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急需重视并建立良性家校沟通机制

2009-02-03 04:23陈火欣卢青松
人力资源管理·学术版 2009年11期
关键词:家校沟通家校合作高等教育

李 东 陈火欣 卢青松

【摘 要】中国犯罪学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法学教授康树华所作的一项调查显示:青少年犯罪占到了社会刑事犯罪的70%至80%,其中大学生犯罪约为17%。此外,近期国内多所大学开始实行学籍预警管理制度,对因修不够规定学分或违反学校学籍政策的学生予以处理,部分高校2008年休学人数占当年招生总人数的1.7%左右,2009年退学人数占当年招生总人数的0.6%。案例分析结果表明,犯罪与故障大学生中有84%以上对学校和家长的教育方法都持不满态度。本文阐述了良性家校沟通的教育学、心理学、认知学和信息学基础,分析了实证调查结果,从而研究实施高效的高等教育必须重视和建立良性家校沟通机制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关键词】家校沟通 高等教育 思政教育 家校合作

【中途分类号】C96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09(2009)11-0-02

中共中央,国务院第16号文件,即《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要努力拓展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家校沟通作为一种传统的教育辅助方式和手段,在高等教育阶段被贴上了很多标签,这些标签代表了不同社会角色,不同利益群体的看法,不同看法的焦点就是“是否还适用”的问题。然而,实践证明“肯定适用,前提是恰当的方法和火候”。

1 高效教育的良性家校沟通理论基础

家校沟通的共同目标是让学生健康地成长,高效地学习,获取最佳的身心收益,然而,必须注意到,这个目标的实现必须以正确认识学生学习的心理和认知基础,必须明确两点,即什么是学习,什么是沟通。

1.1 桑代克联结学习论

桑代克曾在哈佛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取得了很多教育学和学习实验的研究成果,其中“猫解迷笼”是其中著名的实验。他将猫放在设置了简单门闩的铁笼中,如果猫能识别门闩,即接受刺激(S,stimulation),完成开门,即形成反应(R,response),就给猫以“鱼”的奖励。结果发现,猫抓、咬和撞的成功率越来越高,以至于到最后刚把猫放进去,它就立刻能打开门闩。所以桑代克认为:“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起作用,在刺激S和反应R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当然,无法用猫来模拟人的心理过程,但是,可以看出,外界因素确实可以对学习过程产生很大的影响,学习是一个渐进的、尝试和改正错误的过程。

1.2 人本主义学习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是由以马斯洛和罗杰斯为代表的“心理学第三势力”于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心理学派理论,促进了对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学术研究和教育实践改革。人本主义学习理论非常尊重人的尊严、主观性、情感、需要和价值观,它认为学习的实质是学习者为了“自我实现”而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学习程度和学习时间,发展智力,探究情感,学会与他人交往,阐明自己的价值观和态度,激发潜能,达到最佳境界的过程。不难发现,它强调“人”自身的意愿,倡导学生充满渴望和激情实现快乐的、有意义的、参与性的和发现性的学习。

以上两种著名的学习心理学理论分别从外因和内驱力两个重要层面分析了学习的过程,定义了学习的实质,形成了现代教育改革的决策依据。

1.3 现代通信系统分析

本文以现代通信系统的构成来分析沟通的实质,如图1所示。

可以看出,信源、信道和信宿是系统的三个主要组成要素。在发送端,信源通过“编码”将信号和叠加的噪声干扰通过信道传送给信宿;在接收端,信宿通过“解码”过滤掉噪声干扰,还原原始信号,获取正确信息。其中“编码”包括信源编码、加密和信道编码,“解码”包括信道解码、解密和信源解码等技术处理过程。在家校沟通这个通信系统中,我们可以把家长、学校和学生本人分别作为“点对点”通信系统的“信源”和“信宿”,外界确定和不确定干扰作为噪声,只要各个要素各司其职,把自己要完成的功能做到位,也就是“正常编码”和“正确编码”就会形成“无失真传输”的良性通信系统。概括来讲,沟通就是采用合适的方式,通过合适的途径,剔除干扰,表达或识别出对方真正的语义。

2 高等教育阶段家校沟通的实证调查

2.1 状态分布

良性家校沟通机制的建立涉及到的因素很多,很复杂,如学校的教育理念,学生本人的觉悟,家长的知识储备和修养水平,家庭变故、经济条件和生活水平,学生的挫折承受程度,教育方式和技巧等。也正因如此,当前的家校沟通的水平参差不齐,发展极不平衡,很多高校还达不到“良性”水平。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考查当前的家校沟通状态,一是学校层面,名校高于普通,文科高于理工科,经济发达地区高于欠发达地区;二是家庭层面,高文化层次、经济条件好、家庭关系和睦的家庭普遍较高。

笔者以网上问卷的方式调查了20所高校的463名同学,有效问卷412份,其中男生占63.8%,女生占36.2%;“985工程”高校学生67名,纯“211工程”高校学生184名,普通公办高校学生81名,民办高校学生80名。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得到以下图表:

由此可以看出,名校的家校沟通效果明显优于普通高校。

调查数据还显示,男生的满意度为62.1%,女生的为37.9%,男生明显高于女生,表示女生对家校沟通的需求更加迫切;文科学生的满意度为54.7%,理工科学生的满意度为45.3%,表示文科院校和学生给予家校沟通更多的关注,效果较好;经济发达地区学生的满意度为59.2%,欠发达地区学生的满意度为40.8%,表示经济发达程度对教育水平和教育观念有一定的影响,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此外,家庭关系和睦,家长文化层次高,思想开放的学生相对于家庭关系恶化,经济拮据和传统观念强的家庭的学生满意度也高了18.2个百分点。

2.2 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家庭方面

从教育主体角度而言,教育可以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学生自我教育,家校沟通实施教育的过程通过学生本人发生作用,总体效果随着三者若干因素的影响而不断转化和变化[1]。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认为孩子已经长大了,学校管理完全可以,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传统观念严重、保守,重知轻德,重身轻心;家长知识储备不足,没有能力跟孩子进行深层次的交流;教育方式简单粗暴,不愿意给孩子做耐心的沟通指导,急功近利,期望值严重偏高[2];过于宠爱,甚至溺爱;经济条件不允许,没有与孩子形成长期的联系习惯;家长忙于事业,没有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注;家庭关系糟糕,尤其夫妻关系不和睦,经常吵架,打骂,家庭战争过于频繁,甚至父母离异;家长没有形成统一的教育观念,父亲和母亲的教育方式没有很好的配合,甚至出了问题互相推诿;单亲家庭给孩子的爱不完整,又缺少其它可以弥补的精神寄托等[3]。图3是学生本人对家庭因素对家校沟通效果影响程度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家庭关系,家长的教育素养和教育方式对教育效果的影响是非常大,非常深刻的。

(2)学校方面

在高等教育阶段,教育内容具有学术化,研究化和专业化特点,这是家庭教育无法满足的,学生绝大多数时间在校园中度过,因此学校担负更多的教育任务。实际工作中学校层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视程度不够,投入不足,这里包括经费、设施的投入和人力、精力的投入;教育制度不健全,存在漏洞;对大学生的群体心理和个体心理研究不透彻,缺乏必要的分析和总结[4];对特殊群体,特别是弱势群体,如贫困生、单亲家庭关注不够,工作线条过粗;对特殊个人,如心理疾病、精神疾病、网瘾过重、恋爱失意、酗酒赌博等缺乏跟踪引导和治疗的耐心和实际工作;跟家长沟通少,没有建立长期有效的交流机制,往往是孩子出了大的问题,如盗窃、打架或因所修学分达不到学校要求而休学、退学的时候才深层次的交流,但为时已晚;还有个别老师的责任心不强,对学生的关心不够等。

(3)学生自身

学生本人是整个教育系统的中心点,在这个点上汇聚了所有的优势、不足和矛盾,主要表现有:性格孤僻、暴烈、懦弱,形成与家长和学校的软抗拒和硬抵触;学习不好,信心不足,自暴自弃;挫折承受力差,一蹶不振;无主心骨,抵抗不了外界不良因素的刺激和诱惑;对家长和学校的教育持敌对态度,思想上不合拍;眼高手低,缺少实践锻炼,对家长和学校的某些行为不理解;与同学缺乏交流合作的态度,自傲自大,蛮横莽撞,人际关系处理不当等。

3 建立良性家校沟通机制的工作要点

在长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中,笔者对“985工程”和纯“211工程”等十所高校的251名学生家校沟通效果调查中,对家校沟通工作满意的占90.58%,有过较大过失的仅为0.6%,有过过失行为的为1.59%,而英语四级通过率为97.21%,曾获得计算机二级考试以上合格证书占94.82%。在这些高校中97%的也就是说,只要遵循教育规律,把握学生心理,耐心教育,积极引导,是完全可以获得很好的教育效果的。

在构建良性家校沟通机制和实施的过程中,高校和家长都应注意把握好以下几点。

(1)提高对家校沟通重要意义的认识,引起足够的重视,从时间、精力和财力上加大投入,积极主动地做工作;

(2)坚持互相尊重的重要前提,加强交流,增进理解,明确分工,有所侧重,注重协调,互相支持;

(3)加强学习,研究心理,注重教育效果,遵循教育规律,讲究方式方法和工作效率;

(4)始终如一地坚持教育的“五心”关键,即“真心”,“爱心”,“耐心”,“细心”和“关心”;

此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应该从培养人、教育人和挽救人的角度出发,认真研究和分析学生在各个阶段容易出现的问题,建立事故预防机制,广泛调研,全局把握,兼顾细节,突出重点地建立和健全家校沟通的机制和实施方案。

总之,高等教育的家校沟通效果不容乐观,学校、家长和学生本人应正视沟通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的解决思路和方法,真正将家校沟通形成良性机制并坚持和发扬。

参考文献

[1] 张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合作.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J].2006(2):146-150.

[2] 张良才.中国家庭教育的传统、现实与对策.中国教育学刊[J].2006,(6):36-39.

[3] 王玉丽.我国家庭教育的误区和对策.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2006,(3):124-126.

[4] 刘毅玮.高等教育心理学[M].第一版.河北省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中心.2006.

猜你喜欢
家校沟通家校合作高等教育
如果可以,我愿做你的眼
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中的家校合作探讨
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中的家校合作探讨
家长参与下的家校合作
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的外化问题行为的影响机制分析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家校合作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