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病的中医研究进展

2009-04-05 13:57指导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9年2期
关键词:高血压病阴阳血瘀

, ,指导:

(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 济南 250014)

高血压病,临床主要表现为体循环动脉压持续升高并伴有心、脑、肾及血管壁的结构与功能的进行性损害,起病及经过缓慢,最终可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1]。本文就近年来中医对高血压病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

高血压病初起可归属于中医的“眩晕”“头痛”范畴,随病程发展可归属于“心悸”“怔忡”“胸痹”“饮证”“水肿”及“脑卒中”的范畴。本病的病因病机,《内经》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千金方》也指出:“肝厥头痛,肝为厥逆,上亢头脑也”,认为肝是高血压病的发病枢纽。以上是“阳亢”“肾虚”在高血压发病中占主导地位的经典理论依据。另外,《景岳全书》有“无虚不做眩”;《丹溪心法》则提出“无痰不作眩”的观点,认为脾虚痰湿是导致本病的主要原因。虞抟则倡:“血瘀致眩”;《医宗金鉴》也认为“瘀血停滞,神迷眩晕,非用破血行血之剂,不能攻逐荡平也”,认为血瘀是导致本病的主要原因。瘀血致眩成为近来医家研究“眩晕”的新方向。

最新研究表明,痰、瘀是高血压发病中不可忽视的因素。钱岳晟等[2]将12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中医体质分为痰湿质、阳亢质两组,经过临床研究,提示高血压痰湿质患者可能容易发生靶器官损害。程志清[3]则指出,老年高血压病的病机特点是肝肾亏虚为病之本,阳亢痰瘀为病之标;由于脏气虚衰,本病证候多变,易兼胸痹、中风等并发症。黄力等[4]认为在高血压病各类证型中伴有血瘀证者约占高血压病总数的一半,并且血瘀的程度Ⅲ期>Ⅱ期>Ⅰ期的趋势,说明血瘀之证贯穿于整个高血压病病变之中,且随着病情的发展日趋严重。邓旭光[5]将高血压病机归结为:阴阳失调,痰瘀互结,认为高血压病早期一般以阴阳失调为主;中期以痰瘀互结为重;发展至第三期,出现中风、冠心病、心衰和肾病、肾衰则痰瘀胶结、凝滞尤甚。另外,张笑丽等[6]认为肾阴不足,水不涵木,木失滋养,肝阳上亢,火越于上而发眩晕头痛为本病一重要病机。张晓天[7]认为本病病机为阴阳失调,清浊升降失常,突出风、火、痰、瘀、虚5个方面的因素。笔者认为本病是一种本虚标实之证,病机为阴阳失调,以肝肾为本,以风火痰瘀等内生之邪为标,阴亏于下,阳亢于上,火越于外,风动于内,瘀阻于脉,痰淫于络,全身上下内外,无处不致,诸变生焉。所以本病病机为脏腑经络的气血阴阳失调所致。

2 中医证型

目前,高血压病尚无统一的辨证分型标准。上海市高血压研究所[8]认为对于高血压病的中医分型应以阴阳为纲,分成两类4型为宜,“阴虚阳亢”和“阴阳两虚”,阴虚是其“本”,阳亢是其“标”。山西中医研究院[9]将本病分为阳亢、阴虚阳亢、阴阳两虚和阴虚4型。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10]将高血压分为肝阳上亢、肾阴虚和肝风痰浊。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老年医学研究所[11]认为老年人高血压的虚证多,尤其以肾虚为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2]中将高血压分为肝火亢盛、阴虚阳亢、阴阳两虚和痰湿壅盛4型。在现代科研中,该分型方法已被广泛接受和采用。杨峰[13]将高血压分为肝阳上亢、肝气郁结、痰浊中阻、阴虚阳亢和气阴两虚5型。

3 中医药治疗

3.1 中药 中药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单味中药和成方在治疗高血压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优势,是现在研究的重点。潘智敏[14]用血灵宝口服液治疗本病28例,降压总有效率为96.4%,症状总有效率为100%。唐树德等[15]用首乌冲剂治疗28例,降压总有效率为83.5%,且能影响脂质代谢。姚国楞[16]用小续命汤治疗30例,显效14例,有效12例,总有效率为86.7%。黄崇元[17]用建瓴汤治疗90例,降压显效26例,好转54例,同时,对并发左心肥大者改善率为53.8%。陈茂仁[18]用益肾降压汤治疗66例老年患者,显效22例,有效38例,总有效率为90.9%,并且中药具有纠正脂质代谢紊乱,提高免疫功能,从整体上改善症状的作用。

3.2 针灸 邵高等[19]取百会、强间、脑户3穴并循督脉向后,平刺(进针3~4 cm),并适当捻转,每日30 min,治疗2周后,65例中显效37例,有效16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80.2%。袁民等[20]用化脓灸(用米粒大的艾炷直接灸足三里、绝骨,两穴交替使用,每穴连灸7壮后,用胶布封围,灸疮形成后,每天换胶布,每月灸1次,8次为1疗程),治疗原发性高血压26例,显效20例,有效6例,总有效率100%。

3.3 膏药贴敷 殷之放等[21]用附子、川芎、三棱等中药制成膏药,贴敷神阙穴,治疗46例,显效24例,有效1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1.3%。

3.4 药浴 温长路等[22]用国药降压健身浴醋(由丹参、毛冬青、天麻、钩藤等28味中药与食醋提炼而成)进行全身洗浴和足浴,治疗各类高血压病150例,显效100例,有效4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7.3%。

3.5 耳压法 高云华[23]用单纯耳压和电针耳压(取穴:心、神门、交感、肝、肾、耳背沟)治疗62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两种治疗方法的降压总有效率分别为94.1%和85.7%。

4 展望

近年来,中医在防治高血压病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也存在着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加强以下方面的研究:(1)可以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对中药降压作用的机理进行临床研究。(2)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没有统一的标准,应积极研究、尽快建立规范有效的分型标准。(3)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已经引入到中医治疗和研究领域,应加大对中药有效成分的研究和中药剂型改革的力度,使其更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崇尚绿色疗法的今天,中医将在防治高血压病方面大展宏图。

[1]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47.

[2]钱岳晟,张伟忠,周怀发,等.血压变异与高血压病患者中医体质分类的关系[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23(2):88-89.

[3]程志清.老年高血压病证治特点[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99,23(6):14-15.

[4]黄 力,史载祥.高血压病的病因病机和辨证论治[J].中国临床医生,1999,27(12):10-12.

[5]邓旭光.高血压病中西医结合临床诊治的思路与方法[J].中医杂志,2000,41(2):113-115.

[6]张笑丽,苏慧敏,孙天福.首乌降压胶囊治疗阴虚阳亢型高血压病288例临床观察[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1998,4(5):55-57.

[7]张晓天.心脑喜康对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及相关神经肽的影响[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14(2):32-33.

[8]上海市高血压研究所.高血压病[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8:138.

[9]王裕颐,牛天富.高血压病人24 h动态血压与中医证型关系的观察[J].中国医药学报,1993,8(5):15.

[10]卫 明,陈可冀,周文泉.长生降压液对中老年肾虚型高血压病及心肌肥厚影响的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0(10):590.

[11]徐贵诚,徐承秋,张大革.平肝益肾法治疗Ⅱ期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北京中医,1991,4(6):21.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28.

[13]杨 峰.辨证治疗老年高血压病127例临床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1994(10):44.

[14]潘智敏.血灵宝的抗高血压临床研究及意义[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93(6):31.

[15]唐树德,王宪衍,王崇行,等.首乌治疗早期肾脏损害血瘀型高血压患者28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4(5):302.

[16]姚国楞.小续命汤加减治疗高血压病[J].上海中医药杂志,1994(5):7.

[17]黄崇元.建瓴汤加减治疗高血压病90例[J].辽宁中医杂志,1994,121(7):312.

[18]陈茂仁.益肾降压汤治疗老年性高血压病[J].天津中医,1993(3):27.

[19]邵 高,魏 薇.“头三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65例[J].上海针灸杂志,2000,19(2):31.

[20]袁 民,徐玉珍,陈大中.化脓灸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1995,14(3):106.

[21]殷之放,汪司右.针刺与穴位敷贴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比较[J].上海针灸杂志,2000,19(5):9-10.

[22]温长路,陈 冰,温武兵,等.国药降压健身浴醋的临床研究[J].河南中医,1998,18(4):219.

[23]高云华.电针耳压治疗高血压病临床观察[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1998,21(4):39.

猜你喜欢
高血压病阴阳血瘀
张淑芬辨治血瘀型崩漏的临床经验
The Visible and the Invisible as Shadows of Light and Dark Shade:An Introduction to the Special Issue
话说血瘀证
基于“脾为生痰之源”探讨高血压病痰瘀互结证
血瘀体质知多少
服药先分阴阳
法于阴阳
论朝医体质学的阴阳论
中医特殊诊法在血瘀证辨证中的运用
高血压病中医规范化管理模式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