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与政府部门合作培养高层次人才之模式探讨

2009-02-03 04:23陈贤春李坤寅
人力资源管理·学术版 2009年11期
关键词:研修中医药对象

陈贤春 阎 敏 李坤寅

【摘 要】中医药高等院校具有办学、人才及资源优势,地方政府部门需要为百姓提供高水平的医疗服务,二者合作培养人才是发挥高校职能,提高地方中医药医疗水平的重要途径。本文就中医药高等院校与地方政府合作培养高水平医疗人才的模式进行探讨。

【关键词】中医药高等院校 地方 合作培养人才 模式

【中途分类号】C9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209(2009)11-0-01

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创举,蕴藏着深厚的智慧与文明,为中华民族繁衍昌盛和世界文明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广东省委、省政府于06年在全国率先吹响建设中医中药强省的号角。加强高等中医药教育,培养高层次中医药人才,高等中医药院校和地方政府都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

广州中医药大学成立于1956年,是全国首批4所中医药高等学府之一,已形成了从学士到硕士、博士、博士后完整的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经过53年建设,我校积累了优质的教育资源,拥有邓铁涛、欧明、王建华等中医药界德高望重的名老专家,汇集广东省名中医、全国名老中医药学术经验工作指导老师、珠江学者、学术学科带头人等医疗骨干。

为充分发挥中医药高等院校的办学、人才和资源优势,培养更多中医药的铁杆优秀人才,用实际行动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我校于2005年,2009年分别与广州市卫生局、中山市卫生局签署“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合作协议”,由广州市、中山市卫生局委托我校为两市培养一批优秀中青年中医临床工作者,使之尽快成长为热爱中医药事业、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优秀中医临床人才。2008年,“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已圆满结束,其模式探讨如下:

1 实施的培养措施

“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主要参照国家中管局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和全国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的培养方式而制定。培养周期为3年,研修内容主要包括:

1.1 理论学习

重点学习中医古典医籍,要求在专家指导下精读四大经典,并每年至少钻研2部与本专科相关的医籍,同时我们每年开办2次短期研习班和相关讲座。此外,还开办“中医名家”系列讲座,邀请国内知名专家阐述本学科的最新学术研究和自己的临床经验。

1.2 医疗实践

在日常医疗实践的基础上重点强调跟师学习,通过每周跟师门诊1个半天,跟师查房1次,系统总结和继承名老中医的临床经验和技术专长。另外对研修对象在继续教育、科研方面都有一定的要求。

1.3 考核管理

为了激发研修对象的学习积极性,我们每个研修年度都开展考核工作。年度考核内容包括进修学习、研读医药古籍、临床实践、跟师学习等方面。成绩在70分以上者进入下一年度学习,60-69分者限期补齐未完成的学习内容,不足60分者予以淘汰。三年期满进行结业考试,考核合格者,由我校与广州市卫生局(或中山市卫生局)联合颁发结业证书。

2 取得的成果

2008年,我校与广州市卫生局合作培养的20名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已顺利结业,现将该项目研修对象取得的成绩归纳如下:

2.1 理论学习方面

所有研修对象均完成了中医四大经典学习计划,且分别提交6篇以上读书心得;15名研修对象完成了6部与本专科相关的古典医籍的学习,其中6人完成了10部以上古典医籍的学习(1人完成了24部古典医籍学习);17名研修对象完成了参加国家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90学时以上),13名研修对象主讲国家或省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6学时以上。

2.2 临床实践方面

所有研修对象均完成了跟师学习计划,16人提交了6篇以上质量较高的跟师心得,其中2人撰写跟师心得达10篇以上;所有研修对象均完成了50份跟师临床病案;18名研修对象完成了在省级以上重点学科或重点专科进修90天的进修计划。

2.3 科研方面

19名研修对象在国内外期刊上公开发表第一作者论文共58篇,其中16人发表2篇以上学术论文,5人发表5篇以上学术论文;19名研修对象获得了共31项科研项目立项,其中市级科研立项16项,省级科研立项15项,其中1人主持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

2.4 医疗方面

所有研修对象的平均日门诊量都有增长,其中14人的平均日门诊量增长率超过10%,2人平均日门诊量增长率达到40%;所有研修对象的区域外患者就诊率均有增加,其中16人的区域外患者就诊率增加超过10%,8人的区域外患者就诊率增加超过30%。

此外,至研修项目结束时,20名培养对象中,有2人入选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继承人,2人入选第二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对象。

3 主要体会

3.1 领导重视,单位支持

我校领导和卫生局领导高度重视“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多次要求我们经办人员要站在贯彻落实广东省委省政府打造中医药强省及《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创新高校与地方合作培养人才模式的高度,本着共同发展,服务社会的理念,周密准备、精心操作、全力以赴做好研修项目。研修对象所在的单位对研修项目给予大力支持,签于研修对象大部分是单位医疗骨干,单位特意调整研修对象的医疗日程,并优先安排研修对象外出进修学习。

3.2 组织有力,措施到位

为确保“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取得圆满成功,我们与卫生局经办部门通力合作,制订了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培训大纲、实施方案、年度考核和结业考核方案;在广州市和中山市卫生系统内通过笔试、专家面试的方式遴选研修对象;在专业对口,双方意愿的基础上,邀请学术思想深厚,临床经验丰富,医德高尚的专家担任指导老师;隆重召开拜师大会,市府、省中医药局及我校领导到会讲话并作重要指示;开展中医药基础知识学习班,邀请本专业最知名的专家讲座。

3.3 注重环节,管理得力

俗语说:“细节决定成败”。为加强研修项目的管理,我们统一设计了跟师门诊病历和医案,并为每位学员建立一套跟师档案材料;年度考核总结会议,召集指导老师和研修对象开座谈会,征集他们对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建议,认真审理后反馈到以后的管理中;对学业优秀的研修对象及时给予表扬,对学业松懈的研修对象及时给予警示,使研修对象受到鼓励与鞭策。

4 不足之处

首先,少数师生对此项工作的态度不能始终如一,考核中发现,少部分师生一开始时很认真负责,完成的跟师材料质量较高,后期就出现了为了完成任务而应付了事,形成虎头蛇尾的情况。其次,研修对象由于出差、工作调动等原因,即使经过努力调整,仍存在跟师时间不够等问题。

5 今后启示

在与广州市、中山市合作培养中医临床人才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努力将高校地方政府合作培养人才模式推广到整个珠三角地区,积极探索高校地方政府双赢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以高校和和地方中医院为基点的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榕树效应,积极发挥我校作为广东建设中医药强省排头兵的作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扩大中医药的社会影响力,实现服务社会,中医惠民的目标。

猜你喜欢
研修中医药对象
一主六维:深度卷入的研修模式
晒晒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拟推荐对象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攻略对象的心思好难猜
图说车事
中医药走遍全球再迎变革
首部中医药综合性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诞生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屠呦呦获奖向世界证明中医药价值
“过程设计”提升校本研修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