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工程农家书屋

2009-01-20 02:48
老区建设 2009年23期
关键词:贫困学生书屋农家

林 仁

希望工程

1989年,共青团中央创办了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负责筹集资金,以救助全国贫困地区失学儿童重返校园,并将此项工作命名为“希望工程”。

“希望工程”提出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并得到了各界支持。邓小平同志欣然题写了“希望工程”四个大字。社会各界纷纷解囊,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也给予热情援助。20年来,希望工程募集捐款56.7亿元人民币,资助逾346万名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包括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继续学业,建设希望小学15940所,捐赠希望工程图书室1.4万多个,培训乡村教师5.6万余名。

援建希望小学、资助贫困学生是希望工程实施的两大主要公益项目。

希望工程从救助农村贫困地区家庭经济困难的失学少年起步,目前,其资助对象已由小学生(包括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扩展到农村贫困地区家庭经济困难的中学生、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大学生。20年来,希望工程始终以“助农民的后代人人有书读”为使命,按照“农村”“贫困”“青少年”“教育”四个基本元素,坚持以贫困农民的后代为对象,通过帮助他们接受教育改变他们的命运,并通过反贫困行动,帮助他们的家庭乃至社区获得积极改变。

希望工程的终极公益目标为:协助政府推动教育公平。这包括教育起点的公平(即有钱上学)和教育过程的公平(即享受同等的教育资源)。在国家“两免一补”政策实施后,希望工程资助服务的重心转向教育过程的公平,体现了希望工程所追求的现代公益核心价值观,即“助人自助”。

2007年5月,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宣布希望工程全面升级,将对学生的“救助”模式拓展为“救助一发展”模式。在资助贫困学生方面,根据受助对象需求,动员社会力量,继续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助学金的同时,更加关注提高贫困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通过物质、精神等多方面的持续扶持,帮助受助学生学会自助助人。因此,希望工程的动员和服务方式从单一的资金资助发展为“资金资助+勤工俭学+公益实践”以及心理援助、社工服务等多元化格局。在原有助学金等经济资助项目的基础上,面向所有受助学生设计开发了勤工俭学、社会实践等能力资助项目,增加了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希望小学担任希望教师的志愿服务项目,为大学生及社会爱心人士参与公益活动提供了新的平台。

经过20年的努力,希望工程已发展为中国资助规模最大、社会参与面最广的公益项目,对政府公益政策、公益法律的制定,对其他公益组织及公益项目的发育以及社会公益文化的兴起,产生了积极影响。

农家书屋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切实解决广大农民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2007年3月,新闻出版总署会同中央文明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民政部、财政部、农业部、国家人口计生委联合发出了《关于印发(农家书屋工程实施意见)的通知》,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农家书屋"SE程。

农家书屋是为满足农民文化需要,在行政村建立的、农民自己管理的、能提供农民实用的书报刊和音像电子产品阅读视听条件的公益性文化服务设施。每一个农家书屋原则上可供借阅的实用图书不少于1000册,报刊不少于30种,电子音像制品不少于100种(张),具备条件的地区,可增加一定比例的网络图书、网络报纸、网络期刊等出版物。

农家书屋工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加大政府对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保障农民群众最基本的文化权益,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农家书屋工程按照“政府组织建设,鼓励社会捐助,农民自主管理,创新机制发展”的思路组织实施,把各部门、各地区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类似项目结合起来,相互补充,同步推进,实现资源整合,同时,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鼓励国内外各界采用多种形式、多种渠道进行捐助,农家书屋建立之后,将按照农民自主管理、自我服务的模式进行管理和运行,具备条件的书屋,政府将鼓励支持其开展出版物经营活动,通过经营收入进一步支持“农家书屋”的良性发展。工程计划“十一五”期间在全国建立20万家农家书屋,到2015年基本覆盖全国的行政村。

(林仁辑)

猜你喜欢
贫困学生书屋农家
建设职工书屋 打造书香企业
大树里的小书屋
农家旅社半夜惊魂
农家杏树
陕西全省教师结对帮扶贫困学生
南明区离休干部党支部慰问嘉润学校贫困学生
澳门爱心人士吴少芬、释会明等赴兴仁县看望贫困学生
农家书屋推荐书目
博览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