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初探

2009-03-15 03:34张宇红
教师·下 2009年12期
关键词:教学特色教学团队合作学习

张宇红

摘要:本文以海南大学三亚学院为个案,探讨如何创建适合独立学院特点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和管理模式,调动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积极性,更快、更好地达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所确定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教学改革;教学团队;教学特色;合作学习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独立学院已成为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力量。目前,独立学院的英语教学基本上套用国内普通院校的教学模式,不能很好适应独立学院的实际需求。从2006年开始,海南大学三亚学院公共外语教学部对大学英语教学进行了改革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师资队伍

海南大学三亚学院公共外语教学部现有大学英语专职专任教师45人,其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和学历结构如表所示。

三亚学院公共外语教学部的师资情况,与刘琼《普通高校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及改革研究》一文中的广州地区独立院校师资统计数据大体吻合,即职称偏低、学历偏低、青年教师所占比例过大,这是独立学院在师资结构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1]

二、学生状况

根据郭浩儒教授2009年11月在全国首届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研讨会的《关于独立学院学生素质的初步调查和分析》报告显示,某学院的学生在智商方面表现为观察问题和逻辑分析能力不强,不善于利用对比、比较的方法发现事物表象的异同,更不善于对表象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在情商方面则表现为自我控制力较弱,缺乏学习毅力,他们还没有摆脱为应付高考而形成的一整套学习习惯;对于人生、理想、追求还没来得及认真思考。另外,由于录取分数偏低,独立学院的学生或多或少有自卑意识和挫败感。[2]

2009年3月至6月,笔者也曾对海南大学三亚学院2007级和2008级部分学生的情商、智商和学习动机进行了类似的心理测试。测试采用问卷形式和机试形式。测试结果表明:英语成绩优秀的被试者与英语成绩较差的被试者在情绪知觉以及情绪表达能力两个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英语水平属于优秀的被试者与中等、较差的被试者在学习动机上存在显著的差异;英语基础最差的被试者不仅与优秀等级的被试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而且与中等水平的被试者也有较大的差异。但值得注意的是,测试结果也表明不同英语水平被试者之间的个体智力水平并不存在显著的差异。

综上所述,独立学院的师资结构和学生总体情况对大学英语教学的负面影响远远大于正面影响。因此,如何教书育人,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是摆在每个大学英语教师面前的难题。

三、教学改革

1.加强团队建设

独立学院是否拥有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独立学院能否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提高独立学院办学质量的根本保障。[3]由于独立学院师资结构的先天不足,师资队伍的建设,即教学团队的建设,成为各个独立院校的首要工作。

三亚学院大学英语教学注重团队建设。2006年和2007年学年,公共外语教学部实行教学小组管理制度,将承担相同分院大学英语课程的老师为一个教学小组,由组长组织教学小组成员一起进行教学方面的工作和活动。教学小组由最初的5个发展为2个年级大组、13个教学小组。2009年11月,根据教学的需要,大学英语教学团队在教学小组和年级小组的基础上整合为三个课程组,课程组的组长通过公开竞聘的方式产生,课程组成员彼此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密切。学校对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评估也由此从以个人业绩为主转向以集体业绩为主。引进适宜的学术带头人是团队建设必不可少的一项任务,学术带头人不仅可以提供教学资料,扩大横向交流,邀请知名专家、学者来校讲学,更重要的是,可以指导、帮助青年教师,缩短与其他高校教师在教学与科研水平上的差距。

2.搞好课堂教学

搞好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备课是搞好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通过集体备课、说课、议课等方式,集思广益,优势互补,将每个人的长处都最大限度地转化为集体的优势,从而增强了整个教学团队的教学水平。课堂教学是一项本领、一门学问,无论新、老教师都需要不断吸取他人的长处。教学团队负责人负责听所有任课教师的课,并且要在听课后与教师逐个谈话,指出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改进的具体建议。定期召开教学小结会、教学专题研讨会或经验交流会。根据需要开展形式灵活、目的明确的互教互学活动。

3.突出教学特色

学习英语的目的是运用英语进行交流和交际。学院建立了早读制度,可以让所有的学生都开口讲英语,改变学“哑英语”的状况。公共外语教学部编写了以校园生活为主题的《开口秀英语》,作为校内试用的英语口语辅助教材。期末考试不仅包括常规的笔试,还包括口试。建立了大学英语自主学习中心,成为学生课外学习不可缺少的平台。

4.改进教学方法

从2009年开始,学院借鉴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的理论和方法,在2008级和2009级学生中进行了建立班级学习小组的尝试。初步效果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更高了,课堂教学氛围更热烈了,学习任务完成得更好了。

合作学习是20世纪70年代兴于美国的一种教学理论,将同一班级里不同水平的学生组成学习小组,通过共同努力完成某一设定的学习任务或者目标,在此过程中小组成员扮演不同角色,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验合作的乐趣,分享成功的喜悦。[4]学习小组好像小的“社区”,小组成员通过课堂和课外的讨论、合作,实现有效的沟通与交际,建立起积极的人际关系,帮助水平较差的学生提升自信,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改善课堂教学氛围。[5] 小组合作学习比较好地体现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对独立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具有特别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刘琼.普通高校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及改革研究[DB/OL].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2007-01-23.http://www.cnki.net.

[2] 梁飞琴.消除独立学院学生自卑意识,建设和谐校园[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6(12):49-51.

[3] 张扬,张新民.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高等农业教育,2008(9):40-43.

[4] 赵俊海.大学英语阅读小班合作学习实证研究[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8):81-84.

[5] 张翠萍.大学英语课程的英语“社区”效应[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2):23-28.

(作者单位:海南大学三亚学院公共基础教学分院)

猜你喜欢
教学特色教学团队合作学习
生物工程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网络营销》精品课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嘉庚特色独立学院建筑学人才培养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