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黑龙江省对俄贸易的思考

2009-01-28 03:52刘艳春李占奎
西伯利亚研究 2009年6期
关键词:边境贸易中国俄罗斯

刘艳春 李占奎

摘要:独特的地缘优势使俄罗斯成为黑龙江省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对俄贸易独占黑龙江省对外贸易的半壁江山。伴随着中俄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建立、深化和我国推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计划以及俄罗斯开发远东和外贝加尔地区政策的实施,中俄经贸合作将会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抢抓机遇,加强对俄贸易将有力地促进黑龙江省经济发展。

关键词:中国;俄罗斯;边境贸易

中图分类号:F125;F151.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0961(2009)06-0022-03

一、黑龙江省对俄贸易现状

(一)对俄贸易额呈连年增长态势

近几年来,黑龙江省对俄贸易结构逐步改善,合作领域不断扩大,双边贸易总量迅速增长,对黑龙江省经济增长和进出口贸易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拉动作用。2006年,黑龙江省对俄进出口额为66.9亿美元,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52%,占全国对俄贸易的20%。2007年,黑龙江省对俄进出口额实现107.3亿美元,增长60.4%,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62%,占全国对俄进出口总额的22.3%,成为全国第一个对俄贸易突破百亿美元的省份。2008年,黑龙江省对俄进出口额达到161.6亿美元,增长50.6%,占全国对俄进出口总额的28.4%。2009年1-5月,黑龙江省对俄进出口额完成35.11亿美元,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55.2%。黑龙江省对俄贸易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发展态势,年均增长率高达33.3%,平均增长高于全国水平。

(二)投资地区相对集中,但投资规模相对较小

俄罗斯已成为黑龙江省企业重点的投资目标国。1988—2005年,黑龙江省在俄罗斯投资注册的各类企业200余家,协议投资额4.7亿美元。其中,2005年42家,总投资额1.84亿美元,同比增长141%。2006年,黑龙江省新核准在俄投资企业33家,总投资额5.1亿美元。在俄投资企业多集中在远东的滨海边疆区、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犹太自治州等地,投资主要集中在进出口贸易、通信、房地产开发、农作物种植和商服等领域。虽然从经济地缘上看,我省对俄罗斯尤其是对俄罗斯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进行投资合作比国内其他省份更具备优势,但在俄投资企业普遍规模小,投资额超过千万美元的企业不足10家,超过百万美元的企业为34家,平均投资规模约为244万美元,低于我国企业对外投资项目的平均规模(260万美元左右)。另外,大型投资项目少,对俄进行投资的基本上都是中小型企业,涉及到资源开发领域的大型投资项目则更少,投资开发金属和非金属矿产资源、煤炭资源的大项目仅有几个。

(三)出口加工基地蓬勃发展

目前,黑龙江省共有哈尔滨、牡丹江、绥芬河、东宁、黑河五个出口加工基地。出口加工基地大多集中于水果和蔬菜方面,如牡丹江市现在已经成为中国向俄罗斯远东地区出口果菜最大的基地,年出口达37万吨,占全国向俄远东地区出口果菜总量的56.4%,占远东地区果菜销售总量的60%。同江市建设的占地面积8万平方米的果蔬批发大市场,年批发销售果蔬约15万吨,成为黑龙江省东北部最大的对俄果蔬批发市场。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进出口商品结构单一,对俄贸易基本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虽然双边贸易互补性较强,但是贸易结构层次较低,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不高,贸易规模的扩大基本上是依靠数量扩张来推动和实现的。传统方式的一般贸易和小额贸易居首要地位。从出口到俄罗斯市场上的商品看,黑龙江省的地产品所占比重较低,只体现了口岸和通道的优势,因此这部分出口对地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够明显。而出口规范、稳定并且具有潜力的农副产品的出口比重只占对俄出口的1/10左右,黑龙江省对俄贸易的基本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从进口商品看,主要集中在原木、化肥、原油、钢材、纸浆等商品,进口额约占黑龙江省对俄贸易进口额的3/4,占黑龙江省对外贸易进口额的40%。这种单一的进口商品结构,使黑龙江省对俄罗斯市场的依赖性过强,易受其贸易政策变化的影响,不利于黑龙江省对俄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二)贸易方式单一,发展后劲不足

黑龙江省对俄贸易主要有边境小额贸易、一般贸易、加工贸易和其他贸易四种方式。2005年全年增长较快的是边境小额贸易,占对俄贸易的64%;其次,以旅游购物为主要形式的其他贸易,占对俄贸易的21%;一般贸易占对俄贸易的12%;而最具潜力的加工贸易仅占对俄贸易的0.34%。深入俄罗斯腹地建设基地、开拓市场、扩大经营规模的企业寥寥无几。与国内其他地区比较,黑龙江省边贸企业相对分散,规模小、实力弱。尽管俄罗斯市场商机无限,不乏具有发展前景的合作项目,但是受企业自身资金短缺的限制,使许多比较好的项目得不到有效实施。由于我省缺少在国际市场上有竞争优势的龙头企业,企业国际化的程度较低,科技含量不高,企业实力处于中低档水平,同时缺少大规模对俄投资的能力和经验,开展对俄大规模投资经营活动显得实力不足。

(三)贸易秩序不规范,关税壁垒和“灰色清关”等现象阻碍双边贸易的良性发展

俄罗斯目前尚未成为世贸组织的成员国,其关税税率较高且不稳定,整体平均关税税率为10.5%,服装、鞋、轻纺产品的平均关税税率高达15%~20%,俄方经常通过临时性提高某些进口商品关税的做法限制进口。俄罗斯还利用技术贸易壁垒,许多商品的质量标准高于中国的同类商品,尤其是在食品、服装、家用电器方面,两国质量标准体系的不一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商品的出口。另外,在俄罗斯普遍存在着“灰色清关”现象,虽然“灰色清关”有其存在的历史根源和理由,也有其积极的一面,但其消极影响也日益明显,成为中俄边境贸易的一个重要障碍。近年来,中国商品在俄多次被查抄,使华商巡受了巨大损失。2004年,莫斯科“艾米拉”事件使中国商人损失约3 000万美元;2005年,在莫斯科萨达沃特别杰察列那克再次发生了“俄罗斯税务警察强行拉走中国鞋”事件,使中国商人又损失8000万美元。2008年10月,俄对莫斯科的阿斯泰市场进行突击检查,查封了华商在仓库里的鞋、服装、袜子等日用品,货物价值高达21亿美元。俄打击“灰色清关”,使很多中国日用品、轻工业品出口商人信心严重受挫,也增加了中国商品在俄经销的风险。经贸合作的不规范所产生的一系列后果,仍将制约着中俄贸易的深入发展。

(四)面临国际和国内双重竞争压力

由于近年俄罗斯市场全面对外开放,吸引美、德、日、韩、台等国家和地区的客商纷至沓来,以其资金、技术和商品优势进入俄罗斯市场,使黑龙江省边贸企业遇到了强有力的竞争对手。黑龙江省在俄的企业多以中小公司为主,各自为战、分散经营,不能形成整体合力,不能实现

规模经济效益,缺乏主打品牌商品引领。全国各省、区及大城市的客商也在积极开发俄罗斯市场,形成一种日趋激烈的竞争态势,使我省企业面临着国内、国际两方面的竞争压力。

(五)口岸基础设施仍然落后于边贸发展的需要,双边贸易还存在着一些不利因素

目前,黑龙江省的边境口岸虽已初具规模,但随着边境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有的口岸交通不便,通讯困难,仓库货栈不足,造成过货、过客时间长和通关的不便。俄罗斯对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不大。双方地方政府与口岸边检、海关和商检等查验部门关系不够协调,对加强中俄边境贸易的重视程度和认汉不够统一,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双边贸易的发展。同时,两国银行直接结算规模不大,信用证项下的结算比例很低,缺乏公正、合理、有效的仲裁机制。

三、对策建议

由于地理位置所限,我省对俄边境贸易的市场主要在俄罗斯远东地区,该地区现在只有659.3万人口,即使加上东西伯利亚的外贝加尔边疆区,也只有700多万人。远东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居民购买力较低,商品市场的容量有限,而且中国商品在这一市场上还面临着美、日、韩及其他国家的竞争,因此短期内大幅度增加我省与这一地区商品贸易额的余地不大。因此,我们在制定对俄经贸合作战略时,就不能把眼光只盯在商品贸易上,而是要结合省情和对俄贸易现状,扩大视野,实施“大经贸”战略、科技兴贸战略和“走出去”战略。

(一)优化对俄贸易结构

在中俄经贸合作实现规模增长的同时,要把注意力转移到贸易商品的质量提高和结构调整上来,那些双方具有明显互补性的产业和商品正在给中俄双边经贸合作带来巨大潜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实现中俄贸易结构由过去的商品互换调整到贸易互补。继续扩大服装、鞋帽、纺织品、农副产品等优势产品的出口,努力提升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份额。在政策上支持木材、原油、化肥、铁矿砂等资源型商品进口,进一步扩大对俄经济技术合作成果,以合作促贸易,以进口补出口,大力培育新的增长点,不断提高对俄出口商品的附加值,加大对地产品出口的扶持力度。通过加强出口基地建设,打造出口品牌,培育具有黑龙江特色产业优势的出口品种,重点抓好大米、果菜、绿色农副产品对俄出口,提高地产品的出口比重。

(二)建立和发展对俄出口生产体系

以俄罗斯市场为导向,结合黑龙江省经济的特点,借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之机,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把外向型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建立多层次、多领域的梯次生产体系。加快以轻纺产品为主的对俄出口加工基地建设。按照统筹规划、整合资源、突出地域优势和产业优势,以及有重点、分步骤建设的原则,根据目前对俄出口加工业发展的现状和相对应俄有关州区的具体情况,重点建设哈尔滨、牡丹江、绥芬河、东宁、黑河五个对俄出口加工基地。加快培育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开拓能力的对俄出口加工企业。优先发展俄市场需求较旺的轻纺、机电、食品、建材及装饰材料等产业。可以在口岸等边境地区建果菜生产基地,设立清洗、加工、包装、批发车间。发展已有的木材加工企业,除向原伙伴国出口外,应研究向俄市场返销家具等木材加工产品的可行性。在铁路沿线和公路沿线城镇建加工厂,在大中城市发展对俄机械装备制造、电子产品加工、轻纺工业等产业,形成口岸地区与内陆市县联手发展对俄出口生产加工业。

(三)建立进口加工基地,走多元化贸易之路

黑龙江省在今后的边境贸易发展中一定要有长远眼光。要积极与南方轻工业较发达地区的企业一起,发挥互补优势,利用它们的技术、经验、资金、品牌和黑龙江省的地缘优势、公共关系优势和市场网络优势,联手开展对俄经贸合作,在全国对俄贸易的大棋盘中科学布局,并发挥龙头作用。积极加强同外省市合作,学会借势借力,走“南联”之路,以南联促北开。要把黑龙江省变成全国有实力大企业开展对俄经贸的大舞台,在国内外竞争中取胜。在出口加工基地基础上积极运作建立进口加工基地。从俄罗斯进口原材料,如木材、矿石、钢材等,在基地进行深加工,然后再销往内地,销往其他国家和地区或返销俄罗斯。这样既可以充分利用俄罗斯的资源优势和我国的技术与劳动力优势,又可减少产品成本,减轻货运负担,提高商品附加值。

(四)发挥我省人力资本优势,加强经济技术合作

黑龙江省拥有大量的既懂经营又通晓俄语的人才,黑龙江省又是我国培养俄语人才的主阵地,省内高校和其他部门与俄罗斯对应部门间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与合作,科技合作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今后,我省企业对俄投资产业应多集中在资源开发、高科技产品研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产品种植等领域。政府也应该引导和鼓励省内有实力的大企业积极参与俄东部地区的资源开发计划,把开发和利用该地区自然资源作为我省企业对俄投资的优先发展方向。鼓励我省有研发能力的企业加强与俄东部地区科研机构的合作,尤其是在高新技术领域的合作,共同进行技术创新和新产品研发,增加科技含量,带动我省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今后,作为经济合作的重点还应考虑在俄大中城市进行商品房建设开发。我省应鼓励和支持有资金实力的房屋开发公司和建筑资质较高的大型建筑企业去开拓俄罗斯商品房市场。

(五)做大做强对俄贸易龙头企业

要不断培育新的对俄贸易主体,引导在俄从事经贸活动的企业尽快调整经营策略,规范经贸活动,努力提高商品质量,以质取胜,实行名牌战略,树立商品的质量观念。重点抓好黑龙江华宇工贸(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黑河市大黑河岛经贸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一批龙头企业。对有较强实力的对俄贸易企业,在项目建设上给予必要的资金和政策扶持,促进其做大做强,带动对俄贸易的健康发展。

(六)以政治促进经济。提高中俄贸易的互信程度

两国政府、企业及经济团体应进一步加强交流,为增加两国互信架起桥梁。我省要发挥对俄公共关系优势和官方合作优势,坚持与俄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地方政府间相互定期会晤机制,各边境口岸城市的政府部门、口岸查验部门等要加强与俄方对等部门的交流与合作,促进相互了解,推动民间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增进相互之间的传统友谊,建立友好、互信的持久关系,为经贸合作奠定基础。省内新闻媒体要加强和改善对外宣传报道,特别是要加强与俄罗斯相关新闻机构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努力减少在俄罗斯流行的“中国威胁论”。

猜你喜欢
边境贸易中国俄罗斯
对边疆的法律治理:基于安全、经贸与环境议题的考察
缅甸与孟加拉国边境贸易增加
内蒙古向北开放发展研究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
基于实证分析的中越经贸发展现状及其前景探析
另辟蹊径
先救谁——原载俄罗斯漫画网▲
同舟共济
欲盖弥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