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中学生德育问题浅议

2009-03-11 06:49程化军
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 2009年2期
关键词:疏导网络环境德育

程化军

摘 要:网络的出现,从根本上改变了信息被接收与分配的方式,从而对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和交流的环境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然而对于涉世未深的青少年来说,网络世界无疑充满了诱惑,又布满了陷阱,对青少年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我们切切实实地感受到:网络世界在为人类带来巨大效益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问题与烦恼。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德育是放飞学生心灵的有效手段,是育人工作和信息技术结合的重要途径之一。

关键词:网络环境;德育;疏导

中图分类号:G40-01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09)04-0018-02

一、网络对中学生的影响

为了研究网络环境对中学生的影响,进一步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学校专门成立了“网络德育专题调研组”。调研组采用分层随机取样的方法,以无记名方式对399名在校生进行了抽样调查。同时,还通过个案访谈等方式进行调查,召开了学生座谈会。通过调查和座谈我们发现以下特点:一是中学生上网率极高,上网时间长;二是网吧的主要客源是中学生;三是多数中学生对在校上网的条件不满意;四是网上交友已成为中学生乐于交往的形式,网友主要是同龄人;五是在网络这个多数中学生承认网上有健康内容也有不健康内容的虚拟社会中,大部分中学生保持了清醒的认识。网络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中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1.网络环境对中学生的正面影响

(1)中学生使用互联网有助于形成全球意识,强化对国家对民族的责任感。透过网络的窗口,他们关注“家事、国事、天下事”,使视野空前开阔起来。全球意识的增强,适应了中国加入WTO的新形势,对于中学生们今后走入日趋一体化的世界,显然是大有好处的。

(2)互联网为中学生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拓宽了他们的视野。网络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中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的需要。

(3)中学生使用网络有助于扩大交往的范围,促进青春期心理的健康发展。网络上,电子邮件、OICQ、聊天室、BBS等把天涯海角、素不相识的人拉到“零距离”,在相互咨询、交谈、讨论、倾诉、请教的过程中,极大地满足了中学生们旺盛的表达欲、表现欲和社交欲。这对于舒解压力,保持青春期的心理健康有一定的好处。

(4)中学生常上网,激发了对英语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学习热情。

2.网络环境对中学生的负面影响

(1)网上信息垃圾使中学生深受其害。

(2)中学生迷恋网络对学业产生冲击。

(3)网上聊天引发网恋,调查显示,6.7%的中学生坦言自己有过“网恋”行为(实际比例会更多)。网恋中存在许多情感陷阱,中学生往往是受害者。

(4)网络不良文化弱化了中学生的道德意识。

(5)网吧管理问题依然严重,给中学生造成诸多问题。

二、多方面实施网络德育

网络是一个战略高地,我们作为教育者没有抢先占领这个高地(或者说教育在网络的占有率很低),使相当一部分学生被一些不健康网站、网吧侵蚀或毒害。我们不仅不能放弃这个高地,而是攻占这个战略高地,兴其利,去其弊,使网络德育成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让网络为素质教育服务。以下是我的几点看法。

1.以“导”为主,避害趋利

大禹治水运用了“导”的方法,这值得我们借鉴。学校可以建立网络兴趣班开设网络活动课,将素质教育的阵地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指导学生处理好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关系、休闲娱乐与学习工作的关系。引导学生将时间和精力用到学习和创造当中去,让学生从被动地沉溺在营业性的网吧里接受各种信息转为主动地将精力用到学习网络知识技能,或利用网络学校学习各学科知识,如网上英语沙龙、数理化辅导等等。

另外,通过一些正面的例子,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现在在网络上有很多网络知识竞赛,其奖品也十分丰厚,可以鼓励和训练学生参加。同时,学校也可以为学生提供舞台,让学生们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如定期举行Flash设计大赛,并将有创意的作品展示出来;又如建立学校网页,让学生承担部分专栏的网页制作。让学生在学习和活动的过程中充分展示自己的综合素质,培养自己的创造能力,努力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充分地获得成就感。

2.以“堵”为辅, 堵术高明

现在相当一部分教师和家长主要采取的是一种“缚”的方法,是一种强制性的方法,通过剥夺学生的权利和自由来限制学生上网。这种方法有较多的弊端:一方面网络的有其进步的作用,禁止学生上网会使学生接受不到网络知识和技能的教育,使学生这方面知识十分欠缺,使教育没有面向未来,不利于学生提高素质,发展能力;同时,这种家长式的作风很难作到以理服人,近乎“残忍”的方式会使学生得不到应有的尊重,民主、平等、诚信的育人氛围必然会遭到破坏,必然会引起学生强烈的逆反心理。学生就会与师长更难沟通,就会向着反方向发展。

其实我们可以借鉴鲧治水的办法,以“堵”作为“导”的辅助。“堵”表明了在一些大是大非问题上的鲜明态度,有利于让学生不敢越雷池半步;“堵”和“导”是辩证统一的,“堵”好比是防洪的堤坝,“导”好比是畅通的河道,“堵”的目的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导”。但是,“堵”要以尊重学生为前提,要讲究教育的方式方法,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如何堵呢?

要堵住恶流的源头,通过健全网络法律的建设,来保证网络的正常秩序。目前世界上几乎还没有一部完善的网络法规,网络秩序主要是依靠道德的约束力来维持。作为学生的师长,除了呼吁加速网络法制的建设外,要利用自己的威信,严正地向学生申明上网的最基本原则:不准主动地查找、浏览不健康内容,即使被动地收到不健康内容也要做到“非礼勿视”,否则严惩。

在技术上进行必要的堵,就是运用一些技术手段将色情暴力等不健康的内容过滤掉,使学生们免受毒害。另外,可以运用一些防止青少年免受不健康侵害的软件,如《护花使者》,同时,在Windows系统的开始/设置/控制面板/Internet属性/内容/分级审查中,分级功能可分别从暴力、裸体、性和语言四个方面进行四个级别分级限制,还可以在许可站点设置任何时候都可以查看或无论如何分级都不可以查看的站点。

3.对学生进行性知识教育和心理辅导

青少年进入青春期的年龄阶段后,性成熟与性无知的矛盾日益突出。班主任教师应积极配合卫生教师、体育教师共同做好学生的青春期的教育指导工作。除了利用健康课或生理卫生课对学生进行青春期卫生知识教育外,可以通过开展专题知识讲座、播放幻灯和电影等方式做好青春期卫生知识和性知识的普及教育工作,同时,可以开设青春期教育的家长培训班,争取家长的大力配合。这样,学生掌握科学的卫生知识和性知识,就会获得免疫力,自觉地纠正自己的不良习惯,成长为体魄健全的人。

4.培养网络环保意识

“堵”、“导”并用,仍是治标,网络环保,方是治本。目前,网络上充斥着很多不文明行为,如发送垃圾邮件甚至带病毒的文件,捏造虚假信息散布含有不健康内容的邮件,欺骗或用不文明语言攻击他人等等。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网络环保意识培养,使他们懂得维护网络环境的重要性,保护网络环境,要从我做起,要具有公德心和责任感,绝不能有玩世不恭态度和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报复心理。让学生们发自内心地认识到:全社会的人都应该自觉维护网络环境。只有这样,德育工作才能上一个新台阶,学生才能健康地成长;学生才有明天,网络才有未来。

参考文献:

[1]薛文平.网络德育的回归:从灌输与服从到自主与选择[J].现代教育科学,2004,(5).

[2]黄玮.开放式校园网络文化的构建[N].北京教育报,2000. (编辑:王天鹏)

猜你喜欢
疏导网络环境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浅谈高中学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应急机制研究
试论高校图书馆在网络环境冲击下的人文建设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浅析
浅谈小学语文个性化习作的教学策略
网络环境下的商务英语课程资源库的建设研究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