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再伤中国人感情

2009-02-25 12:31
环球时报 2009-02-25
关键词:佳士得庭审圆明园

●本报驻法国特约记者 姚 蒙 莫 凡 ●本报驻美国特约记者 丰 帆 ●本报驻德国特约记者 青 木 ●本报记者 钟玉华 常黎明

法国大作家雨果曾经写道:“两个强盗走进了圆明园:一个叫法兰西,一个叫英吉利,”“我希望有一天当法国解放并涤清了自我,我们会把这抢来的东西送还给中国。”遗憾的是,100多年过去了,他的愿望依然没能实现。北京时间2月24日凌晨,巴黎大审法院驳回了中国律师团要求停止拍卖圆明园兔首和鼠首文物的诉讼请求,这两件国宝定于今天在法国拍卖。随着24日启程的中国赴欧采购团“绕过法国”,中法关系旧怨添新伤成了东西方之间越扣越死的心结。中国律师团“海外讨宝”的行动还在继续,尽管法律阻击拍卖没有成功,但中国从官方到民间这两天都表现出“绝不沉默”的态度。中国人的决心世界已经看清楚,这将增加兜售中国被掠文物的风险,使其拍卖价值增添全新变数。从长远看,中国不是小国,正越来越强大,文物拍卖场将越来越不能忽视中国人的态度和意志。

全世界都关注中国的抗议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马朝旭24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法国拍卖圆明园文物有悖有关国际公约的基本精神,将严重损害中国人民的民族感情。马朝旭说:“我们希望有关方面能够理解和尊重中国人民的正当要求,促成中国文物回归中国。”他还说:“打着人权的旗号,侵犯中国人民的基本文化权利,这本身就是荒谬的。”同一天,中国国家文物局也表示关注此事的发展。

在巴黎大审法庭否决了禁拍要求后,法国媒体都在第一时间进行报道。法国电视一台说,这一事件“对中国人而言很重要”。该台接着连线已经等候在圆明园公园的驻京记者,询问中国游客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这样的报道方式,在法国还相当罕见。法国欧洲一台报道称,这一诉讼是“中国对历史上受到的侮辱做出的强烈反应”。法国LCI电视台则明确表示,这个文物拍卖“影响了法中关系”。

法新社24日除了详细描述庭审情况,还特别刊发题为“对圆明园的掠夺是殖民者对中国的羞辱”的文章。文章引用曾就英法联军入侵中国有过专著的作家布里泽的话说,法国人可以想象一下,“如果当年俄罗斯人把凡尔赛宫夷为平地、抢了卢浮宫、还烧了法国国家图书馆会是什么滋味”。文章还引用雨果1861年在致法军上尉巴特雷的信中谴责英法联军毁坏圆明园暴行的语句。文章同时强调中国政府对此事“措辞强硬”,“中国人民和媒体关注这一诉讼”。

英国《金融时报》24日评论称,这个判决意味着兔首、鼠首铜像的拍卖将按计划星期三在巴黎佳士得拍卖行进行,预计拍卖价在800万-1000万欧元。德国《时代》周报网络版23日认为,拍卖活动被指伤害中国人民的感情。这给因萨科齐会见达赖而受伤的中法关系又增添了迷雾。《洛杉矶时报》24日报道称,针对佳士得拍卖行“希望通过拍卖平台来协助这两件艺术品回流中国”的表态,中国人并不买账,报道引用一位参与此次法律行动的中国律师的话说:“这令人感到羞耻。他们就像绑架者要求赎金来换我们自己的孩子。”德国《明镜》周刊说,以前很多被西方掠夺走的中国文物被中国商人买下后送回中国。这一次,中国拒绝买回这些文物,而是起诉西方拍卖举动,是中国要回历史文物的强硬举措。瑞士国家电视台23日报道说,中国要求归还这些被掠夺的文物,令法国方面尴尬。除中国外,西方国家还掠夺过非洲、南美等很多国家的文物。中国的起诉,将在世界引起一股要求西方归还文物的热潮。德国《文化》杂志网络版24日说,就在中国用法律手段要求法国归还圆明园文物之际,埃及也再次提出归还埃及艳后雕像要求,而德法英等国一些国立博物馆内的藏物90%以上来自第三世界。

本报记者直击庭审现场

2月23日,《环球时报》记者全程参与了巴黎大审法庭判决中国律师团要求禁拍中国文物的庭审现场。庭审于上午11时30分准时开庭,然而一大早就有一排摄像机等在门口。

庭辩在“欧洲保护中华艺术协会”和贝尔热公司及佳士得拍卖行的两方代表之间进行,从一开始就充满火药味。对方律师首先提出中方要求法国文化部介入,“超出普通司法法庭的庭审范围”,因此要求“让庭审流产”。在这一要求遭到法官拒绝后,中方律师萨雅格详细陈述了要求用紧急方式禁拍两件中国国宝的理由。

但对方显然有备而来,提出了一系列辩词,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认为应该是中国政府或中国文物管理部门才能充当原告,由一个协会出面来要求禁拍不合理。第二,认为上世纪中叶发生的抢劫案到现在“时效已过”,

猜你喜欢
佳士得庭审圆明园
印象·圆明园
The Old Summer Palace on the photos 珍贵老照片,还原圆明园
旁听庭审
游圆明园有感
圆明园里过大年
人民法院庭审须全程录音录像
伦敦和纽约苏富比、佳士得现当代艺术成交比例分析
佳士得上海玩起当代设计
穆巴拉克庭审辩护开始
佳士得拍卖行是如何发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