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性阅读与机理性阅读

2009-03-15 03:34路清俊
教师·下 2009年12期
关键词:工具性小姑娘机理

路清俊 赵 丽

一、理解性阅读

理解性阅读,即语文阅读,其目的有两个方面:一是学习生字词,拓展语文基础知识;二是掌握文章内容,理解文章表达的思想,感受文章的人文性。理解性阅读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二、机理性阅读

机理性阅读,即写作阅读,其目的也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是要弄清别人写作时的思维脉络,感受别人文章的魅力所在;另一方面是与写作结合起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三、两种阅读的联系与区别

它们的共同点是都显示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工具性和知识性。但是两者的区别还是很大的,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识字词和理解文章是语文阅读的重大任务。随着教学理念的转变,强塞式、机械式、简单式的识字词的方式逐渐被许多生动的方式所代替,借助高科技的手段改变学生的视觉来认识新知识也在教学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识字词和理解文章仍然是语文阅读中的重中之重,因为,语文的工具性决定了这是语文的既定目标。

机理性阅读在以上方面花费较少的精力和时间。机理性阅读中同样会遇到语文阅读所遇到的所有问题,如生字、生词、理解文章意思等,写作阅读在这些方面都不回避,只是处理的方式、达到的目标不同,在识字解词方面处理得轻描淡写一些。

(2)机理性阅读在有的方面花费的精力和时间要大要多,如追求运用词语最大化。虽然在理解词语中“不求甚解”,对理解的表述不求规范,但在应用词语方面强调在不同语言环境下对词作全面理解,要穷尽所有的理解和用法,也就是“发散造句”,这比单纯的用词典解词或在本篇中解词都客观全面。可以说,在这方面写作阅读比语文阅读更进一步,更上一层楼。从这一点来说,写作阅读的工具性表现程度更强些。

(3)机理性阅读同样包含人文性。如理解性阅读《采蘑菇的小姑娘》时,我们设计“采蘑菇的小姑娘是个什么样的人?”“你喜欢采蘑菇的小姑娘吗?喜欢她的什么?”等问题来达到人文教育的目的,这代表理解性阅读的完结。但在梯度作文中的机理性阅读则有一些区别。同样是这篇文章,为了实现这一目的,问题的着眼点是不同的,机理性阅读会通过“哪些语句表现小姑娘的勤劳?”“哪里表现小姑娘无私善良?”“从外表方面怎样显示了她的可爱?”等问题达到。

四、小学阶段如何提高机理阅读能力

小学生的认知表现出感性认识的特征,即他们在接触一篇文章时首先是从感性阅读开始的,感性阅读可以说是对一篇文章的第一感觉,比如对文章中插图、排版、字体字号、内容大概等表面特征的感觉,之后才可进入理解性阅读,进而才是机理阅读。所以,在小学阶段进行机理阅读必须要把功夫下足。如何提高小学生机理阅读的能力呢?

(1)反复朗读是基础。认识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认识是不断改变和加深的。小学生对于文章的认识,首先从朗读开始,而且越是低幼年龄,越要注意朗读的技术性,如从指读、大声读,到默读、复述等。这样才能调动孩子的感觉系统,进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

(2)拓展和迁移使文字更亲切。如果某个小学生的事迹变成了铅字或者编入了语文读本,我想这名小学生以及知道这个主人公的小学生一定会对这篇文章产生强烈兴趣。所以,我们在引导阅读时调动知识储备,联系实际生活,使小学生对文章产生亲切感是很重要的一项工作。比如,在读《我要的是葫芦》(冀教版二年级语文)时,我们可以向小学生提出蚜虫的天敌是谁?”“七星瓢虫和其他瓢虫是什么关系?”等问题,这样就能引起小学生阅读此篇文章的强烈兴趣,对后面的学习大有裨益。

(3)抄写课文与朗读相得益彰。与传统语文教学比,现在小学阶段抄课文的功课少了。其实,读书、抄书、背诵是相互关联,缺一不可的。抄写的过程中,不仅能锻炼学生的书写能力,提高指力、腕力,更重要的是能提高学生对文章的记忆和理解能力,取得读难以达到的效果。

总之,机理阅读是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的难点和关键,也是小学生写作的制约因素。注重机理阅读的同时,要把前期工作做足、做好,这样就能攻克阅读理解和写作两大难关。

(作者单位:路清俊河北省沧州市委党校;赵丽河北省沧州市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工具性小姑娘机理
采茶小姑娘
春天的小姑娘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共生——核心素养下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培养
煤层气吸附-解吸机理再认识
雾霾机理之问
从工具性和人文性角度解读《林黛玉进贾府》
DNTF-CMDB推进剂的燃烧机理
语文教学中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