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进生的心理特点

2009-01-27 08:25马永珍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 2009年6期
关键词:被遗弃上进心师长

马永珍

后进学生在学校或班里,人数虽然不多,但能量很大,影响面广。他们在思想品德或学习上的后进,都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是他们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在心理上形成了特殊的矛盾的一种反映。

后进生心理上的特殊矛盾,可以从主观心理状态与客观现实之间的矛盾和内部心理结构之间的矛盾两方面加以分析。

从主观心理和得不到尊重的矛盾。自尊之心,人皆有之。尤其是青少年学生,自尊心特别强,并且对此特别敏感。人们有时无意中说了一句话,就会引起他强烈的冲动。有的人认为,有些学生"软硬不吃,无羞耻心,自尊心可言"。无非是"训"和"压"。而不论是哄和训都是伤害学生自尊心的做法,学生不吃这一套,乃是对哄和训的消极抵制,正是高度自尊的表现。

人们还普遍认为:"后进生普遍都有自卑感,有被遗弃感"。这种现象是存在的。但应当看到,自卑乃是自尊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自尊心受到摧残后的心理状态,是"被遗弃"的结果和反映,又是对被遗弃的一种消极的反抗。他们感到委屈,心里又不服气。于是叹息自己"没希望"。这种情绪,并不是他们感到自己不行而自卑,而是对人们把他们"看扁"的反抗和不服。这些,正是自尊心受到损害时极度自尊的典型心理特征。

好胜和不能取胜的矛盾。孩子们之间经常爱比,在这个"比"字里面,就包含着争强好胜之心。如果一个在学习上多败,好胜之心受到挫折,这对他心理上已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如果再遭到一些冷遇甚至嘲讽,这对倔强而缺乏自制力的孩子来说,这是难以忍受的。因此,当孩子在学习上,行为品德上范错误的时候,切莫简单处理。而要细心研究其原因,有的放矢地积极引导,具体帮助,鼓励改进。

个人需要和客观可能性的矛盾。有些后进生,智力超群,求知欲强,上进心切,但是教师在教学上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多余的精力没有用到正确的方面,结果便朝着邪道上发展。

人是有感情的,也需要感情。孩子是需要爱护和温暖的。但是,后进生往往受人歧视,遭到嫌弃,得不到应有的温暖和爱护,有些孩子从小就没有得到过师长的关怀和爱护,性格变得粗野,孤避,他们极需要师长用诚挚的深情去感化。

后进生有各种各样的需要。教师应当仔细地了解他们的需要,分析这些需要的性质,其中必定有些合理的,应当尽力满足他们的需要。有些需要是不合理的,就要根据他们的特点,采取适当的方式方法,教育开导,使他们通情达理,自觉地放弃这些不合理的要求。

从内部心理结构之间来看,主要有这样几种矛盾:

知与不知的矛盾。众所周知,少年儿童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他们问这问那,总是"打破沙锅问到底"。"问"乃是求知欲,好奇心的具体表现。但由于孩子们对某些行为规范还不了解,尚处于"不知"状态,所以有时"问"得不是时候,不是场合,客观上产生了不好的影响,往往引起师长的厌烦情绪,批评训斥之声接踵而来。学生求知欲得不到满足,好奇心受到挫折。教师气愤,学生委屈,很可能由此造成师生之间的对立情绪。

求知欲,好奇心往往还表观在"破坏"行为上,幼小儿童摔东西,大点的孩子好摆弄、拆散玩具,再大点到初中时,往往偷偷地"解剖"钟表等等,有时为了修理反而弄坏了东西。这些行为,往往引起师长的不满,被认为是调皮、捣蛋,其实这正是孩子具有可贵的探索精神的表现。这种"破坏"是上进过程中的缺点,不难克服,不必大惊小怪,只要引导得当,很快就可以改正。

另外,由于对某些道德概念的片面理解、误解,而造成行为上的不良表现,也是常有的,例如把"勇敢"片面理解为不怕死,而做出许多无谓的冒险行为等等。所有这些,都可能给人们造成"后进"的印象。

在学习上,有些孩子主观上很努力,但学习方法不对头,用劲不得法,效果不好,成绩低下。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不开窍",成为学习上的后进,这也是知和不知的矛盾在学习上的反映。

总之,学生求知过程中,由于"不知"而造成的后进,师长要给予正确的引导。后进到犯罪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如处理得当,可使学生改邪归正,否则很可能把学生推向犯罪的深渊而不自知。

理智与情感的矛盾。青少年由于社会实践不足和神经系统内抑制能力薄弱,好激动,不是狂喜,就是暴怒,不是信心十足,就是灰心丧气,"热"得快,"冷"得也快,情感起伏速度快而幅度大。后进生在这方面的表现尤为突出。他们容易受鼓动而陷入情感的冲动状态。同时,由于他们长期在歧视冷遇中生活,造成了感情上的创伤。在这种情况下,师长的关心和帮助往往换来顶撞或逃避等。

感情的创伤,还是需要感情去医治。我们可以利用青少年重于感情的特点,来鼓励他们为集体为同学做好事,引导他们走到正道上来。如果你对他真诚相待,动之以情,就能够收到效果。

上进心和惰性的矛盾.青少年是可以教育的,即使是后进生,也是有上进心、灰心丧气、自暴自弃,对前途失去信心的毕竟是少数。就是这些人,只要我们工作做到了家,照样可以使他们"迷途知返",甚至后来居上。

但是上进毕竟是一个艰苦的思想斗争和脑力劳动的过程。而后进生在长时期内往往形成了一种懒散,松懈,意志薄弱的心理缺陷。这就更增加了上进的难度。突破惰性的束缚,扫除心理的障碍,是踏上进步之路的第一步。学业成绩低下的学生,多数并不是智力上的原因,而是行为习惯上的原因。他们有时也想把功课学好,但是遇到困难时,往往惰性压倒了上进心。他们怕艰苦,没有耐心,凭兴趣,不用心,精力不集中,纪律松懈。在这种情况下,外力的帮助是促使矛盾转化的不可缺少的因素。教师应当鼓励他们的上进心,同时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给予必要的补课,并教之以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为其开辟上进的航道。

收稿日期:2009-12-01

猜你喜欢
被遗弃上进心师长
学习上没有上进心,怎么办?
从师长赠言看数学
悲悯
雪花莲
师长卖马
让人深思的声音
回收再创造
煎熬我们的,往往是上进心
选材不典型,形象不鲜明
被遗弃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