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脑卒中的预防

2009-02-09 00:30266071济南军区青岛第二疗养院
中国疗养医学 2009年10期
关键词:发病率缺血性血小板

266071 济南军区青岛第二疗养院 马 罕

浅谈脑卒中的预防

266071 济南军区青岛第二疗养院 马 罕

脑卒中(Stroke)是脑学名,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中国每年新发脑卒中约200万;每年死于脑卒中约150万;存活的卒中患者600万~700万,其中3/4患者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目前中国是老龄化最快的国家之一,因脑卒中造成的死亡率仍在不断攀升。而脑卒中存活者中约3/4会丧失劳动能力,每年医疗支出约120亿元人民币,同时给看护者和家庭带来沉重的心理和经济负担。预防脑卒中是一项利国利民的重要医疗举措,但脑卒中发作有许多危险因素,预防脑卒中需要查找危险因素并要有针对性干预。

1 针对性干预

1.1 高血压病 无论是出血性脑卒中还是缺血性脑卒中,高血压是最主要的独立危险因素。研究发现,人群平均收缩压(高压)水平每升高1.30~1.60 kPa,或平均舒张压(低压)水平每升高0.80~0.93 kPa,脑卒中的发病率就会升高约50%。因为长期、持续的血压升高,易使脑内微循环瘤及粥样硬化的小动脉破裂出血;而血压过低,脑供血不全,微循环淤滞时,易形成脑梗死。国内心脑血管病专家普遍认为,对我国高血压病人,通过合理控制高血压以预防脑卒中首次发生,是目前效果最好、最为经济的治疗方法。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目标为:血压<18.67/12.00 kPa;心衰或肾功能不全者、糖尿病者,血压<17.33/11.33 kPa,也不可降至过低。

1.2 糖尿病 糖尿病被认为是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通过多种机制促进血栓形成,研究发现,有效控制糖尿病病人的血糖水平,能显著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美国糖尿病协会(ADA)推荐饮食、运动、口服降糖药物和应用胰岛素来控制血糖。治疗糖尿病目标:糖化血红蛋白<7%,空腹血糖<6.99 mmol/L。

1.3 控制血脂和抑制血小板聚集 高脂血症也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有效降低血脂可以使脑卒中的发病率降低。对于高凝状态和高血小板聚集患者,积极抗凝和抑制血小板聚集可以十分有效地防止脑卒中的发作。如果有高脂血症,应积极控制血脂,包括改变生活方式,合理膳食,药物控制。降脂治疗的目标:低密度脂蛋白<2.59 mmol/L,高密度脂蛋白>0.91 mmol/L,胆固醇<5.18 mmol/L,三酰甘油<2.26 mmol/L。

1.4 提倡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是脑卒中预防不可缺少的重要措施

1.4.1 科学合理饮食 要以低脂肪、低热量、低盐饮食为主,并要有足够优质的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及微量元素。饮食过饱不利于健康。霉变的食品、咸鱼、冷食品,均不符合食品卫生的要求,要禁食。平时吃水果和蔬菜较多的人得脑卒中的机会相对较少。每天增加进食一些水果和蔬菜大约可使脑卒中的危险降低6%。

1.4.2 加强体育锻炼 每周3~4次,每次30~60 min的运动可以有效帮助消耗热量,降低体重,稳定血压;提高糖耐量,降低纤维蛋白原水平,增加纤溶蛋白活性以及减少血小板聚集,改善脂肪代谢等而减少脑卒中的发病风险。据统计,40岁后的男性积极运动比不活动的同龄人发生脑卒中的危险低30%。

1.4.3 控制体重 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2(m2),我国成人体重指数≥25为超重,≥28为肥胖。肥胖与超重均为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1.4.4 不吸烟,少饮酒 吸烟是男性和女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吸烟可使动脉斑块增厚,还可以增加血液黏度和凝结功能,尼古丁能刺激交感神经使血压增高,是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在一项多种族人群中的最新病例控制研究结果显示,适量的饮酒(每天最多2种饮料,2罐啤酒或2杯葡萄酒,约20~30 g酒精)可降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而过度饮酒可增加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

1.4.5 讲究精神心理卫生 平时注意劳逸适度,保证充足睡眠,保持良好的心态,必要时加用药物改善情绪,通过控制危险因素及保持健康生活方式,75%的脑卒中是可以预防的。

1.4.6 气候变化与人体健康关系极为密切 当气温骤变,气压、温度变化明显时,由于中老年人,特别是体弱多病者,多半不适应而患病,尤其是严寒和盛夏时老年人适应能力差,免疫能力降低,发病率及死亡率均比平时高。在气温骤降时,高血压病人要注意防寒保暖,尤其是头部保暖。老年人因体温调节功能下降,末梢循环差,抗寒免疫能力弱,尤其是突然到室外锻炼,受冷空气或风寒侵袭,使呼吸道黏膜血管收缩,血液循环受阻,致使脑卒中发作的可能性增大,所以要特别小心。

2 讨论

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分为可干预的和不可干预的。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包括性别、年龄、种族、家族史;可干预的危险因素包括少动、肥胖、脂代谢异常、吸烟和高血压。我们必须努力降低这些可干预的危险因素。控制血压、调脂、应用抗血小板药物、对症状性颈动脉狭窄进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颈动脉血管成形术、控制血糖、戒烟、减肥、戒酒、合理饮食、适当活动等,都是我们需要采取的各类预防措施。以上措施对脑卒中的防治将会起到防患未然、未雨绸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减轻痛苦、祛病延年的功效。这样,脑梗死的发病率、死亡率、重残率势将逐年下降。

2009-02-20)

1005-619X(2009)10-0890-01

猜你喜欢
发病率缺血性血小板
基于“乙癸同源”理论辨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多晒太阳或可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
杜蛭丸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ARIMA模型在肺癌发病率预测中的应用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活血化瘀类中药抗血小板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中蒙医康复治疗
蒙药治疗干燥综合征伴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
宫内节育器与宫颈糜烂发病率的临床研究
大连港职工甲状腺结节发病率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