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剑波:公关界的“政府通”

2009-01-22 07:27刘晓玲
国际公关 2009年6期
关键词:渣打银行事务公关

刘晓玲

翻开渣打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公共事务总监李剑波的履历,记者发现,他十几年的公关职业生涯,似乎永远都跟国家与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记者面前的李剑波,机智、幽默,然而又不失谨慎,不难看出多年从事政府事务工作的磨砺和智慧。采访之初,李剑波便从与国家公关的初次接触开始与记者打开了话匣子。

> 国家公关先行者

在记者接触过的跨国公司公关总监中,其中不少人的公关之路往往是职业生涯中的“半路出家”。而李剑波却是个例外。他与公关的情缘在步入工作岗位之初就开始了。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李剑波大学毕业,获得北京大学法律和国际关系的双学士学位。作为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批双学士,他顺利地考上国家公务员,进入文化部。他的第一份工作便跟公关扯上了关系。1987年,第一届中国艺术节在北京举行,李剑波初次接触公关便承担大量工作:从艺术节的节目组织策划,到宣传推广,再到协助邀请国家领导人和外宾,李剑波全方位接触了一次大型的国家级公关活动,也为日后的工作打下了基础。

近年来,尤其是2008北京奥运之后,国家公关开始成为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的战略议题。然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国家的对外形象传播意识却远没有现在这样强烈。但是,李剑波却早早就开始从事国家公关的工作。经过在文化部数年的锻炼和赴英留学的积淀,李剑波被派到中国驻英大使馆,专职推广中国文化。

当时,国外对中国的了解非常片面,加上很多民族分裂分子的骚扰,李剑波在开展相关工作时通常会面临很大的风险,甚至受到人身攻击。然而,这种困扰反而更加激发了他要让更多英国人认识中国、了解中国的豪情。

“那时,我常常自己背着很多书刊、电影放映机和拷贝,在英国各地跑,比如到社区和学校里给英国人放电影,放完后再给他们讲解,这让很多英国人改变了对中国的认知。”李剑波至今仍然清晰地记得当初的情形,“香港回归之前,《鸦片战争》这部影片拍出来后,在国内反响很大,但在英国,开始主流影院不让进,我就想办法先到二流院线和非主流电影节放映,逐步打进主流影院,哪怕是非常短的挡期。”

为了推广中国文化,李剑波组织了多次“中国周”这样的活动。1998年,李剑波策划了一次规模比较大的活动,“China in Britain”,主要是向英国公众介绍中国在文化、科技、环保、教育等领域的成就。“这次活动没有花国家一分钱,我自己跑到英国的金融城,与巴克莱等英国几家主要的金融机构进行接触、沟通,终于成功‘化缘。”最终,活动相当成功,凤凰卫视、TVBS以及相关英文媒体对李剑波进行了采访,在媒体的传播下,这次活动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在大使馆的工作虽然辛苦,但培养了我作为公关人的基本素质。”回忆起在英国工作的一点一滴,李剑波很动情,从中不难看出他勤勤恳恳,不计个人得失,执着地推广中国文化的爱国情怀。

如果说之前的经历培养了他作为公关人的一种执着精神,那么在中国美国商会的工作则为他积累了深厚的行业基础。2000年,李剑波进入中国美国商会,担任公共事务总监。正是在中国美国商会的工作,让李剑波深入了解了西方各大公司在公共关系尤其是政府事务领域的基本理念和做法。2003年,他应邀出任通用电气(GE)公共事务高级经理,GE的严格培训进一步提升了李剑波在政府事务方面的素质。直到今天,他依然对“老东家”在公司治理和政府事务方面的严谨颇为推崇。

> 渣打银行的“谋士”

李剑波的中央政府背景和在英国的外交经历,加上多年在外企从事政府事务工作的经验,以及他的“语言”优势成为他进入英国渣打银行的“通行证”。李剑波说,语言的优势不仅是单纯的英文沟通,更重要的是要熟悉政府的语言。一个不经常与政府打交道的人不可能精准地揣摩和通晓政府的话语和政策,只有你精通政府的语言,才能了解政府的真实想法,从而在各方面与政府保持一致。这样,才能得到政府的基本认可。

在李剑波看来,公共关系尤其是政府事务在外资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可以反向来看,假如没有政府事务部门,企业就变成了一个瞎子、哑巴、聋子。因为肌体上不健全,发展中会有很多局限性,在中国看不清方向,听不到外界的声音,在政府面前也说不出话,最终只能走向穷途末路。因此,他认为企业的政府事务部门的作用可以归结为三个字——看,听,说。

出战略、出思想、出方案——这个“三出”,是李剑波对其所从事的政府事务工作的职能定位。在渣打银行,从与政府合作的战略层面,今后渣打这艘船往哪个方向开,与政府方向是否背道而驰,公共事务部需要给出明确的建议;思想层面,李剑波不仅要了解中国国内的各项政策,还要掌握国际金融危机的状况,全球和中国对银行业的监管;还要研究银行业的未来,世界经济论坛(WEF)以及G20关注的议题等,帮助管理层确立银行的立场;执行层面,为应对各种挑战,鉴于环境的复杂,既要有中长期的战略思维,又要有阶段性的思考,他和他的团队要根据中国的国情和实际来拿出方案。

“政府事务部门要成为企业的谋士。”李剑波如此定位自己的角色。如今,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金融市场已经接近饱和,支持中西部的发展是国家的政策所向。因此,李剑波向渣打银行高层建议,应积极响应政府的政策,在中西部开展金融服务。例如,内蒙地理位置重要,工业发展快,资源丰富,银行可以从中找到机会。这一建议得到内部高层认可,同时也得到银监会领导的支持。之后,李剑波率先进入内蒙进行实地走访,在考察了当地的商务环境和金融生态之后,发现和林格尔县的奶农向蒙牛提供奶源,支持奶农便成为他的考虑因素之一。2009年2月,渣打银行在内蒙和林格尔开设了其全球范围内的第一家农村银行,除国内各大媒体纷纷报道之外,有些西方媒体也都有报道。渣打银行也由此在政府和监管部门树立了积极支持中西部经济发展的良好形象。

> 战略思维与细节意识

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某位国家领导人访英,在中国驻英大使馆宴请英国女王伊丽莎白,这是中英关系史上英国国家元首首次走进中国大使馆,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宴会进行到一半的时候,这位国家领导人提议,为大家唱一首歌,于是他动情地唱起了那首著名的英文歌曲“One Day When We Were Young”。此时,在现场的李剑波注意到,英国女王渐渐感动得流下了眼泪。宴会结束后,这位领导人抢先来到使馆门口,亲自送别贵宾,并与客人一一握手,对参加宴会表示感谢。“礼多人不怪”,这位领导人如是说。

作为一名国家领导人,这种举动让李剑波在深受感动的同时也受益良多,“无论从战略高度还是微观细节,我们的这位领导人都做得非常到位,堪称一位了不起的国家公关人。”也正是因为从事政府事务的工作,李剑波才有机会多次近距离地接触国家领导人,同时与跨国公司高层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并且从他们身上领悟到很多公关的精髓。

2008年四川大地震发生一个月后,李剑波成为渣打银行首批进入地震重灾区考察的代表,灾区的景象让他触目惊心。在民政部有关司局领导的陪同下,他此行的目的是考察如何利用渣打银行的资源帮助四川地区的灾后重建。在绵竹考察时,他看到位于山区的福利院受损严重,200多名职工、老人和孤儿住在帐篷里,生活濒临困境。他坐下来,同这些孤寡老人握手、聊天,其中一位100岁的老人,以为他是代表政府来看望,深受感动。

在中央和四川民政部门的指导以及渣打公共事务团队的建议下,渣打银行决定捐助1000万人民币,在新址重建绵竹市市属福利院。不久,恰逢英国高层来访,李剑波建议在此期间举行项目签约仪式,邀请英国王子安德鲁和英驻华大使等高级官员出席并见证了项目的签约仪式。项目的影响力得以进一步扩大,渣打重视企业社会责任的形象得到了进一步的树立。这种微观细节意识与宏观战略思维的统一,正是所有公关人都要追求的职业素质和境界。

谈到成绩,李剑波说,他曾经向一位在蒙特卡罗获得世界级奖项的中国杂技演员表示祝贺,而这位演员却平淡地说,我在比赛中获得的成功有很大的偶然性,这一次高难度动作的成功并不代表下一次表演时就一定会成功。成功只代表过去,未来挑战依然存在。一番话让李剑波深有启发:“人生中的挑战无处不在,并且形形色色。好在解决问题的办法总是比挑战本身要多”。言语中流露出一种自信,而这种自信,正是源自他多年的行业积累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也预示着他对新的高度的不断攀登。

猜你喜欢
渣打银行事务公关
专题报道[公关“她”力量]
基于分布式事务的门架数据处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河湖事务
向“黑公关”说NO
农资届公关指南
“挨打”
当代大学生应具备良好的公关意识
SQLServer自治事务实现方案探析
移动实时环境下的数据一致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