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润物无声

2009-01-27 08:25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 2009年6期
关键词:围墙教育资源师德

杨 芳

俗语说得好:"强将手下无弱兵。"有什么样的老师,就会教出什么样的学生。由此看来,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老师的品德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人格。就如同杜甫诗中所说:"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教师是春雨,绵绵滋润着茁壮成长的学生,教师的品德,也在"无声"中潜移默化的改变着学生。

因此,在我们的教育中,我们倡导良好的师德,同时,师德也是教育的精神支柱。没有任何事情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间流逝和社会发展,师德自然也要融入新的内涵。

1 走出"围墙"看世界,世界将因此更精彩

很久以来,人们习惯于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颂扬教师。无私奉献自然伟大,但一味的付出却显出他的简单性与不平衡。教师显然不该是通过"掏空"自己而让学生变得富有的,教育应该是师生双方共同成长的过程,是师生双赢的活动。

很久以来,人们崇尚着"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人们把"水"当成知识的象征,以"桶"与"杯"之间看似悬殊的比例 ,强调老师应有丰富的知识。而现在是知识的时代,人才的世纪,从"一桶"中分出的"几杯"知识显然远不够用,"桶"再大也是有限的,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反思之后,我们更认同"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眼泉。"我们不仅要供给学生成长之用需,更应与学生共享甘甜。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走出传统思想模式的束缚,给自己合理的定位。

2 整合资源求发展,教育质量因此而提升

走出传统思想的"围墙"之后,谋求自身的发展,成就学生的发展,依旧是我们工作的目标。要达成这一目标,对自身教学资源的开展、整合利用就成了当务之急。

有人说:"学习是每一个人的权利,谁也无法剥夺。"我想说:"学习是每个教师的责任,谁也不能推卸。"多年的学习积累使我们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专业知识、人文素养、情感态度、工作经验等等。这些资源是学要我们长久的保存并持续输入的。

"学习中、进步中"是一种理想的从教的状态,唯其如此,教育资源在使用中才能得心应手,学生在学习时的收获才能真实、丰厚。从这个意义上讲,不断学习、不断扩大教育资源储备让我们提高教育质量成为可能。而此后的合理整合和科学利用让我们的愿望成为现实。

师德的内涵原本是丰富的,用我们的努力去更新教育观念,付诸教育实践,必将为师德的内涵注入新的活力,必将为师德建设锦上添花。

收稿日期:2009-11-09

猜你喜欢
围墙教育资源师德
超越围墙
突然之间
致良知与师德
师德沦丧者不配为师
围墙的信念
吕狂飙:师德建设需警惕从崇高师德简单转向底线师德
夏天的围墙
吸收社会教育资源,创新法制教育方式
“多校划片”:治标还需治本
师德“红线”持续发力还需多方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