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情提醒”:班级管理的艺术

2009-03-30 09:46
中小学德育 2009年5期
关键词:温情班级同学

赵 龙

面对孩子,如果以灌、卡、压的方式去管理他们,往往收不到预期的效果,还可能招来他们的逆反。于是,开学不久,我想到了用“温情提醒”去规范、引领他们。提醒不是惩罚,不需要“上纲上线”;提醒更不是嘲笑,而是一种善意的帮助,有益的警示,“点到即止”,“见好就收”。 “温情”体现在不指名道姓,只对事不对人,言辞不愠不火,于平和中见真情。何况,这样的提醒与帮助来自于熟悉的老师、伙伴甚至是他自己,在这份亲近中很容易实现心灵的激荡与情感的交融。

一、“温情提醒”,让班级管理更多地走向个体的自省

班级管理的理想状态不是由外向内的灌输或是压制,而是一种来自于内部力量的遵从和回应。“温情提醒”以一种特别的方式将缺点或过错传达给当事人,没有众目睽睽的尴尬,也没有耳提面命的严厉,有的只是在隐秘与默契中的呵护与期待,请看下面的这样一道“提醒”——

你学习还可以,语言幽默,待人也不错。但你可知道,有些时候,别人做了你不喜欢的事,你就用那张“利嘴”刺伤别人,出口从不顾及他人的感受。人们常说“一句话说得人笑,一句话说得人跳”,你也许属于后一个吧?所以,希望你讲话时多些换位思考,多些顾及他人自尊,否则就算你平时待人不错,也会因一次小小的“创作”抹去所有的友谊和快乐。真能做到这样,你的朋友就会越来越多。

通过小伙伴的笔传递出来,并且专门将这样的“提醒”打印出来贴在教室后面的提醒栏上,尽管没有指名道姓,尽管也看不出书写者的姓名以及笔迹,但借助这样的视角,却能够让同学中的“那一个”或是“那几个”隐隐地感受到一种压力。最重要的是,这样的压力并不像训诫的话语那样吹到耳边后就淡了轻了甚至是没了,只要它张贴在教室里,只要有学生去看、去猜、去想,这样的压力就会长久地存在。因为有这种压力的存在,那些说话尖刻的同学就不得不注意自己的“嘴巴”,检点自己的言行,毕竟没有哪一个孩子愿意在同学们面前证明自己就是“温情提醒”上的“这一个”。

同学们在互相提醒同伴的同时,我也注意引导他们适时地审视自己,给自己的成长打磨一面属于自己的“镜子“,看——

有时,我也十分令人讨厌,因为考卷上那不如人意的分数,因为本子上潦草的书写,因为自己的小心眼……没事的时候我经常痛恨这样的我,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这样?我想,我再不能这样下去了,我一定要尽最大的努力改正自己,改掉那些坏毛病,远离那些不好的习惯,让大家不再讨厌我。

这是班里一位学习态度比较马虎的女同学写给自己的,她的作业经常忘带或是不交。更糟糕的是平时她斤斤计较,周围的同学都不喜欢她,写“温情提醒”,同学们自然就写她了。孩子们的用语虽然已经够委婉,虽然张贴之前我也对其中的文字作了必要的“移换”与“改造”,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她。最终,她也知道了提醒上的“那一个”就是她自己,她很不好意思,那几天的晨会课一直不敢抬头看我。我知道,她一定担心着我会点出是她。而我,则遂她所愿,整整一个星期不提也不理这件事。于是,在后来的日子中,她就把这样的“温情提醒”写给了自己。

柔和的文字直抵每个人的心灵。一段时间下来,孩子们都学会了什么情况下用“文字说话”,对自己、对他人,在文字中表达真情,在文字中映射自我。班级管理从而得以从“非奖则罚”的怪圈中走出来,让班级中的每一个个体在这种自由式的“笔尖说话”中找到了自我的路标。

二、“温情提醒”,让师生交流更多地走向平等与和谐

在管理班级时,经常依靠教师的权威对学生发号施令,只能让教育陷入被动与尴尬,容易让师生间的交往与合作形成阻隔与塞闭。“温情提醒”却可以促进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因为它本身是一种平等的交往,不管是提醒者还是被提醒者,他们并没有上与下、高与低的分别,易于创设一个温情的氛围,给交往特别是师生间的交往提供了一个自由的言说空间。请看作为老师的我写的一则“温情提醒”——

当同学们在我的引领下享受着语文带来的无限魅力时,我却一次次地看到你游离的目光,你的兴趣在你手里的小玩意儿上。当我停顿下来,当其他的同学意识到是你在做小动作时,你才匆匆坐好,天真的脸上掩饰不住惊慌。老师不怪你,因为你毕竟是孩子。可三五分钟后你的手又偷偷伸下去了,你以为自己可以在老师的眼皮子底下做到“神不知鬼不觉”,其实你的这一举一动都收在老师的眼中啊!唉,我亲爱的小伙子,你什么时候才能让自己的心不再偏离正确的方向,让课堂上也有你精彩的发言,有你智慧的闪动?

这样的提醒我没有读出来,也没有选择贴到班级后面的“提醒栏”上。因为我知道,班里上课经常走神的也就小亚一个,读出来或是贴上去,学生们马上就会知道是他。于是我将这道提醒偷偷地放在小亚的笔袋中。我无法肯定也不敢奢求小亚就能立即将上课不听讲的毛病改掉,因为他是孩子,因为教育本身也是一个不断反复的过程。而我这样做,无疑给了他最好的保护。

在相当多的时候,我们对孩子的批评教育并不能立即被孩子所接受,他们甚至会产生抵触情绪。这时,来自“第三方”的真诚提醒就会缓和气氛,架起公平的心灵之秤。比如这样的一道“温情提醒”——

那一次,你上课不认真,老师把你叫到前面去说了两句,在老师面前你一副下次不再犯的样子。可你走回座位的时候,却小声嘀咕了一大堆的脏话,看得出你对老师的批评很不满。你以为自己说得很低,可耳尖的我却听得一清二楚。听着你说那样的话,我的心里是多么难受啊!我这样不是告你的状,我只是想让你知道你这样是不对的,也许老师对你批评的语气重了点,但你要知道老师是为你好才这样做的,如果老师知道了你的那些话会有多心寒啊!

显而易见,学生对老师的批评颇有微词,而且使用了“另类”的方式进行发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在当时,这名同学可能连他自己都不知道为何会这么做,这么说,也许只是一种情绪化的自然宣泄。过一段时间,当这样的场景在其他同学的笔下重现,又有更多的同学对这样的事进行私底下的评价时,带给这名同学的思

考也一定会有很多,同样也会带给老师很多思考。

三、“温情提醒”,让班级文化更多地走向生命的自觉

班级,不仅仅作为教师授课与学生学习的载体而存在,它更多的积淀着一种文化,一种不同于成人世界的,在校园文化中甚至可以单独存在的儿童文化。这样的儿童文化是孩子们在学习、生活以及日常的活动中,努力贯彻并真实体现出来的,是一种大家共有的行为。这其中不仅有他们思维方式、生活习性的相似,也包含着彼此道德、价值观、精神追求的接近等等。看学生写的这样一道“温情提醒”——

他调皮、天真、喜欢开玩笑,惹得同学跟他急。我知道他不是真正想去引出误会和矛盾,他嘴里的那些脏话都是不知不觉冒出来的。可他却不知道,这些话让我们很厌恶,厌倦与他相处的环境。在更多的时候,他也像“马小跳”一样,逗得我们开怀大笑,他也有好的一面,也有自尊。他现在已感觉到我们对他的看法,看得出他也在改正、在进步、在努力改善与同学之间的关系。我相信,只要他坚持,只要他努力,他会变得优秀起来的!

在班级生活中,经常见到孩子为一件小事发生争执,轻者进行无端的指责,重者摔东西乃至发生身体冲突。追问个中原因,主要还是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早已习惯了“自我为中心”,个性偏强,得了理也不会轻易让人。因为这样,遇到事情他们当仁不让地将自己放在了第一位:我要不要?我好不好?我行不行?……这种不加选择的对自我的关注必然使自我认知与自我评价走向盲目与偏颇。

进行“温情提醒”,唤起孩子对“己外”世界的关注,让他们在自由的言说中走近伙伴,走向老师,表达理解、宽容、信任与期待,这不仅给他们每个人带来了和谐的人际关系,更让他们在这种心灵的感应与对接中感受到了自我的“本质力量”,使自我在一种自觉、自愿的状态中回归整体,共同为班级营造出良好的“文化场境”,让班级文化在生命与精神的引领下走向共生。

(作者单位: 江苏海安县海陵小学)

责任编辑谢光灵

猜你喜欢
温情班级同学
班级“无课日”
氤氲的温情,混沌的大美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
温情的雪花
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
以牙还牙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
温情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