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泻脾散加减治验儿科疾病举隅

2009-04-05 13:57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9年2期
关键词:麦粒肿生石膏口唇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儿科,吉林 长春 130021)

清热泻脾散出自《医宗金鉴》,由黄芩、栀子、生石膏、黄连、茯苓、生地黄、灯心草组成,其原方为治疗鹅口疮实证的首选方剂,具有清心泻脾之功效。笔者采用清热泻脾散加减治疗儿科多种疾病,取得良好疗效,报道如下。

1 鹅口疮

患儿,男,1个月,因发现口腔及舌面白色乳凝状物5 d,于2006年7月就诊,患儿口腔及舌面内出现白色乳凝状物,伴烦躁,哭闹,面红,唇赤,大便干,小便黄赤,舌红,苔薄白,指纹紫滞。诊断为鹅口疮,治以清心泻脾。方用:黄芩3 g,黄连1 g,竹叶3 g,栀子10 g,生地黄3 g,灯心草2 g,白芍3 g,水煎服。经治疗6 d后白色乳凝状物消退。

按: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多由胎热内盛或将养过温或感受秽毒之邪而致[1],该患儿母亲怀孕期间喜食烧烤及辛辣食品,热留脾胃,遗患胎儿,出生后伏邪上攻于口舌而发病。应用本方清心泻脾,清除胎热之毒,故口中白屑可消退。

2 唇风

患儿,女,12岁,口唇痒痛1个月,于2008年4月就诊。患儿近3年每到春季出现口唇痒痛、红肿,风吹及进食后加重,平素挑食,喜甜食,伴纳差,小便黄赤,大便干,舌尖红,苔黄,脉数。证属脾胃实火为本,虚火为标,治以清心泻脾,滋阴生津,清热泻脾散加减。方用:黄芩15 g,栀子15 g,黄连3 g,薄荷5 g,生石膏20 g,生地黄15 g,地骨皮15 g,知母15 g,白鲜皮15 g,生甘草5 g,配合外用黄连膏在睡觉之前涂于唇部,嘱咐饮食上清淡,多食蔬菜,5剂水煎服后诸症俱消,随防未再复发。

按:脾气通于口,脾有伏热,循经上行[2],则口唇痒痛、红肿。该患儿平素少食蔬菜,多食甜食,久之脾胃蕴湿热,每到春天感受风邪,热毒挟风上攻,发于口唇而出现唇风。本病若不从体内伏火治疗,容易再次反复,很难达到根治目的。

3 麦粒肿

患儿,男,8岁,因左侧眼睑红肿,疼痛5 d,于2004年3月23日就诊,伴手足心热,厌食,大便干,小便黄,舌红,苔黄,脉数。患儿平素喜食肉类及辛辣之物,不吃蔬菜。辨证为脾胃积热,循经上攻眼睑,毒结眼睑所致麦粒肿。治疗上给予清热泻脾,解毒散结。方用:黄芩15 g,栀子15 g,防风10 g,生石膏20 g,紫花地丁15 g,茯苓10 g,野菊花15 g,连翘20 g,川芎15 g,灯心草5 g,山楂15 g,生甘草5 g,水煎服,服药6剂后病情痊愈。

按:麦粒肿属中医学“针眼”范畴,是一种临床十分常见的眼睑腺体化脓性疾病[4],该患儿因平素偏食,少食蔬菜,故导致脾胃积热,热毒上攻而出针眼,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应饮食清淡,多饮水,改变饮食习惯,防止病情反复。

4 讨论

《素问·奇病论》谓:“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小儿时期有“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平素喂养上强调多食高蛋白、高热量的食物,久之因过食肥甘厚味而导致脾胃积热,从而引发各种疾病,本文所举病症虽然表现不同,但分析其病因均一致,故治疗上采用清热泻脾散加减疏散心脾之蕴热,并嘱家长改变喂养习惯,在治疗上取得了较好疗效。

[1]奕克敏.“清热泻脾散”治疗小儿口疮的治疗体会[J].天津中医学院学报,1991(3):19.

[2]江 超.泻黄散新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9(6):92.

[3]周丽华.中医内外合治滞颐的临床分析[J].吉林中医药,2002,22(2):31.

[4]薛桢奇.耳针治疗麦粒肿62例[J].吉林中医药,1993,13(1):28.

猜你喜欢
麦粒肿生石膏口唇
二花蒲夏汤治麦粒肿
中医外治法应对早期麦粒肿
助磨剂EDTA在超细石膏粉体制备过程中的作用机制
生石膏掺量及其比表面积对熟石膏性能的影响
The Study of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Xuanbai Chengqi Decoction(宣白承气汤) in the Treatment of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Based on Network Pharmacology and Molecular Docking Method
皮肤镜在鉴别口唇静脉湖和口唇黑子中的应用
冰糖葫芦
治三叉神经痛
爱眼有道系列之九 麦粒肿不是小病
中国美貌汉族女性口唇特征的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