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国际比较

2009-02-16 04:57李世雄潘梅梅于英川
北方经济 2009年1期
关键词:就业结构大都市第三产业

李世雄 潘梅梅 于英川

近年来,随着现代服务业对经济贡献的增加,服务业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上海作为我国现代化水平比较高的城市之一,也加大了对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本文在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决策咨询项目“上海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主要共性技术支撑研究”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上海与国际大都市现代服务业发展进行比较,并得出一些启示,以给上海发展现代服务业发展给出一些建议。

一、前言

从历年上海第三产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发展来看,主要有四个特点: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对经济增长贡献不断增大;现代服务业占第三产业绝对比重,成为服务业的主体部门;现代服务业内部结构合理,呈健康状态发展;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空间布局相对集中,呈集聚发展态势。虽然上海现代服务业发展中有这些优点,但与国际大都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二、与国际大都市相比的上海现代服务业

由于国外并没有“现代服务业”这个具体概念,所以本文以第三产业为研究对象,在第三产业细分行业中讨论现代服务业。

(一)第三产业总体发展水平比较

整体结构上比较,国际大都市的第三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在70%—80%水平,远远高于上海当前的水平。从2000—2006年,上海第三产业比重在50%左右徘徊,而同期间的香港,却由2000年的63.999%增加到了2006年的88.45%。新加坡2000—2006年第三产业比重在70%左右波动,但均比同时期的上海高10%左右;国际大都市纽约,第三产业比重也不断增长,在2005年已经接近80%:由于数据的缺失,只能计算出2000—2004年东京的部分指标,但是东京第三产业比重大大超过上海,在2000年已经达到81.7%,高出上海30多百分点。

从总量上比较,2000年香港服务业增加值总量约为62.65亿美元,比同期的上海高出了19亿美元,到2006年,服务业增加值已经成为同期上海的两倍;2000年新加坡服务业增加值是同期上海的15倍,到了2006年,虽然上海第三产业增加幅度加大,但仍是新加坡第三产业增加值的1/10;纽约在2000年第三产业增加值是上海的76.89倍,虽然在2002年纽约第三产业出现负增长,但是在2005年第三产业增加值是上海的90倍。

通过分析可以看到,上海与香港、纽约、东京、新加坡国际发达地区相比,在第三产业比重、产业增加值方面差距甚大。

(二)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结构比较

从《上海统计年鉴》、香港政府网站、新加坡统计网站、《中国统计年鉴》、东京都统计网站和《纽约统计年鉴》中获取数据,可以得到第三产业中各个行业的所占比重,见表1。

从第三产业内部结构来看,2006年上海在交通运输、邮电、电信、社会服务和商务服务上高于香港,金融房地产略低于香港,商业比重却低于香港。与2005年时期的东京和新加坡相比,上海在金融房地产、运输电信方面比重较大,商业比较低;和2005年纽约第三产业结构相比,金融房地产比重低9百分点,商业、电信比重较高。总体来说,与国际发达地区相比,上海商业服务业比重偏低,交通运输、邮电、信息和金融房地产比重比较大。

(三)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就业结构比较

从《上海统计年鉴》、香港政府网站、新加坡统计网站、《中国统计年鉴》、东京都统计网站和《纽约统计年鉴》中找出历年各个地区的各个产业和细分行业的就业人数,可以得到表2。

从第三产业内部结构来看,尤其是现代服务业,金融地产和商务服务业就业比重上海均低于同期的纽约和新加坡,在2006年刚刚高于香港就业比重;交通运输和通讯业就业比重近年来和香港的差异变小,高于同期的纽约和东京,低于同期的新加坡。上海第三产业各个行业就业结构与香港、东京大体一致,酒店业、餐饮业和社会服务业就业比重大,运输通讯和金融保险、房地产比重相对略低。这也反映了上海与香港、东京等城市在社会服务业内部所表现出的发展层次偏低,劳动力素质偏低的特点。

三、上海现代服务业与国际大都市相比的启示

分析纽约、东京、新加坡和香港的服务业发展历程和内部结构特点,同时将上海的发展状况与这些城市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可以发现:

第一,大多数发达国家(地区)的国际大都市,产业结构都呈现出服务业占绝对主体地位的格局(近年来都在80%左右),而且这种结构十分稳定、成熟,多年来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看起来产业结构优化的最终格局是有相当的共性的,上海却始终在50%左右徘徊。

第二,从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尤其是现代服务业来看,作为基础性的现代服务业,如房地产、通信、交通等行业,上海市这些产业的产出比例普遍高于其他地区。但是金融、社会服务业、商务服务业等产出比例虽然大致保持增长的趋势,却低于其他地区。从服务业内部结构演变规律来看,在第三产业的发展过程中,生产性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等)往往先于社会服务业和消费性服务业得到更快的发展,但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人们生活消费水平的提高,社会服务业和消费性服务业的发展速度会逐渐超过生产性服务业和分配性服务业。

第三,从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的就业结构,尤其是现代服务业来看,上海餐饮、酒店等传统服务业就业比率较高,而金融保险、地产和通讯就业比率较低,这与香港和东京是相似的,这是由于传统服务业是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也相对较低,第一、二产业过剩的劳动力也最容易流入这两个行业。另外,在社会性服务业的内部,上海的就业人群主要集中在居民服务业,而以知识型、技术型为主要特征的教育、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医疗等行业的就业比重比较小,这也反映了上海与国际大都市相比在社会服务业内部所表现出的发展层次偏低,劳动力素质偏低的特点。

四、建议

虽然上海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良好,但是与国际化经济发达地区新加坡、纽约、东京和香港相比,在总体发展水平、内部行业产出结构和就业结构上还是有很大的距离,仍需要大力发展以生产性现代服务业(上海市经济委员会2007上海服务业发展报告中也指出这点)为主,消费性服务业为辅的产业结构,提高就业人员的素质优化就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和消费需求才可以推动上海现代服务业总体水平、内部行业产出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发展。

猜你喜欢
就业结构大都市第三产业
Battle for Bohemia
BATTLE FOR BOHEMIA
2020国际大都市数学奥林匹克
陕西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性实证研究
1995年-2015年营业税与第三产业增加值相关关系
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性分析——基于新结构经济学的视角
贵州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同关系研究
我国本科院校工科类专业招生规模研究——基于产业、就业结构偏离理论
提高第三产业占比缘何欲速不达?
我国第三产业的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