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清之法治疗黄斑病变

2009-04-05 14:39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9年1期
关键词:黄斑部精血暗影

(贵阳中医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2)

黄斑病变是以黄斑部色素紊乱,或渗出、出血为特征的眼病,是老年人常见的致盲性眼病之一,西医目前在针对本病的治疗上尚缺乏较好的疗效。黄斑病变属中医“视瞻昏渺”范畴,笔者通过辨证论治加入中药轻清之品,治疗黄斑病变收到满意的疗效。现试对本病从病因病机、治疗方法、辨证施治上论述,供同仁求证:

1 病因病机

《古今医统大全·眼科》[1]指出:“目得血而能视,故血为之主,血病则目病”。肝藏血,有“血之府库”之称。肝具有疏泄的功能,反映了肝脏主升、主动、主散的生理特点。肝的这一生理特性有助于精血上输于目,故《素问·五脏生成篇》[2]说:“肝受血而能视”。《素问·上古天真论》[2]指出:“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精血不足,不能上濡于目,目失所养,发为视瞻昏渺。以上说明了目有赖于精血的充养,与肝肾有着密切的关系,此病多为老年居多,老年人生理性的精血渐微,肝的升发功能不足,因而易患本病。《素问·金匮真言论》曰:“中央黄色入通于脾”的理论,提出眼底黄斑部位于视网膜的中心,属足太阴脾经;脾主运化水谷,为气血生化之源,为人体后天之本,在祖国医学中,脾为后天之本尤为重要,先天之精有赖脾的不断充养。李东垣《兰室秘藏》在《内经》的基础上又作进一步的阐述“夫五脏六腑之精气,皆禀受于脾,上贯于目,脾者诸阴之首也,目者血脉之宗也,故脾虚则五脏之精气皆失所司,不能归明于目矣。”突出了眼赖脾之精气的供养。脾主升清,能将精微物质升运于目,即谓“清阳出上窍”。《素问·六节藏象论》[3]说:“肺者,气之本。”据有朝百脉之功,推动着全身的精血灌溉人体各个部位;唐容川在《血证论》[4]中提出:“气为血之帅,血随气而运行,血为气之母,气得血而静谧”;“气结则血凝,气虚则血脱,气迫则血走”。故血不能自行,有赖于气的推动,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医学真传·气血》:“人之一身,皆气血之所循行,气非血不和,血非气不运”。

2 治疗方法

目居上焦,有赖于精血的濡润,精血上注双目,依靠升发之气。脏腑上,得益肝的升、散,脾的生清,肺的宣发功能。中药轻清之品升发宣散,走上焦,在归经上多归肺、脾、肝经,故笔者治疗本病把握人体升发之气为主,多从肝、脾、肺三脏治疗。目居上焦,吴鞠通《温病条辨》:“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5]。因此运用此药量宜少、轻,不仅能升提人体的清气,又使药到病所;笔者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加入中药轻清之品,每获良效。

3 辨证施治

3.1 肝肾阴虚型 眼部见症如视力下降,视物变形,眼睛干涩,眼前暗影,全身见手心发热,口干,大便干,舌红少苔,脉数。治法:滋养肝肾,散结明目。多用六味地黄丸加入桑叶、菊花、升麻等轻清之品。

3.2 肝胆湿热型 眼部见症同上,全身见易发怒,口苦,口干,午后加重,小便腥臭,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治法:清肝化湿,散结明目。多用小柴胡汤合温胆汤化载加入葛根、升麻、桑叶、菊花等轻清之品。

3.3 脾气虚弱型 眼部见症同上,全身见口淡,纳呆,乏力,大便时溏或完谷不化,舌质淡,苔少或厚腻,脉濡弱。多用四君子汤加入葛根、薄荷、桑叶、菊花等轻清之品。

3.4 肺气虚弱型 眼部见症同上,全身见稍动气促,口干,偶有干咳,身不易出汗,大便干燥不易解,舌质红或淡,苔薄白。多用补中益气汤加桑叶、菊花、升麻、淡豆豉等轻清之品。

4 病案举例

谢某,男,78岁,贵阳市人,于2008年9月28日10时我院门诊以“黄斑病变”收治住院,住院号:115904。 自诉双眼前暗影遮挡3月余,曾于当地多家医院治疗,疗效不佳。症见口干、口苦,大便正常,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检查:双眼视力OS:0.4,OD:0.4,双眼黄斑部渗出、出血,中心光不清,眼底荧光造影提示:双眼老年性黄斑病变。西医诊断:黄斑病变。中医诊断:双眼视瞻昏渺(肝胆湿热型)。治法:清肝化湿,散结明目。方药:柴胡9g,法半夏9 g,黄芩12 g,瓜蒌12 g,黄连9 g,枳实g,白术9 g,竹茹12 g,茯苓20 g,陈皮9 g,丹参9 g,桑叶6 g,菊花6 g,甘草6 g。5剂水煎服,1日3次。服5剂后,自诉双眼有清晰、明亮感,眼前暗影稍变淡,口干口苦减轻,苔黄腻有退化迹象,脉仍滑。继服5剂再诊,诸症皆有好转,原方再服5剂,诉视物清晰,眼前暗影消失,无口干口苦,苔薄白,脉微弦。检查:双眼视力OS:0.8,OD:0.8,双眼黄斑部出血吸收,少许硬性渗出,中心光隐约可见。5剂药尽视物模糊霍然若失,遂于当日带原方10剂出院以巩固疗效。

[1]明·徐春甫.古今医统大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166.

[2]唐·王冰.黄帝内经[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0:43.

[3]吴敦序.中医基础理论[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65.

[4]王咪咪,李 林.唐容川医学全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81.

[5](清)吴 瑭.温病条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95.

猜你喜欢
黄斑部精血暗影
瓷器迷宫的暗影
别墅里的暗影
蔡连香从“精血”理论辨治妇科疾病的特色
老年好发黄斑部裂孔
猫族 暗影来袭
暗影阑珊
古人养形有三法
湿性黄斑部病变成老年人视力隐忧
铸造师
景岳全书明·张介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