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中国山水画中的笔墨语言

2009-04-10 03:50刘晓丹
魅力中国 2009年4期
关键词:墨韵笔墨山水画

刘晓丹

摘要:从古至今,中国画都离不开笔墨,“笔墨”是中国画的一个独特表现形式,是中国画的精髓。石涛的“笔墨当随时代”的精辟论述,说明中国传统笔墨已成为表现个性和民族性不可或缺的艺术表现形式。特别是在中国山水画中,笔墨又是山水画的灵魂之所在,画家的审美理念,所感所观,传情达意都在其笔墨中有具体的体现,并使其不断的丰富和发展。

关键词:山水画;笔墨;墨韵

从古至今,中国画都离不开笔墨,“笔墨”是中国画的一个独特表现形式,是中国画的精髓。历代的中国画家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积累和创造了丰富的技法和经验,并形成了一整套独特的表现技巧和多种风格,为中国画艺术表现创造了辉煌。笔墨在中国画的表现艺术形态中有它自身的独特性。中国画自古就有“墨分五彩”的说法,五彩是指焦、浓、淡、干、湿,如果把白也算在内,就成为六彩。古人说“墨即是色”,浓淡水墨可代替各种色彩。因此,在学习国画中,不能忽视笔墨的运用,笔墨的好坏决定其画的艺术性和感染力的强弱。尤其是在中国山水画中的运用。

中国山水画在其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高度程式化的艺术语言形式,是中国绘画中的经典。其精美的笔墨技法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状物抒情豁达旷远的审美情怀,产生出不同于其他门类艺术的艺术特点。在欣赏历代山水画作,虽然风格不一,但笔墨形式大同小异,师承之脉络清晰可辨,千变万化不离其宗,表现出强烈的中国山水画的特征。在中国山水画中,笔墨形式,往往成为艺术作品意蕴生动与否的关键,自古以来,中国山水画是沿着笔墨通向意境的神韵之道向前发展的。所谓气韵画生动就是以笔墨形式达到对自我的超越,在出神入化的空灵世界中达到人与自然的融合。

中国山水画自隋朝以始,历史悠久,成就巨大,通过历代画家的不断的探索,在技巧上有了很大的进步和发展,在此过程中逐步建立的中国山水画传统,体现着丰富独特的民族文化特征。隋唐时期,展子虔的《游春图》的出现,昭示我国山水画,已从最初的简单勾勒阶段进入到“青绿重彩,工细巧紧”的阶段。据史料记载,张璪也是这个时期的典型代表,他提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著名画论,主张山水画的表现技巧是通过对自然造化的学习不断丰富和演变。除了青绿山水之外,勾勒水墨山水也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一种画山水的表现技巧。五代两宋间是我国山水画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出现了一大批卓越的山水大家,如有中国山水画圣之称的五代画家荆浩和关仝,二位画家的山水画以写画太行山为主,用笔苍劲有力,开端了中国山水画高大、雄浑、壮美的表现风格,两宋山水画的整体表现风格笔法细腻、秀雅精丽。荆浩长期隐居太行山,号洪谷子,其遍览山川四时之明晦,写太行山之松石,自成一家,首创山水画之皴法。荆浩继承了李思训的坚挺严谨的用笔和王维画派的水墨渲染,自云:“吴道子画山水有笔无墨,项容有墨无笔,吾当取二人之所长成一家之体。”世传《匡庐图》“虽画南方之山,然石质坚硬,气势雄伟,危峰重叠,壁立千仞。”他的山水画前无古人,笔墨俱佳,首先成功的运用了皴法,开创了北方山水画派,使中国山水画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两宋山水画家以文入画,以诗入画,山水画中强调诗情画意,讲究以实为基础,并以真实可信的山水烘托出悠远的境界。元朝更是将我国的山水画发展到我国古代山水画的顶峰,这个时期画家们明确主张“书画同源”,竭力将书法笔法用到山水画的创作中,一方面师法自然,一方面通过吸收传统技法,渗透佛道思想,使这个时期的山水画画风趋向清逸、荒寒、寂静。元代绘画在唐宋绘画的基础上,有了自己的特点,绘画中的笔墨情趣开始在所描绘的物象之外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这也是元代绘画所独特表现的价值所在。在唐宋以前的绘画中,笔墨主要是表现物象的工具,是为表现物象服务的,通过描绘的物象来表达画家情感与物象相结合产生的意境。元代绘画贯彻于整个时期的文人画,笔墨情趣和通过它去描绘对象抒发作者的情怀,都成为欣赏审美的对象。更加强调表现画家的感情、情绪、情调及对继承传统下的创新,“形”与“神”并重,都使人在欣赏与研究元代绘画时产生独特的审美感受。但是创造性并不显著,并且有一些画家注重从古人作品讨生活,片面强调艺术的主观作用,明朝以后,我国山水画逐渐势微,山水画虽流源式杂,使山水画趋于下坡,并影响清代画坛。

近代山水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山水画大师黄宾虹先生集传统笔墨之大成,将用笔用墨发挥到极致。他说气韵生动:气即是用笔,韵就是用墨。他根据书法的运笔提出“五笔七墨”,他的墨法,是在前人墨法之基础上凝聚成的,浑厚华滋、千变万化。在用水上,利用清水、浑水发挥效用。其笔墨“润含春雨、干裂秋风”,为世人目睹。一代宗师李可染先生用逆光积墨追加的手法创立了辉煌的李家样。陆俨少先生以其书法的狂放、追宗宋元,写山水流云风动,留白造境画出了陆氏山水动感风范。傅抱石先生在汲取古代披麻皴与石涛的卷云皴法的同时,以散笔取势,万毫齐力、天风海雨、一气呵成,创“抱石皴”法。潘天寿先生虽少作山水,他的“强其骨,金石笔意”写出了燕荡山的真灵。

在现代山水画中,笔墨也是画的精髓,由于宣纸的渗化有晕染的功能, 加上胶合矾的作用,笔墨和色彩在宣纸上的移动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特别是泼墨、泼色产生的间接效果, 更能抒发作者对自然景观表现与人物的情感的反映。这方面张大千在中国山水画创作淋漓尽致的泼墨和泼色已构成他创作生涯中最有创造性的一面; 林风眠无拘无束地将大块色彩融入到水墨之中, 甚至直接用色彩勾、画、点、泼, 将各种光影照射后而产生的闪烁彩色反映到宣纸上, 再用对比和夸张的手法把水墨和水彩糅混一起, 造成画面灿烂辉煌的艺术效果, 使中国画的水墨和色彩的运用上向前跨进一大步。

纵观中国山水画史,山水画的风格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特点,无论表现北方山水的雄伟高大或南方山水的秀丽景致,还是古代或现代的山水画,虽表现形式各异,但都采用了笔墨的表现方法,笔墨是山水画的精髓,就好比是基本的发音,如果没有发音就不会有流利的语言,没有笔墨就构不成独特的山水文化,所以笔墨是绘画之根。无论是近代和现代的山水画家的画法怎样的改变或者运用什么创作的手法,无非是在学习传统的基础上、在对自然的感悟中,概括归纳,以笔墨变化的各种技法,表现自然,将意境、自我、笔墨融为一体。在作品中传达着自我的情感心境,表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可以说山水画笔墨技法的承袭,始终贯穿于山水画发展的过程中。传统笔墨经历了上千年的锤炼,历代优秀大家笔耕不辍,代代相传成为民族的优秀传统。摒弃传统将如无源之水、无根之树。“继承传统,勇于创新”在继承中求创新才是中国山水画艺术发展的方向。

总之,笔墨是灵活的,它可以随时代精神不断的扩充和完善,笔墨不论在过去还是当下,都是传达画家主体世界的生命形式的感受,是内涵最丰富的中国式的绘画语言,也是中国传统绘画独特风格的命脉,好比中国的文字和语言,不但是工具性的语言,也是中国人思维方式的有机组成部分,与思维的内涵有着密切的关联。不论现在还是未来,我们都应继承与发展中国画中的笔墨的精华,运用民族性的笔墨语言,使中国传统艺术的精髓得以不断的丰富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薄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M].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

[2]徐复观.中国中国艺术精神[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季若霄.山水画创作的意识和表现[M].四川人民出版社

[4]王伯敏.山水绘画史[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6

猜你喜欢
墨韵笔墨山水画
论南宋山水画的艺术审美性
墨韵书香
墨韵书香
墨韵书香
墨韵书香
笔墨厨神
程灿山水画作品
张自启中国画——山水画
张和平山水画欣赏
为练笔墨才写荷