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朝两个领导时尚的人等

2009-03-31 02:53丁启阵等
幸福·悦读 2009年1期
关键词:谢安谢灵运时尚

丁启阵等

晋朝两个领导时尚的人

丁启阵

晋朝有两个名人,都姓谢,一个叫谢安,一个叫谢灵运。当然认真说起来,谢灵运是晋宋之间的人。这两个人,一个是力挽狂澜的一代名相,一个是中国山水诗派的开创者,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而他们领导时尚的故事,虽然赫然记载于史书之中,但是,真正留意的人恐怕并不多;对他们领导时尚的故事进行思考并有所领悟的人,恐怕就更少。

《晋书·谢安传》、《世说新语》等文献记载了谢安如下两个小故事:

故事之一:谢安同乡有个人被罢了中宿县县令的官,回到京城时,拜访谢安。谢安问他回家有没有盘缠。他回答说:“只有五万把蒲葵扇。”谢安于是向他要了一把中不溜的扇子,整天拿在手中。京城中不分做官的还是普通百姓,一看谢安拿着蒲葵扇,于是就纷纷效法,都跑去买蒲葵扇。结果形成抢购局面,蒲葵扇的价格翻了好几倍。自然,他的那位丢了官职的老乡,路费问题就圆满解决了。

故事之二:谢安从小就会用西晋都城洛阳书生的语音腔调吟唱诗歌,但是他鼻子有问题,因此语音比较含混(不喜欢的人说,那是掉了牙齿跑风漏气的老妈子语音)。东晋上流社会有一批人喜欢谢安的洛阳书生吟唱法,但是苦于自己的吟唱不如谢安,有人就用手捏着鼻子,模仿谢安的“洛生咏”。

《宋书·谢灵运传》和《世说新语》也记载了谢灵运领导时尚的情况。谢灵运是一个喜欢创新的人,身上穿的衣服,日常用的器物,他总是要改变一下式样。结果是,每一种经过他改造的款式一出来,就会出现“世共宗之”的盛况。也就是说,立即成为全国最流行的款式,大家都纷纷模仿,成为潮流。谢灵运在服装服饰方面的创新情况已经不得其详了,我们通过文献还可以知道的是头顶,谢灵运曾经喜欢戴“曲柄笠”,我猜想可能是一种宽檐的竹制帽子,形状类似今天的牛仔帽;脚下,谢灵运曾经发明了一种专供登山之用的木屐,被后人称为“谢公屐”,是一种前后都可以安装锯齿形状活动鞋跟的木屐,“上山则去前齿,下山去其后齿”。李白有诗句描写自己梦中登天姥山的行头,“脚穿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可见谢灵运的发明影响相当深远。谢安、谢灵运之所以能够领导时尚,当然跟他们显赫的家族背景有一定的关系,更重要的,恐怕还是得益于他们的知识修养和才华风度。最重要的,那是一个人们普遍懂得尊重有知识修养和才华风度的人的时代。倘若谢安、谢灵运生于当代,尽管他们贵为宰相,贵为文坛泰斗,他们的个性化行为,就很可能不但不会成为时尚潮流的领导者,反而会成为大众嘲笑、恶搞的对象。当然,仅仅是人们普遍懂得尊重有知识修养和才华风度的人,也还是不够的,还得达官贵人、文坛泰斗,也成为谢安、谢灵运那样有知识修养和才华风度的人物。

在中国历史上,东晋是一个乏善可陈的朝代。但是,在谢安、谢灵运这样的人可以领导时尚这一点上,却是值得肯定的。比起今天时尚基本由胸无点墨的影视歌明星领导,政府高官的个性化言行基本都能成为民众恶搞的题材,诗人作家基本上是寒酸无能的代名词……这至少可以说明:在崇尚文化修养方面,我们的风尚内涵还应进一步与时俱进。

摘自《郑州日报》

古代部分官僚绰号由来

心房

“炼尿尚书”

明朝时,嘉靖皇帝信奉道教。他除了经常斋醮外,还服用好些丹药,梦想长生不老。官僚顾可学取童男童女小便炼制秋石,进献给嘉靖皇帝,说服之即可长生。嘉靖皇帝服用后认为有些效验,对他优礼有加。顾可学后来竟官至礼部上书,时人皆不齿其为人。当时有传言:“千场万场尿,换得一尚书”。顾可学亦被人称为“炼尿尚书”。

“蟋蟀相公”

1644年春,李自成进北京,崇祯皇帝吊死煤山。不久,福王朱由崧称帝于南京,以明年为弘光元年。次年,清兵临江,形势十分危急。执掌大权的大学士马士英当此危难之际,每日犹以斗蟋蟀为戏,时人称之为“蟋蟀相公”。无独有偶,皇帝朱由崧也不以国事为重。大敌当前,宫中犹需房中药,令乞丐捕虾蟆以供,灯笼上大书“奉旨捕蟾”,时称“虾蟆天子”。有君臣若此,弘光政权的垮台实在是意料之中的事了。

“四其御史”

武则天当政时,遭到很多人的反对。武则天为了培植亲附势力,破格任命大批官吏。专营之徒乘机表忠献媚,以求升迁。宁陵县丞郭弘霸就是最典型的一个。当时徐敬业在扬州起兵对抗武则天政权。郭弘霸在朝见武则天时便自告奋勇请求前去讨伐徐敬业,声称要捉住徐敬业:“抽其筋,食其肉,饮其血,绝其髓。”武则天听了十分高兴,便授予他左台监察御史,时人称他为“四其御史”。可笑的是,这位御史没有吃到徐敬业的肉,却尝到了上司魏元忠的粪便。魏元忠当时任御史大夫,偶感风寒。当时人认为尝粪便的味道可以知道疾病的轻重。郭弘霸为了讨好上司,竟自愿去尝魏元忠的粪便!可惜当时无人赏他一个“尝粪御史”的称号。

“三不开宰相”

五代时后唐宰相马胤孙是个不通事务的书呆子。他身居相位却从来不敢决断政事,朝政任人摆布,自己不置可否。时人讥称他为“三不开宰相”。所谓“三不开”,是说他上朝不开口议论,不开印办事,在家不接见士大夫。

“鹅鸭谏议”

宋高宗绍兴五年,天下大旱,从朝廷到地方各级官府都举行祈雨仪式。为了表示对上天的虔敬,祈雨期间从官府到民间一律不许屠宰猪羊。谏议大夫赵需认为这还不够彻底,上奏章请求把鹅鸭也列为禁杀,并列举了许多理由。当时士大夫认为,赵需作为谏官奏事不议论国家根本大计,却喋喋不休地谈论什么鹅鸭,实在可笑。于是讥称赵需为“鹅鸭谏议”。

“带汁诸葛亮”

宋宁宗开禧年间,宋军北伐失败。金军反攻,扬州守将郭倪望风而逃。可笑的是,此人平时自负多谋,一向以诸葛亮自居,官厅墙壁上、屏风上写满了“伯仲之间见尹吕,指挥若定失萧曹”(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五)之类颂扬诸葛亮的诗句以自勉。他甚至吩咐军需官造木牛流马,好让他能成为诸葛亮。此番兵败之后,郭倪垂头丧气,伤心时对客流泪。时人讥称他为“带汁诸葛亮”(“汁”,指眼泪)。

“王当代”

五代时骁将王景有勇无谋,凭一身武艺为梁、晋、汉、周四朝效力,官至节度使。宋初封太原郡王,死后追封岐王。他的几个儿子也和他一样,骑射之外别无所长。大儿子王廷义跟随宋太祖打天下,功不大,官不高,却自以为了不起,好夸海口,经常抬出他父亲的大名来炫耀,逢人便宣称:“我是当代王景之子。”人们听着好笑,都讥称他为“王当代”。

“陈也罢”

明朝成化年间,翰林编修陈音性情特别宽和坦荡,遇到不如意的事情也决不生气。他的夫人想试试他到底有多大的耐性。有一回家里来了客人,陈音传呼上茶待客,夫人故意回答说没有煮。陈音不急不催,只是说了一声“也罢”。过了一会儿,他又传呼上干茶(指果品之类),夫人回答说没有买。陈音还是说了声“也罢”,仍是不急不恼。客人见状捧腹大笑,后来把此事传了出去。从此人们都称陈音为“陈也罢”,又称“也罢先生”。

摘自《名家讲坛》

猜你喜欢
谢安谢灵运时尚
才艺之窗
真宰相谢安
谢灵运堪称职场反面典型第一人
UP THE MOUNTAINS
身教
谢灵运山水诗的玄言尾巴
环保很时尚
美妆fun时尚盛典
时尚首次触电
谢安下棋定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