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牛”低保户忽悠了一座城

2009-04-09 07:30
婚姻与家庭·婚姻情感版 2009年2期
关键词:王俊低保户宾馆

霜 凌

住宾馆、吃大餐,哪个低保户能过这样的生活?可他就行,顶着低保户和癌症患者的帽子,及时行乐变得畅通无阻……

“茅塞顿开”:专“吃”爱心也能活得很滋润

2008年9月10日,郭忠根再次来到一家曾经给他捐过款的广告公司索捐,广告公司经理对其再三劝告无效,只得拨打110报警……

今年42岁的郭忠根是江苏盐城市亭湖区的一个居民。他的人生旅程十分曲折坎坷,14岁时,父母先后病逝,在居委会的帮助下,读完了初中。见父母留给他的破房子四处漏风,好心的邻居便把自家闲置的一间屋子让给他住。1985年,居委会又介绍他进了当地一家家具厂做工。这一切都令郭忠根感激不已。但是,因为他在家具厂的工资很低,先后谈的几个女朋友都与他分手了。

1994年,郭忠根在街坊陈桂芳大妈的撮合下,与一个名叫李丽的姑娘相恋。他吸取前几次恋爱不成功的教训,在李丽面前扮 “大款”,四处借钱下馆子、逛街购物。但李丽还是得知了真相,她对郭忠根的不诚实十分失望,便与他分手。

虽然失恋了,但谈恋爱时借的钱还得还。郭忠根向借钱给他的同事和朋友承诺:“只要有一口气,欠债永不烂!”可他们却安慰他说:“你一个人不容易,那些钱就不用还了,权当我们献爱心了吧!”

刚开始,郭忠根心里过意不去,想多挣些钱来报答帮助他的人。谁知,1998年4月,他所在的工厂因经营不善倒闭了。陈大妈安慰他说:“既然是捐给你的爱心款,就是无偿的,不需任何回报。再说,你现在属于弱势群体,接受资助也是理所当然的。”

不久后,郭忠根听说自己所在社区有一对下岗夫妻的女儿患了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在社会各界的爱心资助下,很快筹足了20多万元的手术费,不仅给女儿治好了病,还用多余的爱心款开了一个小店铺,解决了夫妻俩的就业问题。与这户人家相比,郭忠根觉得自己所受到的资助简直是“毛毛雨”。他心里也不再那么过意不去了。

下岗后的郭忠根参加了区政府举办的技能培训班,学了一手修理无线电的技术,打算开无线电修理店。1998年9月,郭忠根的无线电修理店开张了。但因为他技术不熟练,又没有做生意的经验,开张不到3个月,就把老本吃光了。

马上到年底了,郭忠根心急如焚,不知这个年怎么过。就在这时,社区办“送温暖”送到了他家。郭忠根看着他们送来的大鱼大肉和1000元慰问金,不禁松了口气—这年能舒心地过了!前来慰问的社区办负责人李惠琴还对他说:“有什么困难尽管告诉我们,我们一定会想办法帮你解决!”郭忠根把这句话牢牢地记在了心上。

2000年2月,郭忠根的无线电修理店撑不下去了,只得关门大吉,跟着朋友到无锡打工,先后找了多份工作,但都不长久。几年折腾下来,他竟没能攒下一分钱。

2006年6月,郭忠根两手空空回到了盐城,又开始为生计发愁了。这时,他想到社区办的李惠琴大姐慰问他时说的那句话,便跑到社区办去反映困难。果然,社区办以最快的速度为他租了房,给他办了低保,又发动居民为他捐款捐物……

人们的爱心资助再次让郭忠根尝到了甜头。他心想:与其这样辛苦赚钱,还不如吃低保呢!他决定以找不到工作为名,专“吃”爱心,将低保户做到底!

住宾馆、吃酒楼,这个低保户真“牛”

郭忠根很清楚,坐等政府的“送温暖献爱心”活动是不行的,因为这些活动一般要到节日期间才搞。为了多弄些钱,他主动出击,时不时到居委会、社区办和民政部门“哭穷”。每一次,他多多少少都有些收获,多则七八百元,少则二三百元。

钱来得太容易,郭忠根上了瘾,三天两头就往有关部门跑。有一个月,他竟要到了近3000元钱,加上400多元的最低生活保障金,他这个低保户竟过上了小康生活!有了这些钱,他毫不心疼地吃喝玩乐。别人捐助的柴米油盐都被他转手卖了,他家几乎不开火,每顿饭都下馆子。而且,哪儿有好吃的,他就往哪儿去。有一次,他听说某大酒店举办美食节,就马上赶过去,一个人点了200多元钱的菜,吃不完的全扔了。还有一次,他到一家新开张的海鲜酒楼“尝鲜”,一顿饭就花了400元钱!之所以这么“潇洒”,是因为在他看来有钱就得花出去,花完了才能再装穷,才会有人继续向他“献爱心”。

一天,郭忠根在街上见到一个乞丐穿着破烂的衣服在乞讨,大受启发,立刻回家找出一件灰白色的旧T恤,用蓝色的颜料笔在前胸后背上各写下一串大字:“我要吃饭,请不要吝惜一点爱。”第二天一早,他就穿着这件“索爱T恤”来到街上。一路上,他所到之处吸引了无数异样的眼光,面对路人的指指点点和窃窃私语,郭忠根开始还有点不自在,但一想到“有关注才有资助”,他就安心了许多。那天,他滔滔不绝地向围观者倾诉自己的“不幸遭遇”,边说边流下了“伤心”的眼泪。仅一个上午,他就得到了400多元的捐助。

李惠琴听说此事后,以为郭忠根实在是生活困难才出此下策,就在社区为他举办募捐活动。然而,郭忠根似乎永远都没钱用,李惠琴几乎每隔一两个月就得为他募捐一次。对于好心人的捐助,郭忠根常常挑三拣四。有一次,一位居民捐给他几件衣服,说是别人送的,因为尺码不合适,自己从没有穿过。谁知,郭忠根只看了一眼,就不屑地说:“看起来像是新衣服,不过怎么没包装呢?你们肯定穿过吧!”那位居民听了,恼火地说:“这世上哪有你这样的低保户!”郭忠根却理直气壮地说:“难道低保户就不能穿新衣服吗?”

还有一次,一位好心的街坊送了他一桶花生油。郭忠根不但不感谢,反而嘀咕道:“花生油含胆固醇,对身体不好。下次送我橄榄油嘛!”那位街坊听后目瞪口呆……

2007年10月,郭忠根突然找到李惠琴,要求调换租住屋。李惠琴不解地问:“这房子住得好好的,又是我们帮你出的钱,不用自己交房租,为啥还要调?”郭忠根理直气壮地说:“这儿环境不好,太吵了,再说房间也小,没法住。”其实,房子挺宽敞,采光也好,可他就是执意要搬,三番五次地到社区办提要求。李惠琴被他缠得没办法,只好帮他另外找房子。可是,她一连找了几套房子,郭忠根都不满意。李惠琴急了,问他:“你到底要什么样的房子,总不能买套新房给你吧!”

郭忠根吞吞吐吐地说:“城北有家小宾馆挺好的。我孤身一人,家里的洗洗涮涮都没人做,住到宾馆就省事了。”李惠琴一听,又好气又好笑地说:“老郭,你真是世上最‘牛的低保户了!”

最终,在郭忠根的坚持下,社区办和他各出一半的钱,以每月800元的租金给他在位于黄海路的飞霞宾馆里租下了一间客房。那间客房有三四十平方米,家具家电浴具一应俱全,郭忠根住得很是惬意。他没事就躺在宾馆里看电视,有事就“使唤”服务员。虽然这是他首次住宾馆,但对生活要求越来越高的他绝不容忍任何“瑕疵”。住进来的第一天,他就抱怨卫生间里的卫生纸质量太差,要求服务员更换。被拒绝后,他自己跑到超市买了一大箱纸巾。因为嫌开水饮用不方便,他就买了一台饮水机放在房间里。住了一周后,他又找服务员“扯皮”,说房间里应该配液晶电视,现有的彩电看得他眼睛疼……时间一长,宾馆里的服务员都怕了他。

听说郭忠根住进了宾馆,以前给他捐过款的社区居民都十分诧异,决定以后不再资助他!

雇用帮手“讨爱心”,绝症低保户四面楚歌

2008年3月初,郭忠根又哭丧着脸来到了社区办,向李惠琴哭诉自己得了直肠癌!他还拿出市中医院的诊断书给李惠琴看,边哭边说:“幸好发现得早,但医生说必须动手术,不然癌细胞扩散了就没救了!”

李惠琴原本对郭忠根有些不满,但听说他患了癌症,还是十分同情。做直肠癌手术需要1万元手术费,当天,李惠琴就发动同事给郭忠根捐了1000元钱。随后,她又积极打报告向区民政部门申请到1200元的补助。同时,社区办还贴出了捐款倡议书,不到一周,所有的捐款和补助加起来已近5000元。

拿到捐款后,李惠琴劝郭忠根说:“事到如今,你就节省一点,把那个宾馆的房间退了吧,我们帮你租个便宜的房子。”没想到,郭忠根却把头摇得像拨浪鼓:“那不行,我生病了,更需要一个好的环境。”

对于募捐,郭忠根已经很有经验了。2008年4月初的一天,他来到某机关,称自己得了癌症,需要好心人的帮助。工作人员见他气色还不错,不像是癌症患者,就只给了他50元钱,郭忠根大失所望。走出办公大楼,他突然想到,自己在医院拿药时,许多重症病人都是由亲戚朋友搀扶照应着。他动起了脑筋:要是有人搀扶着自己,看起来就更像病人,募捐的效果也一定好得多!

有了这个想法后,他暗暗寻找“合作者”。一个星期后,还真有一个名叫王俊的青年来“应聘”了。20岁出头的王俊没有工作,但口齿伶俐,和郭忠根一拍即合。两人商定,王俊搀着郭忠根到处募捐,募捐到的钱无论多少,两人二八分成。

郭忠根先去了一趟医院,想方设法弄到了一套病号服和一个尿袋。第二天上午,“包装”后的两人就出现在街头:郭忠根穿着病号服,腰间挂着尿袋,垂着头,一副有气无力的样子。而满脸悲痛的王俊一只手搀扶着他,一只手举着一块木牌,上面写着:请把你的爱心献给一名癌症晚期病人。其实,郭忠根的直肠癌尚属早期。大家纷纷把钱投到郭忠根挂在胸前的“募捐箱”里,一位路过此处的建筑工程处负责人给了他们1000元钱。

初战告捷,两人十分兴奋。回到住处,郭忠根买了一份盐城市区地图,决定在半个月内对盐城市完成一次“大扫荡”,他们还给这次募捐取名为“刮地皮行动”。

因为“演技”出众,两人的“刮地皮行动”进展十分顺利,最多的一天,他们募捐到了3000多元钱,郭忠根很快就凑齐了手术费。然而郭忠根并没有去做手术,他认为得了癌症迟早是要死的,不如拿这些钱及时行乐。因此,他除了每天吃药所需的几十元外,其余的钱都花在吃喝玩乐上。他不但每天下馆子喝酒吃肉,有一次还被邻居发现在洗脚城里洗脚按摩!消息传开后,社区里给他捐款的居民十分气愤,发誓再也不给他捐款了!

而此时,郭忠根的目光早已“超越”了社区那块小地方,社区的捐助根本无法满足他日益膨胀的欲望。他开始将目光盯准了新闻单位。在王俊的“搀扶”下,他走遍了盐城市的各个电视台和报社,每到一处就一把鼻涕一把泪地痛说自己的不幸,恳请新闻单位帮忙呼吁,让更多的 好心人来帮助他。他的哭诉确实打动了不少人,又相继收到了逾千元的捐款。

跑遍了媒体之后,郭忠根又将目光锁定在几家机关事业单位。他从报社要来了几十份刊有他 “悲惨身世”的报纸,走一个单位就发一份。由于他和王俊“双簧”演得好,再加上媒体又有报道,大多数人都对他十分同情,主动给他捐钱。

然而好景不长,郭忠根到处募捐,却拿着捐款花天酒地的行为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注意。有了解内情的市民给报社打电话反映真实情况,还有不少单位打电话到报社,称郭忠根拿着报纸强行索捐,如果不给钱,就赖在办公室里不走,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工作。某机关一位姓张的科长对此十分愤慨:“这样的人简直是索捐无赖,他这样做,把我们的同情心都搞没了,只剩下厌恶!”

2008年9月6日下午,郭忠根出现在市区一所小学。学校正在开家长会,他借机混进了学校,径直走进校长办公室,向校长要钱治病。校长曾听说过郭忠根的“事迹”,对他很反感,可他就是赖在办公室不走。校长身上没带钱,最后只得找人借了100元钱给他,这才把他打发走了。事后,校长无奈地嘱咐门卫说:“你们要记住他的样子,以后再来,坚决不要让他进校门。”

4天后,郭忠根再次来到一家曾经给他捐过款的广告公司索捐。这一次,他口气很大,说这个单位给了他多少、那个单位给了他多少,说完,就伸手向公司的刘经理要钱。此时,刘经理已经知道了他的“底细”,却碍于他是一个病人,只得耐心地对他说:“爱心捐款是自愿的,再说我们的员工收入也不高,不可能三番五次地给你捐款。”郭忠根听了,也不争辩,一屁股坐在经理办公室里不动了,而他身后的王俊则帮腔道:“你们不捐钱我们就不走!”

刘经理再三劝告无效,只得打110报警。郭忠根见他真的报警了,赶快拉着王俊离开,临走时还说:“我以后还会来的!”

他们前脚刚走,亭湖区派出所的民警就来了。得知事情的经过后,民警张平无奈地告诉刘经理:“这个郭忠根已经是我们的‘熟客了,很多单位报警都是因为他。我们也把他带到派出所教育了几回,可他就是改不了。虽然他拿捐款瞎花,但他的病是真的,我们也拿他没办法……”

让好心人的募捐从自愿变成了被迫,受捐人拿着爱心款行乐,这是郭忠根这个低保户、癌症患者不但不让人同情,反而令人厌恶的原因。

编后

也曾心存感激,也曾知恩图报,是什么让一个原本命运坎坷的人变成一个贪婪无度的人?

是人性中的恶在作祟吧。等着天上掉馅饼,守着大树逮兔子,人的聪明才智一旦与良知背道而驰,命运就会走向歧途。是人性中的善盲目了吧。非洲有一个地区虽然很贫穷,但是当地盛产棉花和橡胶,凭着辛苦劳动,人们倒也能果腹。可是自从一个福利组织来分发免费的食品和衣物后,当地人再也不劳动了,天天在码头等着福利组织的到来,田里的作物也都荒废了。可见,施善心更需要智慧,别让愚昧玷污了圣洁的爱心。

(文中郭忠根系化名)

(责任编辑/张慧娟)

E-mail:huijuan0608@163.com

Tel:(010)51026392

猜你喜欢
王俊低保户宾馆
美国“低保户”约翰逊
“抓阄”评低保,荒唐!
宾馆在哪里
民政局低保户信息档案整理信息化分析
我活着!我和妈妈的锅盖面烟火腾腾
股市崩盘,中产沦为领救济的“低保户”
留念礼物
纸团疑案
导数应用点睛
宾馆停车,失窃找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