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科学发展观 构建信息化大学生党员之家

2009-02-03 04:23滕智源黄少波龙腾飞
人力资源管理·学术版 2009年11期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信息化

滕智源 黄少波 龙腾飞

【摘 要】本文从科学发展观的视角出发,以其作为高校开展大学生党员之家信息化建设的科学理念和创新要求,论述了当前高校信息化大学生党员之家建设的迫切性、构建原则和有效方法,期望对提升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信息化 大学生党员之家

【中途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09(2009)11-0-02

当今各大高校纷纷响应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的“实施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的指示方针,将构建全方位的信息化校园工作,作为近几年来高校发展中的建设重点。高校党建作为高校建设中的关键环节,在其信息化的搭建上更要求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上,明确指出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全社会的发展,这对高校构建信息化大学生党员之家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1 构建信息化大学生党员之家是当前高校党建工作的迫切任务

所谓信息化大学生党员之家,在本文中即指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服务于高校学生党建的虚拟集中营。为了揭示构建信息化大学生党员之家的迫切性,我们针对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广西师范大学等广西高校的学生党员展开了抽样调查。回收问卷553份,其中有效问卷489份,有效回收率为88.4%。问卷调查数据使用统计软件SPSS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对表1数据进行SPSS统计分析见表2:

表3输出了模型全局性的检验结果,检验结果的值为0.000,小于0.05,表明:该统计模型具有现实统计意义。

从表4中可以得出:

(1)有90%以上的党员期待建立一个信息化党员之家;

(2)组织活动越频繁的党支部的党员期待建立信息化党员之家的期望越高,其期望比为exp(0.985)=2.68,即组织活动频繁的期望是不频繁的2倍多。

(3)党龄越长的党员越期待建立信息化党员之家。

统计数据表明,只有近三成的党员通过网络获取党组织文件、活动等信息,这使得党员学习党性知识,了解党组织动态的渠道过于单一、阻塞,很容易造成信息缺失,滞后党员自身的发展。

考察大学生党员之间的交流沟通情况发现,15.23%的党员基本不联系,20.67%的党员有活动才联系,52.34%的党员只对党内的问题进行交流,仅仅只有11.76%的党员在学习与生活上经常交流。

研究表明,当前大学生党员迫切需要一个便捷、实效的学习沟通场所。而通过建设信息化大学生党员之家,更能满足适应当代大学生党员的要求,有利于大学生党员的成长和发展。

2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信息化大学生党员之家的构建原则

构建信息化大学生党员之家必须要有科学创新的理念支配和指引,而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它对指引高校信息化大学生党员之家的建设同样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信息化大学生党员之家,切实做到以学生党员为本,服务学生党建工作,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2.1 坚持以人为本,明确建设重心

高校信息化大学生党员之家的建设,必须解决好“给谁建”和“谁给建”的问题。目前,多数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信息化建设大多局限于机关办公室软件系统自动化和智能化建设,建设的着眼点是为了减轻机关干部的劳动强度和业务负担,这就有些偏离方向了。

首先大学生党员之家信息化建设必须着眼于学生党员。学生党建工作的两个关键点就是学生党员和学生党支部书记,需要通过学生党员和学生党支部书记学习工作中的实践来检验信息化建设的成就。

其次高校信息化建设包括学生党建工作信息化建设都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它也要求把建设的重心和落脚点放到学生当中,放到学生党员当中,放到直接服务于学生的学生党支部书记当中,让广大学生党员和学生党支部书记切实感受到信息化建设带来的好处。

再次信息化大学生党员之家的建设同样需要依靠和发挥广大学生党员和学生党支部书记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高校各级党组织和工作管理部门理所当然的肩负着学生党建工作信息化建设的神圣职责。而广大学生党员和学生党支部书记更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推进高校信息化大学生党员之家建设的进程中,必须充分调动这批骨干力量的主观能动性与内在活力,汲取广大师生智慧,尊重师生的实践精神,为构建信息化大学生党员之家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2.2 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做好继承性与创新性的统一

构建信息化大学生党员之家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工作,高校构建信息化大学生党员之家必须有一个全面的规划和考虑,不能“碰到什么就建什么”、“想到什么就建什么”。否则即使现在建设了,以后还会推翻重建,造成资源的浪费。

此外,各高校在近几年的信息化建设中已经形成了一套符合自身特色的构建体系,这些宝贵的经验财富,应该予以保留或继承,不要盲目创新,推翻否定以往的全部措施和经验,要理性的分析历史和现状,肯定和继承优良的传统工作方法,将它们融入到实际的建设过程中。也不要盲目追寻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一味采取保守的建设措施,排斥具有时代特色的创新理念。合理统筹,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构建出一个有拓展性、继承性和创新性的信息化大学生党员之家。

3 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信息化大学生党员之家的有效做法

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构建信息化大学生党员之家的指导思想,关键就在于掌握科学发展观中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做到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党建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3.1 开拓党性知识宣传渠道,落实学生党员思想需求

从之前的统计数据中可发现,有90%以上的党员期待建立一个信息化党员之家,通过这样一个虚拟社区来获取党性相关知识,交流学习和活动经验等。我们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作为试点,发挥学校信息化技术优势,在以往传统的党课授课模式基础上,开发了“影维”网络视频实时传输系统,实现了多校区、多地点、全方位的党课教育形式,使得广大学生能够更便捷的接受任课老师的思想教育。该系统硬件成本低,仅仅通过一般摄像头、PC计算机和投影仪就可以满足视频授课的要求,成功摆脱了对昂贵专业设备的依赖。“影维”网络视频实时传输系统可以在由任课老师在一个教室或特定场所进行党性知识的宣讲,通过校园网络将压缩后的高保真信号传送到其他的多个教室的投影仪上,而且通过“影维”系统还可以实现屏幕共享、电子白板等功能,大大提升了党课教育的实效性,满足了广大学生党员的思想需求。

3.2 搭建网络化学生党建工作平台

在此前考察大学生党员之间的交流沟通情况时的数据表明,15.23%的党员基本不联系,仅仅只有11.76%的党员在学习与生活上经常交流。我们致力于上述调查结果,在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研发了“大学生党员之家网络红色阵地”,服务于学生党员之间的交流沟通,方便党内和党外学生之间的互动,培养大学生党员的先进性、模范性和集体归属感。“大学生党员之家网络红色阵地”是通过ASP+SQL Server技术搭建的网络平台,该平台主要是针对学生党员的组织生活进行宣传报道,并吸取广大学生,特别是学生党员的反馈意见,为今后的党组织生活提供参考。此外该平台还为学生党员之间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互动园地,解决了党员之间交流少、熟悉浅的弊端。

3.3 构建大学生党员全程评价体系

大学生党员的全程评价体系一直是多年来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一个瓶颈,如何真实、客观的将学生党员的发展历程体现出来,并通过一种可靠的评价方法进行测评,是我们构建信息化大学生党员之家的一项重点任务。“大学生党员评价体系”主要由“学生党员家校互动系统”和“学生党员考核系统”两部分构成。“学生党员家校互动系统”主要是通过学校数字化校园和中国移动提供的通讯平台,充分利用移动通信技术,弥补互联网还没有在乡镇等欠发达地区普及的不足,与学生党员家长进行实时的手机短信交流,共同关注学生党员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从学校和家长两个维度共同入手,对学生党员进行思想教育,保证学生党员的健康发展。而“学生党员考核系统”则是将学生党员在预备期内的获奖情况、老师及同学评语和学习工作表现,通过视图、表格等方式直观的呈现出来,并根据之前定义的评定细则和方法给予分数,最终将作为学生党员是否具备转为正式党员的客观依据。通过将学生党员的成长历程,以数据和图表的方式表现出来,使得大学生党员的考核评价过程更为直观、科学。

4 结束语

只要我们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学生党员为本,以学生党建工作干部为本,努力探索,大胆创新,加强交流合作,那么必将构建一个符合时代要求的信息化大学党员之家,服务于高校的学生党建工作。

参考文献

[1] 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2007.10.15.

[2] 吴勇,廖达炎.政治工作信息化建设的宏观思考[J].国防科技,2006.10.

[3] 朱高峰.信息化与科学发展观[J].中国信息界,2005年第4期.

[4] 哈斯也提·艾力.科学发展观视角下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创新[J].中国青年研究,2009,07.

猜你喜欢
科学发展观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2017年《农业信息化》1—12期总目录
试析绿色发展对科学发展观的创新
科学发展观指导视角下的工会工作创新与水平提升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村镇规划方案设计思路
浅谈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视阈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实效性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