和人大主任、政协主席挂点联系18个重点村,一挂四年不变。实行领导挂点联系重点村后,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率先垂范,带头深入到自己挂点联系的重点村调查研究,了解村情民意,指导制定扶贫规划,帮助解决扶贫开发中的困难和问题。

(二)落实“十个一”,是推动定点扶贫工作的重要举措

重点村有市领导挂点联系后,许多以前工作组成员单位无法协商解决的问题迎仞而解,召集工作组开会,研究解决问题,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权威性、指导性。工作组成员单位既有动力也有压力,“逼”得他们把这一工作做好。特别是工作组成员单位感到自己做的工作,不但为群众所欢迎,而且也能直接得到领导的了解和认可。

(三)发挥优势是部门提高帮扶力度的重要途径

为搞好定点扶贫工作,激发部门活力,各工作组成员单位之间相互配合,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优势,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引进项目,为改善重点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带动村民脱贫致富做了大量的工作,办了许多好事、实事。在市领导亲自挂点联系下,为重点村想方设法引进项目争取资金,效果十分明显,特别在发展“一村一品”上,许多重点村都走上了致富之路。

[作者简介]欧阳成奖,男,江西省萍乡市扶贫办副主任;曾祥科,男,萍乡市扶贫办干部。

[责任编辑:尧水根]

猜你喜欢
工作组定点村干部
直线过定点的5种特优解法
前郭县严抓善管强保障促村干部担当作为
省事神器神奇的Excel工作组
驻村干部拼命干,村干部靠边站?
驻村干部切勿“喧宾夺主”
圆锥曲线专题(一)
FIFA解散反种族歧视工作组
对一道定点问题求解的进一步探讨
团中央青农部派工作组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