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食兼用型羽衣甘蓝

2009-04-08 09:36孙京涛
蔬菜 2009年3期
关键词:羽衣甘蓝低温

刘 凡 孙京涛

羽衣甘蓝为甘蓝种的一个变种。其叶片形态多变,遇冷色彩绚丽如花,整个植株型如盛开的牡丹,又被称为“叶牡丹”。由于其耐冻性强,植株耐移栽,彩叶色泽艳丽且覆盖面积大,是晚秋至早春园林景观设计的优秀试材,常用于成片露地的绿化美化。我国长江流域一些省市这几年开始有大面积使用。另外,羽衣甘蓝中维生素c、钙、铁的含量都是结球甘蓝的数倍,在各类蔬菜中位居前茅,且富含花青素等抗氧化成分以及大量的膳食纤维,因此也是很好的保健、健美食品。欧美国家有食用栽培历史,台湾地区近年把它列入蔬菜栽培,并宣传其食用价值。我国目前个别地区有少量食用应用。

一、特征特性

1生物学特性

羽衣甘蓝为两年生植物,依品种而异,株高约10~30cm(切花类型株高约1m)。叶型有圆叶、皱叶、羽状叶等类型,通常外叶为蓝绿色至绿色,内叶呈紫红、红、粉、白、浅黄等叶色。植株经历冬季低温后,于次年4月左右开花,为典型的十字花科总状花序,黄色小花。羽衣甘蓝喜凉爽,能耐-5℃的长期低温和-10℃以内的短时间低温。幼苗一定要经过-1℃至-3℃的低温冷冻,才能长成莲座状秀丽植株,否则叶疏散且易提前抽薹,失去观赏价值。由于具有优良的耐冻性,羽衣甘蓝适宜栽培在室外避风且阳光充足处,更适宜栽培在普通塑料大棚或不加温日光温室内。

羽衣甘蓝喜湿润,但怕涝,较高的空气湿度下,叶色更娇艳。但要注意通风透气,否则在低温高湿条件下容易发生霜霉病、菌核病等病害。由于其叶片具有蜡质,也较耐旱。

2品种介绍

羽衣甘蓝是近10年刚逐步被我国的园艺、园林工作者认识和接受的新栽培品种,目前用种基本是进口种,尚无国内自己培育的商业种。北京蔬菜研究中心通过结合现代生物技术和常规育种手段,快速培育出了数个不同类型的新品种,在品种类型上更丰富,观赏性更强,品质更佳。多个新品种在初显色时间,成株时的叶数、株型等特征上明显好于进口的同类型材料。培育出的F,杂种依形态学特征分为莲系列(圆叶或波浪叶),冠系列(皱叶),羽系列(羽状叶)。部分新品种与市场进口品种相比,百日显色叶数更多,也排水,防烂根。苗期由于尚处于高温季节,应特别注意控制菜青虫等虫害。羽衣甘蓝不甚择土,以在肥沃疏松的沙质壤土中生长最佳,可用腐叶土与菜园表土按4:6或3:7混合成培即显色更早;成株时的总叶数,心叶/外叶数比值更高,观赏效果更好;株高更矮,地表遮覆效果更好。

二、栽培技术要点

华北地区7月下旬至8月上旬播种,华中、华南地区8月下旬至9月上旬播种。可采用露地苗床或育苗穴盘播种。苗床要选在地势干燥,通风良好,排灌方便的地块。每平方米苗床施入腐熟并筛细的厩肥5~6kg,粪土掺匀后整平床面。播前浇足底水,水渗后把籽均匀地撒在畦面,再盖一层薄细土,7d左右出苗。为防止日光曝晒和暴雨冲涮对幼苗影响,可用遮阳网和旧塑料布在苗畦上架小拱硼,幼苗期保持床土湿润。当幼苗2~3片真叶时间苗,苗距4~5cm,3~4片真叶时可喷1次浓度为1000mg/kg的矮壮素溶液,促使幼苗粗壮。约40d后真叶5~6片时,即9月中下旬进行定植,可地栽,也可上盆。地栽苗间距为25~40cm,依品种而异,以观赏期叶片能盖住地面而不拥挤为宜,一般圆叶及皱叶类型株幅较小,羽叶类型株幅较大。移栽时宜尽量将植株茎秆部分埋入土中,只露出叶片。盆栽—般用15cm直径硬质花盆,如果要上架造型,应用9-12cm左右的软质塑料小碗。要在盆底垫层碎砖瓦或碎硬塑料泡沫块,增强透气养土,忌植于重黏土中。—般使用腐熟优质农家肥或三元复合肥,不要偏施氮肥。10月中旬叶片开始转色后,可以追施2~3次复合肥(间隔15d左右),促进叶色艳丽。11月中下旬进入观赏期,即可用于陈设美化。

猜你喜欢
羽衣甘蓝低温
变色的紫甘蓝
金属丝大变身
厨房色彩游戏
母亲的羽衣席慕蓉
低温养生延缓女性衰老
紫甘蓝
低温绝热压力容器吊带的设计
羽衣奇缘
增进健康的8个好习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