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高校图书馆的现状与对策

2009-02-03 04:23冯奕奕
人力资源管理·学术版 2009年11期
关键词:图书馆管理以人为本现状

冯奕奕

【摘 要】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网络技术突飞猛进,为图书馆走向数字现代化提供了技术保证。我国大多数图书馆馆员知识结构单一,能力普遍不高,离数字化图书馆的要求还相距甚远。本文从多年的学校图书管理员的实践出发,对高校图书馆的现状及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对建设高校的图书馆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图书馆管理 现状 对策 以人为本

【中途分类号】G2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209(2009)11-0-01

传统的高校图书馆运行机制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起来的,它的服务方式,技术手段乃至思维方式,为读者服务质量方面都存在明显的不足。网络电子文献的出现,给高校图书馆的业务带来了巨大的影响,给高校图书管理工作产生了强烈的震撼,图书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新的发展机遇。为提高高校图书资源的利用率,高校教育中扮演知识传播角色的图书馆,应该积极解决面临的新问题,努力探讨适应当代高校图书馆实际情况的管理和服务对策。

1 高校图书馆的现状

1.1 馆藏图书不足

藏书少、学科面狭窄,文献补充速度慢,是普遍存在的问题。随着图书价格的不断上涨,图书馆新书购书量减少,图书馆藏书陈旧, 新增期刊数量少,学生人均文献量达不到国家评估指标的标准,也达不到高校图书馆规程》的指标要求。外文书刊受人民币汇率变化的影响,年均价格增长率都在两位数以上。对于图书馆来说无疑压力沉重。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读者利用图书馆的积极性,同时图书馆形象也是大打折扣。

1.2 服务水平不高

图书馆工作隶属于公共文化服务范畴,应凸显服务二字。有些人员缺乏这种服务意识,对读者爱理不理,遇到棘手的问题则敷衍塞责。接待好读者是一门学问,咨询一个像开馆时间类似的问题,就可以反映出图书馆良好的服务形象。

1.3 人才队伍质量欠佳

馆员的的整体素质决定图书馆服务能力和水平。在高教战线中是十分薄弱的,服务和管理水平都相当落后,积累的问题很多。馆员整体水平偏低,人才结构不够合理,不能适应普通高校图书馆的需要。多数是半路出家,仅凭任职期间对馆员进行业务培训是不够的,整体服务水平亟待提高,缺乏高层次专业人才。主要是领导思想上没有应有的重视。

在图书馆所发挥的作用中,建筑占5%,信息占20%,图书馆员占75%。表明馆员的培养和开发十分重要,促进图书馆服务工作的深化,使图书馆事业不断发展壮大。图书馆福利待遇大不如前,图书馆对人才缺乏吸引力。没有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干与不干一个样,使得真正有才华、有能力、有事业心的人不堪忍受。图书馆的人员流失严重,有相当一部分人对图书馆缺乏认识。

1.4 分工不宜过细

目前高等学校图书馆的现状普遍感到人员不够,素质较差,完成任务不理想。但另一方面又普遍存在不能充分发挥作用,人才浪费的现象。这与个人自觉性和人员的安排有关。一般来说,高等学校图书馆规模小的可设采编,流通阅览,宣传辅导三个组,规模大的馆可设采访、编目、典藏、流通保管、阅览、情报服务、宣传辅导、特藏、技术十个组。

2 高校图书馆的对策

2.1 提高管理员的素养

图书馆是学校教育教学的服务机构,对学校素质教育有促进作用,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是第一位的。自觉学习图书管理工作方面的文章,以全天候的服务,不厌其烦地为全体师生的读书活动尽力而为,并不断的自觉积累工作经验。需要具备与国家书馆事业相匹配的良好品质与素养。

数字图书馆对于技术的要求非常高,图书馆员要想全面掌握这些新技术,在全馆掀起学习热潮、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认清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性,让大家有紧迫感。作为新型馆员在工作中应该解放思想,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作为新一代的数字图书馆员首先要有爱岗敬业的精神,只有具备了这种崇高的品质,才能调动起自己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才会激发所有的潜能。馆员必须主动学习,才能跟上技术的发展。图书馆员拥有别人无法比较的良好的学习条件和环境,充分利用这些优势,不断提高自身素养。

2.2 加强馆员的业务培训

图书馆事业现代化对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知识背景、知识结构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学校必须面对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不足,走培训和吸收相结合的道路,对目前的人员结构进行重新调整,吸收以图书馆专业和计算机专业为主的人才。让馆员多参加一些适当而有效的培训,帮助其掌握最新的技术,可以提高服务的水平。图书馆工作人员要顺应现代图书馆建设的潮流,紧紧抓住技术进步带来的机遇,尽快地适应现代信息环境,在以读者为中心的基础上,以新的角色来帮助和指导读者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查阅信息资料,并帮助读者提高在复杂的信息世界中准确快速地获取最有价值信息的能力。

2.3 强化服务意识

图书馆员在每天与读者的接触交往中,通过自己的语言和行为,往往会给读者留下最直观的印象。在这样一个特定的环境,图书馆工作人员要不断提高包括知识、技能、品德修养等自身的资质水平,倡导图书馆精神具有极其重要的的意义。通过图书馆员的热情周到的服务,体现借阅双方在借阅过程中的互动、共鸣的过程,良好的处理馆员与读者之间的关系,促进双方的和谐交流,促进高校图书馆形成良好和谐的学习和人际氛围。鼓励精通计算机、外国语言的非图书馆学专业毕业的骨干去进行深层次的学习和研究,充分利用图书馆的资源优势,对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素质教育,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全面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保证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2.4 进行图书馆数字化建设

数据库是图书馆实现计算机化、网络化的关键。开发专题数据库,发挥特色资源优势,提高利用率。在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过程中,要坚持标准化、网络化的原则,引导数据库建设,逐步向国际化方向发展。数字图书馆系统采用C/S模型,服务器端由图书馆服务器和对象服务器组合承担。客户、图书馆服务器和对象服务器构成信息传递的三角形架构,类似于传统的读者、目录、书库的三点结构,有其重要的意义。图书馆与科技部门通力合作,将本馆文献信息资源数字化,通过上网,逐步缩小所购文献信息的学科覆盖范围,实现全国资源的共享。

2.5 实施人性化管理

在图书馆的管理中,用激励的手段来调动馆员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美国学者詹姆士研究发现,一个人的能力在平时表现和经过激励后的表现之间的差距为60%。现代图书馆应根据人性化原则,实行竞争上岗,鼓励全员参与,实行民主管理,能增强责任感,增加馆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推动图书馆服务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图书馆员应“以人为本”的办馆理念,渗透落实到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通过周到的服务,感染每位读者,创建和谐的人文阅读环境。在服务过程中,要重视人的尊严和价值,满足人对资源的需求和社会需求来开展服务。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创新图书馆的服务与管理,提高高校图书馆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才能促使高校图书馆事业得到快速、持久的发展。

3 结语

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信息化的基地,必须提供个性化服务,发扬图书馆精神,使图书馆事业发展充满生机和活力,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发挥积极的作用。我们要优化部门职能,做好图书馆的管理工作,提高馆员的积极性,创建一个管理民主、诚信友爱、公平阅读、安定有序、充满活力的和谐图书馆,让读者在知识汲取丰富的营养知识,对图书馆员进行全面的、多学科、跨领域的培训,使全体馆员都有更新知识,扩展视野和提高技能的机会。培养高素质的跨世纪的人才,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也是每一个图书馆人的美好理想。

参考文献

[1] 刘海萍.“馆员——资源人”及其培养.中国图书馆学报,2007(4).

[2] 余胜.“图书馆之城”建设的成效与发展思考.深图通讯,2006(4).

[3] 深圳市建设“图书馆之城”(2006-2010)五年规划.深图通讯,2007(1).

[4] 余子牛.图书馆总馆/分馆制的研究与实践.深图通讯,2007(1).

猜你喜欢
图书馆管理以人为本现状
智能化管理对我国当代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影响研究
浅议读者协会参与高职院校图书馆管理工作
柔性管理及其在图书馆管理中的核心应用
基于知识管理的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