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校本培训的几点认识

2009-03-15 03:34刘冬华
教师·下 2009年12期
关键词:讲座校本教研

刘冬华

2007年,常德市育才小学校对学校全体教师进行了一次“教师继续教育现状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本校的教师培训现状不容乐观:①近五年来,20%的老师每两年或三年参加一次机构组织的教育培训,70%的老师四年至五年参加一次机构组织的教育培训,有10%的老师五年来没参加过一次机构组织的教育培训;②62.9%的老师每年订阅一份教育刊物,33.3%的教师乐于参加教研活动,60%的老师兴趣一般,说明老师们学习意识不强,在教研上有畏难情绪;③在对以往的校本培训的满意度调查中,92.3%的老师认为校本培训时间安排紧、次数少、形式单一,没有真正的实效。

由此可见,教师接受系统机构培训的几率较低,机构培训相对于庞大的教师群体而言存在供求不平衡的状况。老师们对传统的培训也很不满意,他们渴望接受具有“实战”意义,能解决教学难题且针对性强的培训。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校拉开了“十一五”市级课题“城区小学教师校本培训的实践研究”的序幕。通过三年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题研究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相对于传统的校本培训而言,我们有了自己的创新与认识,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校本培训——学习即是工作

在校本培训中,教师的受训学习是紧紧与其实际工作结合在一起的。学习内容来源于工作需要,学习目的是进一步做好工作,就连许多培训方式本身就是在工作,尤其是教学研讨培训,教师通过对自身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不断剖析与深入研究能够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就像作一次讲座,上一堂教研课、比武课,对教者而言是一项工作,但对所有听课人员甚至教者自身而言又是学习的过程,这就形成了“学习即是工作,工作即学习”的格局。

如本校在对老师进行伏案工作检查时发现,老师们的教案设计科学、撰写工整,可是,能写教学反思的却寥寥无几,并且反思的面不大、深度不够、形式单一,老师们反映撰写教学反思不知从何入手。了解到这一问题后,我们立即组织课题组成员讨论交流,确定撰写教学反思较优秀且善于思考的骨干教师范宇为大家进行教学反思的培训。范宇收集学习了大量的资料,结合他自己的实际经验,为大家进行了一次如何撰写教学反思的专题讲座。范宇的讲座有较强的理论指导,且来源于一线的教学实际,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贴近老师需求,深受大家欢迎。随后,针对老师们的培训学习情况,我们进行了撰写教学反思的案例征集活动,要求老师们人人撰写一份高质量的教学反思,然后编辑成册。正是通过这样的活动,让老师们运用所学理论指导实践,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应问题。经过培训,本校老师撰写教学反思蔚然成风,效果很好。

我们的培训内容坚持以人为本,与时俱进。教师通过培训,能增强师德修养,更新教育观念,拓宽教育视野,优化教学技能。我们主要从四个方面对教师进行了校本培训:①师德修养培训;②教学能力培训;③教研能力培训;④课程开发培训。

二、校本培训——活动才是关键

传统的教师培训,以接受性学习为主,如听专家报告和经验介绍,其专业性强、信息量大,是其优点所在。但我们认为不能把它作为校本培训的唯一模式,俗话说,万事听来总觉浅。“要知梨子的滋味,还得亲口尝一尝。”与以往的以学习为主体的校本培训相比,我们最大的突破在于,我们的校本培训是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结合,活动才是培训的关键,正是通过活动促进了老师对培训内容的理解运用,提高了老师的“实际作战”能力。三年来,本校围绕教学技能培训所进行的教学活动可谓层出不穷、丰富多彩。

1.课堂教学活动丰富多彩

(1)教研课。三年来,本校组织了多堂校本教研课,要求每位青年老师分别为全校老师上研讨课,由于他们准备充足,上课效果良好,课后,我们再要求各教研组的老师进行集体评课,结合评课在教师中开展教学技能的培训,包括个案研究的能力、教学设计的能力、教学反思的能力等培训,使老师的教研能力有所提高。几本厚厚的评课意见、听课感言,写满了老师们对新课程的感悟,对课堂教学的反思。

(2)参赛课。围绕省、市、区进行的教学竞赛活动中,老师们纷纷拿出了自己的好课进行参赛,课题组把这当作是校本培训的一个良好契机,每次试讲都邀请同组的老师听课,课后大家各抒己见,给教者提供更宽泛的思路。这样不仅能使上课老师受益,取得好的成绩,而且也能使其他老师在热烈的讨论与交流中,在不同思维的碰撞中开阔视野,刷新理念,使其知识得以充实。学校有位青年教师以前很害怕上比武课,因为“单打独斗”压力大。而现在,我们把参赛课当成校本培训的课例来组织老师们学习讨论后,老师们的教学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大家针对课堂教学的问题“你一言,我一语”,积极表达着自己的观点。听课后,写听课感言便成了培训中必不可少的作业。2007年,当这位老师一路过关斩将,从省里捧回了英语教学的二等奖时,她发自内心地说:“多谢学校智囊团,要不我哪会提高得这么快。”

(3)校内比武课。为了全面提升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和教学教研能力,推进本校教育科研的发展与创新,本校每年都会举行“育才杯”全校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活动。活动组织得力,赛课高潮迭出,比赛后评委分别就竞赛情况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小结,既有对课堂教学的评点,也有对问题症结的分析,对我们平日的教学具有较好的导向作用。

2.教学技能活动全面开展

三年来,我们围绕教学技能这一版块对教师作了多次专题讲座,但如何检测老师们的培训成效,让老师们学以致用呢?我们采取了听一次讲座,就组织一次相应的案例征集活动,如培训老师做了“教学反思”的专题培训后,我们组织老师进行了撰写教学反思的活动,并形成了集锦;做了“教学设计”的专题培训后,我们组织了教学设计的征集活动,也形成了集锦;做了“教育随笔”的讲座后,我们老师纷纷撰写了教育随笔;做了“板书设计”的讲座后,老师们都设计出了精彩的板书,形成了集锦;做了“课件制作”的培训后,我们要求45岁以下的老师都要学会制作课件,并要求每人交一份课件,将其制成光盘。我们认为,学了以后动手去做,是检测培训实效最好的方式,单一的培训如过眼云烟,只有将培训与活动相结合才能让新理念、好经验等融化为老师自己的东西,常驻其心底。

三、校本培训——老师就是主角

教师的校本培训强调共同参与,强调培训者和参训者互促互动。培训者主要来自于学校内部,他们是重要的培训动力来源,每次对老师的培训,也是一次自我培训。在校本培训中,老师就是主角,这主要体现在:

(1)让老师们主观认同校本培训。由于校本培训内容贴近教师的工作实际,教师可以根据自己需要的内容进行学习,因此他们参与培训的主动性较高。课题研究伊始,我们制定了涵盖面广、信息量大的问卷,调查老师们继续教育的状况及教学中的困惑,通过问卷、访谈等多种方式的调查,了解当前教师教育工作(重点是集中培训和校本教研)中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明确目前本校适用于开展校本培训的有利基础与努力方向。这样,让老师们认同我们实施的校本培训。

(2)让老师们主动参与校本培训。我们充分发挥教师在培训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培训内容因老师需要而定,培训形式针对老师的不同特点灵活机动,培训人也多由我们的老师承担。本校的多位骨干教师对其他教师进行了从课题研究到教学行为,从课标解读到教学反思等多方面的专题讲座。我们还请骨干教师做了多次教育前沿信息发布,从学校管理、课堂教学、评价方式、心理健康教育及国外教育动态几方面给大家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我们认识到,校本培训既要“请进来”,更要“请上来”,要充分利用校内教师的本土资源。因为只有这样 “原生态”的讲座,才能让老师们感觉亲近并爱听,同时也能激励培养学校教研骨干,给他们以施展才华的平台,使培训者与受训者共同进步,老师与新课程一起成长。

(3)校本培训促进老师的自主发展。学校对于校本培训的内容、空间上都是开放的,譬如讲座既可以借鉴他人的观点,也可以联系自己的实际。培训者通过对培训内容的研究、查找资料、总结经验获得发展。许多做过讲座的老师纷纷反映,书到用时方恨少,做过一次讲座后才明白,要学的东西太多了。而学习者也不仅仅是接受学习,他们通过在实践活动中对讲座内容的自我理解和创新,获得主动发展。这样的主观认同、主动参与和自主发展是让老师唱主角的真正体现。

纵观本校三年来的校本培训研究工作,我们在校本培训的运行上感觉越来越顺畅。我们的校本培训研究是从问题中来,到教学中去,以老师为主体,以活动为载体,不断充实校本培训的内容,摸索校本培训的方式,从而形成科学有效的培训机制。在校本培训的过程中我们得到了老师们的认可,也让老师们切切实实尝到了甜头。

(作者单位:湖南省常德市育才小学)

猜你喜欢
讲座校本教研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书法史讲座(十二)
书法史讲座(五)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
强化学习意识,共建和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