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认识的误区

2009-03-02 02:43肖焕之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9年1期
关键词:阶段教材信息技术

肖焕之

“现在农村小学信息技术课真是没法上了,硬件设备与城里的没法比。电脑室没投影,开机就要半节课,运行几十分钟后又集体死机。作为信息技术课老师,我们该怎么办?”这是一位署名为“姐妹”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常德教育科研网上的留言。还有一位有数学学科背景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师曾直接问我:“肖老师,信息技术能否在‘中考中占5分?中考有分我就跟着你干,否则我还是会选择去教数学。”也常会有教师在常德信息技术教师QQ群中提出:“肖老师,我们学校没有按规定开设信息技术课,你能否来督查一下。”甚至还有些资历很深的教师跟我讨论在小学阶段有没有必要开设信息技术课等问题。

我长期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队伍中间,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里,却常常会困惑于回答信息技术教师提出的类似问题。在信息技术课程成长初期,我认为信息技术教师有如此多的问题、疑惑是正常的,也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在信息技术教师队伍中间弥漫着如此悲观,甚至对课程发展前景怀疑的情绪,就必须引起广大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与深思了。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如此困难的时期,我们需要一面旗帜,一面能给我们指引前进方向的旗帜。这面指引方向的旗帜会是什么呢?我认为它应该就是:一个日益完善的课程体系、丰富的教学实践中积累起来的优秀课例、一大批与新课程共同成长的信息技术名师和名家……

一、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最缺什么?

对信息技术课程而言,我认为比信息技术课程评价更重要、比信息技术硬件建设更急需的是一个较完善的信息技术课程体系,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重构成了当务之急。对这一领域的研究不能完全依赖于个别专家,广大一线信息技术教师的实践与思考更是必要的。那么,应该如何建构新的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体系呢?2008年4月,我有幸参与了湖南省义务教育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修订的前期调研工作。尽管由于种种原因,湖南省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到目前为止仍没有进行修订,但这些前期工作还是引起了我对这一领域的关注。

在国家的课程体系设置中,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部分,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四大领域之一。教育部又有文件规定,信息技术是一门从小学到高中一贯开设的必修课程,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对该学科定位的冲突。不可否认,信息技术和劳动与技术教育都具备一定的知识体系(尽管目前都还没有完全成熟),对它们而言,用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来实施显然是不合适的。反过来讲,这两个学科以课堂形式开展教学,也无法替代“生活实践性”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2008年11月,在浙江省温州市举行的全国义务阶段信息技术优质课展评活动上,浙江省教研室的领导就谈到:“浙江省义务教育阶段的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是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三个领域,信息技术和劳动与技术教育在义务教育阶段单独开设。”对这一观点,我非常赞同。我个人认为,在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学科应该从综合实践活动中脱离出来单独开设,应该拥有自身独立的课程体系。

就现阶段来说,尽管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的修订是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的,但相当部分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对信息技术课程不够关注。这导致了目前信息技术学科“有的在用新的标准或指导纲要,有的在无新的标准情况下自发改良,有的还在使用2000年颁布的《纲要》”的混乱局面。因而,我个人认为,出台一个国家层面的学科统一知识体系是非常必要的。否则,地方过大的差异性将会变成过大的随意性。

二、小学阶段有没有必要开设信息技术课?

部分教师认为,小学阶段没有必要开设信息技术课,理由是:小学信息技术设备投入严重不足,小学信息技术师资欠缺,小学对信息技术课程不够重视。

针对这一说法和认识,我于2007年对湖南省常德市各小学的信息技术情况进行了全面调研。从调研的数据来看,近几年来各级政府对农村小学或乡镇中心小学的信息技术硬件建设投入的确极少。但与此同时,县级以上城市小学基本已经建立校园网,教室有投影机(或大电视机)和计算机,还有专用多媒体教室和教师电子备课室,甚至部分小学还为学校教师发放了工作笔记本电脑,相当一批城市小学已达到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的建设标准。

这说明,在倡导教育均衡发展的今天,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的现实:不同省市之间、城乡之间的信息技术教育水平差距正越来越大。尤为可怕的是,这种差距更多地体现为存留在许多人心中的保守思想。目前,许多小学教师年龄偏大,不愿意接受新技术、新理念,对信息技术更是敬而远之,专职的信息技术教师缺乏。在这些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的困难更大、任务更重,也更需要加强。特别是在“新课程普遍实施,应试教育越演越烈”的教育现实面前,我们更应该理直气壮地呼吁开好、开足信息技术课程。因为我们的坚守,教育才会回归其本质,教育价值才能体现得更全面、更均衡。

三、“红旗”还能打多久?

信息技术课会不会被整合进其他学科?将来,我国信息化水平提高了,信息技术课能否在相当长时期内存在,会不会被取消?信息技术课程的价值在哪里?

这些问题不仅关系到学科的建设,还关系到众多信息技术教师的生存和发展,其回答绝不能含糊。从我了解的情况来看,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信息技术教育目前是落后的。即使在亚洲,与印度、日本、韩国和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的信息技术教育也存在较大差距。我们的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有长达8年的接受信息技术教育的经历,为什么我们没有为学生构建起较为完备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为什么我们没有为学生的发展打下扎实的信息技术基础?这只能说明我们基础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缺乏真正落实,相当部分学校的信息技术课程只是课表上的摆设,相当部分的校长和教师执行国家课程计划的意识淡薄。

与教育界对技术课程的偏见有较大差别的是,中科院和工程院的专家们以及企业界对技术课程价值的认同。母语能力、外语能力和信息能力被认为是21世纪人才必备的三种能力。可见,信息技术课程的教育价值早在多年前就有了定论。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认识不到信息技术教育的价值是不敏锐的,甚至是冷漠的。

“如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得很好了,信息技术课程独立存在还有必要吗?”在信息技术课程建设初期,这种争论很多。现在已经形成比较明确的结论,那就是信息技术内容有些是可以渗透到其他课程中的,但如果就用这些渗透的内容来替代一门课程,显然是不够的。因为它们不可能使学生全面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不能培养学生较好的信息素养,更不能真正实现信息技术课程的教育价值。

“随着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信息技术课程是否会被取消?”我看未必。美国目前的信息化程度很高,但是美国的信息技术课程却向更深入、更专业的方向发展了。中国至少在相当长时间内还不会达到美国现在的信息化水平,况且在区域发展极不平衡的中国,更需要用必修课程的地位来保障中小学生平等地接受信息技术教育的权利。从这一点来看,信息技术课程在我国必将长久存在,并且会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益发普及和深入。尽管这条路是曲折而漫长的,我们还是坚信,“红旗”必将插满我国的教育沃土。

四、敢问信息技术教师的路在何方?

“中学生不考试的不学,大学生无关就业的不学”。在功利的教育、浮躁的社会面前,人们忽视了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信息技术教师成了被学校忽视的群体。一些信息技术教师既要维护学校电脑网络,又要帮其他教师制作课件,还要兼许多处室工作,走入课堂教学似乎成了信息技术教师的副业。忙碌中,个别教师没有深入备课,上信息技术课成了一种敷衍……长此以往,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将有可能会被学生抛弃、被教育遗忘。这样既害了自己,也葬送了信息技术课程。那么,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敢问路在何方?

国家规定了信息技术必修课程的地位,学校给了信息技术课程规定的课时,我们再刻意去追求学校领导的所谓“重视”,实际上也是一种浮躁和功利心理的表现。优秀的信息技术教师同样需要站好三尺讲台,耐得住寂寞,并能坚守教育信念。我们选择了信息技术教育事业,外部环境我们无力改变,但可以从我们能改变的地方做起,小环境中同样能有大作为。

学校电脑网络维护有一定专业要求,短时期内还很难让其他人代替,可以视为我们信息技术教师份内的工作。像帮助其他教师维护电脑和制作课件等辅助性工作,为什么不通过校本培训来提高学校教师整体信息技术水平呢?我们是信息技术教师,教学是我们的主业,课堂才是最需要我们用心经营的地方。

在义务教育阶段,目前越来越多的信息技术教材是以“信息的识别与获取、存储与管理、加工与表达、发布与系统”为主线,跨软件平台,寻求知识内在联系的“螺旋上升”式来编写的。部分教师对依据新课程思想设计的教材理解还不够深入,还不适应这种打破软件平台的教材,将信息技术上成了没有技术的课。这种脱离了技术应用层面空泛地谈信息素养的教育不是真正的信息技术教育。然而,让人更感到不安的是,有相当部分教材,为了迎合教师“易教”的需求,改良出了一些“任务驱动式”的信息技术教材。教师每节课都能按教材上的内容,完成一定的信息技术学习“任务”。但是技术不能成为信息技术课程的全部,按这种教材结构模式上信息技术课,很难创造出富有生气的课堂,这不是一个成熟的课程所应该倡导的。稍作留意,我们就可以发现,其他学科的教材还没有按任务驱动来编写的,可其他学科的教师又是如何上课的呢?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对课程和教材深入研究,我担心长期依靠这种容易上手的教材,多年后我们信息技术教师还会上课吗?

教师是最需要学习的职业,信息技术教师同样渴望专业发展,可现实环境却告诉我们,这会面临更多的困难。信息技术教师除了要学会教学外,还要不断学习快速发展中的信息技术,读书和实践更应成为信息技术教师生活的重要内容。信息技术教师需要有丰富的知识沉淀和技能超越,唯有如此,才会将知识内化成智慧,修行出幸福人生;唯有如此,信息技术课堂才会是心灵润浸的地方、文化传承的地方、情感体验的地方;也唯有如此,信息技术教师在课内、课外才能做到自如。努力工作、用心做人,你就会发现,信息技术教育原来也是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片天……

当然,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课程,对软硬件条件有一定要求,在发展初期特别需要相关政策扶持。作为一名基层的信息技术教研员,我更能懂得信息技术教师心中对信息技术学科怀有的那份特殊情感、对自身专业成长与发展的迫切需求、对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那份渴望与期待,这是许多其他学科教师所不能体会的。

怀着对信息技术教育的一片深情,我关注着每次政策的变化和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我坚信会形成一种教育环境:能保障信息技术课程开设的环境、能促进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环境、能带动政府和学校资金投入的环境、能稳定信息技术教师队伍的环境。我们心中渴望着,我们深情期待着,但这更需要我们共同为之努力。

参考文献

[1]刘然,施久铭.高中技术课程价值的追问——访中科院、工程院三院士[J].人民教育,2005,(11).

(作者单位:湖南常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猜你喜欢
阶段教材信息技术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